高校行政管理改革
发布时间:2024-02-22 10:04  

  一流的管理是高校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的根本,这也是通过对世界上一些成功大学进行调査后,得出的结论。提到管理,自然和学校的行政部门密不可分,当然也离不开每位任课教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领导学校,第一是在教育思想上的领导,第二才是在行政上的领导。对大学的管理要具有前瞻性,首先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对学校特色的定位,对一所高校来说,如果采取了创新的办学理念,那么像如何办学这样在办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高校行政管理的内涵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高校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在对高校行政管理问题进行理论探讨过程中,本文将从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及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趋势。

  

  二、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1.对学校定位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高校来说,目标定位是各种管理的核心。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形势正处于大规模发展及体制改革阶段,为了发展,每个高校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定位,定位不明,就无法确定发展规划,在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规划中,定位要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而规划则是对定位的进一步体现。

  

  斯坦福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校建立于1887年,和着名的哈佛大学相比建校晚250余年,而且学校的位置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没有地缘优势,当其第四任校长特莱塞达上任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确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斯坦福大学定位于“实用教育”这一决策使该校迅速跻身于世界超一流大学行列。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学校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规划大都是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因此,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考虑自己学校的定位时要慎重,应完全掌握学校的办学情况,要立足于实际,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所有的不足因素,并充分了解国内外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特色办学,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路径。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办学及发展战略的定位如果准确的话,将凝聚师生的巨大能量,势必推动学校的飞速发展。

  

  2.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位:“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各个高校中,大都采用的是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通过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的形式将学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及学术权力进行分解,由学校的各级职能部门负责具体任务的贯彻和落实工作。

  

  高校的管理从本质上看,是对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协调的问题。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学术机构,在其内部积聚了大量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在大学的管理中如何处理好行政管理和学术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各高校中虽然大多采用的是在校党委领导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但大部分政治权力、行政权力甚至是学术权力仍然掌握在行政管理部门手中,并没有将相应的权力下放,扼杀了作为教学主力的教学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借鉴法国大学的管理方法,在建立各种委员会及机构时,适当提高教学人员的比重,重视其意见及其建议,毕竟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教学人员的组成及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3.协调学校和学院(系)间权利的作用在高校管理中,影响办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其战略任务和职能划分不清,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高校中开始实行“学院(系)制”,从管理角度来看’如何划分校方和院(系)的职能、权力及利益关系是一个主要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如管理框架的构建、人员的调配、各种利益的分配、资源的调度等。

  

  院(系)是高校中进行具体办学的基础单位,充分调动起各院(系)的积极性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各个大学管理模式的调査,我们可以对学校和学院的战略任务,以及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该定位于战略的投资、改革创新等方面,而学院(系)应该定位为业务单位;在品牌宣传方面,学校应偏重于对社会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方面,而学院(系)则应偏重于学术和教育的影响力方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学校和学院(系)的专业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当学校和学院(系)间的职能及权力相互冲突时,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协调,重新划分职能及分配权力,让二者的职能和权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这样可以使学校的综合实力获得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将不断的提升。

  

  各高校建立二级学院(系)的初衷,是将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管理重心向下移,将原来“金字塔式”的管理形式转变成“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把学校的关键职能和学院的业务职能相互区分开,坚持落实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积极构建两级管理,以院(系)为主体,将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2:1。在权力分散时,要注意将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并且还要适当建立一些代表机构,让各种利益群体参与学校的决策,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各种利益群体因相互间的分歧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三、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化”现象突出

  

  我国各高校的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和政府机关的机构和人员的编制相似,其存在的问题也相似,两者都经历了设立——膨胀精简——再膨胀的非良性循环。机构部门在行政分工中越设越多,功能越分越细,编制内人员和辅助人员也不断增加。

  

  在高校,由于“行政化”现象还会造成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在许多髙校中采用的都是行政化配置,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职权的第一执行人,在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时,在有的高校存在把资源向自己的学科上靠的情况。到了下一级学院,院长利用自己的行政职权,也可能把资源向自己的学科上靠。这样便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性,行政领导垄断了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学术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于是引起教师不满,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这是高校独有的,也是愈来愈突出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造成办事效率低

  

  正是由于行政分工越来越细,各行政部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虽然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各自又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由此造成了行政管理工作中部门间办事效率的低下,外来人员或高校内的教师、学生往往需要跑遍每个部门才能完成一项工作。这样办事的周期大大加长,同时,对于两个部门之间的连接部分,常产生职责不清的情况,这也是造成行政办事效率低的一个原因。

  

  四、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

  

  1.在高校中应实现“去行政化”管理

  

  在现今的大学中,应实现“去行政化”管理,有的观点认为,大学的“去行政化”,就是去掉大学的行政级别,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大学中“去行政化”是指去掉那些官僚主义的弊端,在大学中要实现“去行政化”主要从以下三个症结方面人手:一是行政权力包办代替学术权力;二是用行政方式来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三是把部门行政管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大学的管理中。比如说,学校对较大数额科研或学科建设资金的配置问题,教授就应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如何“去行政化”呢?按照《高教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那么院一级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而校长和院长不能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等机构。另一方面,大学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必须适合大学,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中。现在有些大学校长在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时,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中,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时代呼唤杰出的教育家。高校所谓“去行政化”的对应面应该是大学校长的职业化,这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实行教育家治校,首先要求有职业化的校长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大学治理结构中行政管理的权力边界。实际上,在国外许多高校中,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已经是一项推行多年并已见成效的制度。在我国高校中,校长的职业化进程还没有开始,相反却有一些校长岗位因为行政级别的存在而成为安排官员出路的渠道,硬化了高校的行政化趋向。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的“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路径,应该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突破口。

  

  2.高校应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

  

  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项涉及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组织机构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1)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将成为今后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职能。自1999年我国各高校开始扩招,学生的入学规模与学生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开始成为各高校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不断强化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职能,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术权力的发展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自身服务学术研究的职能。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高校内部管理中相互制衡的三大基本权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一直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由此导致的学术决策行政化、学术研究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此外,我国高校普遍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而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教授治学”。因此,学术权力的回归已成为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变迁的重要趋势。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中学术权力已处于上升态势,今后将形成“品状”组合的权力结构,即学术权力置于顶端,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构成底部支撑,因此,学术权力的日益发展无疑要求行政机构必须加强自身服务学术的职能。

  

  最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凸显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高校提出建设“服务型高校”的目标,强调高校要主动承担推动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日益紧密的状况,使内部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的要求。

  

  总之,高等院校所承担的基本功能和我国高等教育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高校行政工作必须以“服务”为中心,行政部门应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高校实行服务型管理,也是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思想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

  

  (2)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的方法

  

  建立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要求对以往行政本位的管理理念进行变革,培育并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把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尊重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充分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强化“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把服务视为管理的核心要素,把为师生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者服务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做,将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

  

  最后,要树立“管理意味着责任”的观念。高校行政部门的首要职能是服务,服务就意味着要对服务对象负责。因此,要大力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努力构建责任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人员要主动关注师生员工的利益诉求,对师生员工、家长和其他相关利益者负责。

  

  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在高校中将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后,行政管理人员由原来的主要管理者,变成了辅助管理者,只是管理的角度有所不同,但作为管理人员应提高其管理素质。高等院校中,行政人员的素质情况,也是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中,要求行政人员也要具有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意识,要求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也要有非常高的科学文化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作为保障,否则将无法适应现今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

  

  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首先要树立教育管理专业化的理念,让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内部乃至全社会对高校管理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就必须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切实把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制定与教师队伍相配套的管理队伍建设规划。要像培养学科带头人那样重视起来,投人资金与精力培养教育管理干部,使他们成为精于管理、懂得教育的复合型管理专家,这将成为决定学校最终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郑宝民(197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