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1 09:21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检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协整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农村金融引致农业经济增长变动,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研究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仅在短期上存在影响,在中期和长期的影响都不显著,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不明显。 

  经济发展是决定金融发展的基础,相应的金融发展又服务经济发展。不过,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就会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显得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中的核心部分,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合理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避免在认识上的片面性甚至错误性。 


  一、相关文献回顾 


  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王丹和张懿(2006)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1991~2005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曹协(2008)结合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于斐(2013)选取变量、查找数据和指标来构建计量模型从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的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发展在长期稳定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宇青、周应恒和易中懿(2013)结合空间计量方法,通过测量在不同的省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显著到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方向上从负效应转为正效应等结论。刘荣刚(2014)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研究,利用1986~2009年的真实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是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农业金融深化率的格兰杰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田纪华(2014)从金融功能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本态势。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难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回归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的选取。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考虑到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我们决定选取时间系列相对完整、可信度比较高的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采用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选择2000~2014年的全国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R代表经济增长系数,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P代表金融发展系数,分别来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由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Pt和Rt均为平稳序列。


  (二)OLS回归和统计特征。建立回归方程:Rt=20.93009+0.256975Pt,模型的R2接近1,P值为0.0000,可以得出方程统计量均很显著。金融发展系数的回归系数为0.256975,与经济增长系数有着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为了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2时,R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3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4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是R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金融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金融随即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对金融有着不同方向的需求,这一点也决定了金融发展特定的结构、特殊的阶段和特别的层次。与此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无疑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相应提高。但是,最终达到这一目的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二)政策建议 


  1、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真正重视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2、倡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参与農村金融服务。为了打破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偏见,需要合理制定定价策略,从而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适当的盈利性。此外,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抓住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机,建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通过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 


  3、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很高的资金进行生产,而且资金的回收期一般较长。此外,农业还存在着很大的自然风险。农村经济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资金自给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从而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当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例如采取税收减免政策,进行风险补偿或实行利率优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 
  [2]曹协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 
  [3]于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山东大学,2013. 
  [4]张宇青,周应恒,易中懿.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 
  [5]刘荣刚.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山东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