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西扎新作: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探秘

  摘要:新完工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伫立于东钱湖北岸,是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在中国的又一力作。俯视之下,建筑呈三角形状,由连绵的墙体勾勒而成,使博物馆整体富有精美的曲线感,入至室内,空间变换,遗世独立之感跃然。在每一处狭小的空间中,西扎创造出了博物馆的“深远的灵魂”,以看似对立世界的封闭体量创造出了无垠的内部空间变化。


  关键词: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封闭建筑;无垠;白色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090-02


  2020年11月,位于宁波东钱湖畔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继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成之后,再度因为设计而呈现出了“典型而令人惊异的西扎式现象”。在这座上下六层、总面积仅为6300平方米的建筑中,坡道与运动、圆弧与折角、色彩与光线的诸多处理,在每一处狭小的空间中创造出了一个博物馆的“深远的灵魂”。这是一个主要体量近乎完全封闭的曲体建筑,立面被深色波纹铝板覆盖,近乎激进的材料使用与对外部场地的“拒绝”相辅相成。加之内在空间的复杂变化与强烈的竖向性,以及西扎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的长达22米的垂直灯具,都让项目成为西扎近年作品序列中难以略过的一个。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博物馆,体会西扎在封闭体量中创造的垂直变化与内部惊喜。


  1看似与外界对立的黑色建筑封闭体


  西扎之前的项目基地多有开阔的自然景致。虽然宁波东钱湖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而著称,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却很难与这自然山水发生关联。基地里,一条蜿蜒的柏油马路串联起了环东钱湖的不同地块,博物馆和一些其它建筑则散布在地块的沿路一侧。在这个未来艺术园区的建筑群落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第一栋具有标识性作用的建筑,落于一个被道路、临近地块和一座小山丘割据形成的梯形地块中。这片场地呈现出一种零散和无规则的状态,周边既没有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象,也没有紧凑的街区和建筑的几何关系寻得平面发生的种种线索。场地里唯一能够称得上构成一个外部条件的就是位于梯形地块顶边的一座小山丘。


  或许正是在這样一种无法向外部寻求借力的环境中,西扎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所采用的场地和体量策略变得可以理解:在一个位于陌生环境的封闭体量之中,创造出一个熟悉的、丰富的内部。基于这一策略,一个带着优美弧度的黑色扇形体块从碧绿的草地中徐徐升起,连续的黑色金属波纹铝板包裹着整个建筑的体量,丝毫没有留下任何开口。在天光的变幻作用下,黑色铝板表面折射出深浅不一的光线。封闭,使得这一体量并不大的黑色扇形体量,显得近乎神秘。


  在黑色体块和略略倾斜的绿地之间,一道横向长窗透露了内部的景象,在密实的黑色体量和平整的绿色表面之间留下了一道诱人张望和探索的缝隙。一道略低于绿地的户外廊道嵌入至建筑的黑色体量下方,引导着人们好奇的视线。建筑物主体本身的优美弧度它舒缓地向前延展,与边界构成的景框,滤去了浮杂的环境,只留下满目的绿色。这块围绕着建筑的绿地,从道路边缘朝着地块内部微微起坡,但却始终与上部的黑色体量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黑色波纹板下边缘的金属镶边嵌条反射着天光,构成了建筑与阴影之间的一丝银光,为看似沉默不语的完整体量赋予了一丝轻盈之感。在围绕观看之时,人们始终处于一种好奇心不断迸发而跃跃欲试进入内部的状态之中。


  2自足而无垠的白色内部空间


  通常,博物馆建筑往往将入口布置于靠近主要道路一侧,而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入口设置则显得有些特殊。事实上,唯有沿着梯形场地一侧的小路,绕到建筑倚山一侧的背面,方才显露初一个毫不起眼的入口。如果说面对周边平常、甚至有些杂乱的环境,黑色的神秘性成为了吸引视线和注意力的选择,那么它的内部,则回到了一个为人们所更为熟知的西扎的空间——“一个白色的纯净世界”。


  在经过一个小小的门厅后,一小段坡道将人们引向了一个豁然打开的中庭空间。围绕着这一贯通地下一层至四层的中庭,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布置和流线组织显得直接而利落。地下一层主要用做库房和展厅,地上一层为主入口和门厅,二层至四层则以展厅为主,不同大小的展厅空间围绕着中庭连续布置。在这里,一条贯穿全部展厅的坡道将西扎经典的漫步式体验从地下一层一直贯通至地上四层,串联起整个空间流线。这段漫步式的空间体验丰富而充满张力。从入口门厅、通过坡道再到中庭,人们在经历了一个吸收性的空间压缩之后被骤然释放至一个通高的、明亮的空间之中,而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对比的空间体验在顺着蜿蜒的坡道盘旋而上的过程中,被不断地重复和加强。尽管在功能和流线的组织上十分直接,但坡道的体验时而继承了来自建筑物外轮廓的微弧曲线,时而又以折角的方式尖锐地凸出于中庭之中。夹杂在坡道带来的面向中庭完全打开的视野之间的,则是穿过不同展厅之时的被框定的景致。


  著名建筑评论家威廉柯梯斯(WilliamCurtis)说过:“西扎最好的建筑其实不是真正的建筑,它们是嵌入当地文脉中的光与空间的容器。”作为一种特殊的虚质材料,光以自身的无形赋予了西扎建筑有形的,可以感知的艺术效果。通过窗的特定位置的设计,空间界面的围合与开启,空间体量的压缩和扩张,使人们在光的变化中自觉的延续空间的漫游,游历和体验着建筑空间,感受建筑空间的变化和不断展现出的更加丰富完整的内容。除了面向内庭看风景的窗户外,其余地方西扎极其吝惜窗户的设置。在他看来,窗户的设置应当与内部需要紧密结合,对于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他均采用一种包容的态度。


  那些圆润的或是锋利的开口,将光线捕获进内部天井,并从此处散布到周围的空间,逐渐变得柔和旖旎。或是如同堡垒厚墙上的瞭望口一般,或是如同一个超现实的立方体一般,限定出一个个面向中庭的局部视角,通过悬挑的折角封闭走廊、曲线化的主要体量以及富有控制力的开口构成了一段内外交替的体验。这种关于曲与折、放大与收缩、开阔与限制的丰富性将漫步与感知的体悟显得更为极致,每一次迈步或是转身、甚至是回头均产生着截然不同的空间。


  在这一段如蒙太奇般拼贴而成的动态的空间体验中,两道自屋顶而下的线性发光体构成了两个静止的视觉焦点。位于扇形平面中央的中庭被展厅和坡道侵占之后,形成了一个近乎L形的转角状态,两道由直径为20cm、长约22m的LED灯管构成的线性发光体便处于L形两柄空间的中央。它们各自从屋顶轻轻悬挂下来,直至地下一层、距离地面约一人高度。纤细的金属连接构件弱化了与天花相接,镜面不锈钢收尾灯管底部,建使得这两道线性发光体以一种近乎神秘的悬浮状态。它们既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又赋予了周边的白色环境以不同深浅和亮度的阴影。那些凸出的和内陷的白色坡道,渲染上了从微亮至微暗的退晕般的光彩。明亮的发光体也使得那些位于白色墙体之后的展厅空间显得有的历史、是否在此处发生过一些著名事件、所属区域内是否有一些知名特产或者知名活动等等,一系列属于这个菜市场可以被菜市场所采用到的特色。


  例如波士顿的公共市场,当地盛产苹果还有一些特色食品,就以此来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大力推广了当地的产品,既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增加了市场的流量和知名度。苏州的双塔菜市场同样也结合自己的特色,市场紧邻双塔这个地标性建筑,在品牌打造方面就结合双塔展开了一系列的视觉衍生,仿佛这个菜市场也是双塔的一部分,并结合区域自己固有的当地文化,增加了文创区域。成功创建了一个特色菜市场。


  由此可见,在菜市场的改造中,是有迹可循的。结合地区特色,延伸文化内涵,举办一些列的讲座、展览,通过这些可以创建出一个特色的市场。也可以因此更多的让人们关注到菜市场和里面的农副产品。


  2.3设置具有灵活性的空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事物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为了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建筑空间的灵活性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在很多空间中都可以见到灵活的空间布局,菜市场是一个公共空间,未来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且拥有一部分的空间灵活性可以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延长建筑使用年限,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种灵活性可以像榫卯结构的形式一样,不同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可以重新分配或者重组,例如,多功能的百变售卖台,可以灵活的适用于不同的的场景,满足不同的而需求。又例如创建一个可折叠式的市场,像手风琴一样的折叠门,在对于一些特殊区域需要延长使用时间时,像有些种类的店铺关门较晚,可以用这种折叠门将用不到的区域进行关闭,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又或者在菜市场里设置一片额外的空置场地,场地上设置一些简单的多功能桌子椅子等,这个位置可用于做一些临时售卖区域,或者是可以进行小型的聚会场所,也可以用来举办演讲等,买菜购物的人们走累了也可以在此处进行休息。处处体现着设置灵活空间的便利性和必要性,和使用模块化系统建筑的重要性。


  2.4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在1996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会议中,就确立了21世界人类奋斗的两个主题之一就是可持续的人类住宅发展方向。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菜市场的废弃物该如何处理,建筑的改造如何避免给城市带来破坏。这些小到一个细节皆可以体现到设计里,而且不仅仅是设计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涉及到市场的管理、市场整体规划、包括摊位的类型。例如市场里每天都会有卖不完的蔬菜瓜果、熟食肉类等,卖不完了扔掉岂不是太浪费,那么就可以在摊位上,结合调研情况来设置烤肉摊位,为卖不掉的水果寻找二次加工售卖机会等。如果建筑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话,尽量避免拆除重建,可以进行维修改善,以盘活存量来取代增量以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以此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5提高空间品质。人们提到菜市场难免会想到,菜市场只是一个卖菜的场所,环境脏、乱、差可能才是它的常态。但是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了,空间环境品质也都在得到提升,才是场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空间品质也应该被重视。现在国内外也有多家被改造的很好的菜市场,经过改造后的菜市场受众面更为广泛,甚至可以囊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到菜市场中进行休闲娱乐、采买活动。无疑这需要更好的空间环境品质,但是菜市场本身也是一个要满足人们日常买菜需求的场所,在环境品质改善上也不宜太鋪张浪费,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在环境改造上尊崇干净、简洁、美观、安全性好即可。


  3菜市场的更新带来的影响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地区进行一定的改造。菜市场的改造要秉持“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尺度和人的需求,遵从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一些列改造之后,势必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3.1增加社会交往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在菜市场的改造活动中,会针对菜市场周围的环境,现有的空间行为模式进行调研,往往会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去掉一些已经不适用的功能场所,使得菜市场变成一个功能更加多样,更好的满足商家和顾客需求的场所。


  例如在原有的菜市场附近社区老年人口较多,老龄化严重,菜场在改造的时候就会重点考虑老人需求,观察老人平时爱好和社交活动。例如,可以在菜场周围设置棋牌室或者是茶室,给老人提供社会交往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就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促进社交活动的发生。除了顾客还应该考虑商家在菜市场中的空间行为,所进行的社交方式有哪些,是否现存的条件能够满足商家去进行这些活动,商家或者顾客还有周围住户,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可以挖掘,都可以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来进行新的设计。以此,社会交往活动自然就增加了,邻里之间可能也会因此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2增加附近就业机会。改造菜市场势必会涉及到一些新的区域的增加或者拆除,改造的结果肯定都是希望使得环境比之前更好一些。在这个过程中或者改造结束之后,都会面临一些新的工作机会。例如在改造过的菜市场中加入屋顶花园,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就需要一些岗位来进行。或者在菜市场运营的好的情况下,也会带动周边农民扩大养殖规模或者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从而会解决一些就业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3.3减少食物浪费,带动周边消费。在改造过程中,考虑每日菜场吞吐量,将每天剩余的蔬菜瓜果及时通过再加工,或者开设夜间店铺,来进行销售。既增加了新的业态,可能因此食物的价格还低于其他地方同等食物的价格,就会刺激周边居民进行消费,又合理的处理掉当天剩余的食物等。因为巨大的人流量,还可以带动周边店铺消费,因此既可以减少食物的浪费,又充当周围地区经济的润滑剂,带动了消费。


  3.4带动社区活力。在通过一系列的以人为本的升级改造过后,本来就具有生活气息的菜市场被打造成为一个功能多样,选择多元化,并且空间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和拥有全新的先进经营理念,充满人情味且有特色的一个空间。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周边社区的一些生活需求,不必再舍近求远的去别的地方休闲社交,且本身就对社区具有一份巨大的凝聚力的菜市场,甚至会带动别的稍远的地方的人流来到这边进行休闲,因此,就会带动社区活力。


  4结论


  目前,我国城市更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面广量大,菜市场作为其中一个小点,目前面临着被拆除,数量越来越少的局面,因此进行菜市场改造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卖菜的场所,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体现人情味的场所,具有一些综合功能的一个场所。通过打造超越菜市场基础设施的新功能和建立特色菜市场,考虑空间的灵活性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几点,我们可以营造一个积极的菜市场氛围。并且通过菜市场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更新的步伐其实也体现在了周边的社区上,也正是由这些推动着城市更新一步步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浅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下一篇: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