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学教育“走心”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品德的重要性。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而育人应以德为先。笔者认为唯有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行动实践中才会自觉主动去实行,这样的德育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教育“走心”的定义:教育“走心”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环境,给学生提供机会,开展特定育人活动,让学生在特定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内化,于无声处达到育人的目标。这种利用情景教学实现理论性的德育内容现实化、具体化,真正做到教育“走心”的目的。


  【关键词】走心;德育;动人故事;教学情景体验;仪式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对学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德育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社会的影响深刻。那么,如何突破当今学校德育现实困境,让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结合我校德育管理的实际,谈谈我校德育管理中,实现教育“走心”的举措与策略。


  一、教育“走心”需有吸引学生的动人故事


  为了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我们以爱国模范与典范,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为例,他曾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国人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这样通过事迹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主感受,这些真实的例子比我们生硬地讲爱国主义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育“走心”需用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思维诠释深奥的道理


  在文明礼仪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诠释文明礼仪,“文明”就是不随地吐痰,讲卫生,勤洗手、节约用水、不要践踏花草、轻声慢步;”礼仪“就是见到老师、长辈问声好,同学见面互相问声好,孝心教育中”;“孝”就是帮妈妈洗脚,帮爸爸捶捶背,将这些用学生能容易理解的语言生动诠释着文明,礼仪、孝心展现在校园的楼梯、走廊上,让学生看得见、记得住、看得懂。教育“走心”需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从而内化为学生主动接受的动力。


  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体验为主,发展为要”的德育理念,培养有“感恩、励志、诚信、担当”的现代人,实践摸索出以“体验”为主要模式的自能德育,使德育工作更走心。以下是我校体验德育的四个故事:


  故事一:开展每月一次的话题讨论活动,将话题讨论扩展为立德树人的讨论平台。


  根据校园内发生的不文明行为现象,或者社会上的教育热点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撰稿,投稿的形式,由我校写作组的老师组织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最后把优秀获奖作品展览供全校师生阅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能加深学生对优秀道德品质的理解与重视,从而内化成在行动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自觉践行。


  故事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德育的教学情景


  当今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教学资源是很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充分选择这些多样的资源,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整合到德育工作中去,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可以把需要传授的、讲述的德育内容以漫画、动画、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组合成图声并茂的课件传播给学生;这样也更容易降服学生的心,让他们的内心主动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行动准则。为此,为加深学生对德育活动的理解,我校统一要求各班进行每周一次的德育主题班会,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德育主题,结合当下时事新闻,以及经典的实例进行宣传教育,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并深刻在心中。


  故事三:“三句话、一棵树”引领好习惯


  我校很多是外来工子女,家长平时上班都比较忙,对孩子的卫生,文明习惯都疏于管理,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三句话、一棵树让文明之花芬芳世埠”活动。


  三句话是:“张张嘴”做礼仪达人;“弯弯腰”做文明使者;“伸伸手”帮助能帮助的人;三句话明确具体了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行为有的放矢。


  “一棵树”是对“三句话”落实的检查和评价。每个班级在教室内制作一棵树,针对“三句话”取名“文明礼仪之星”,这棵树的果实是由做到“三句话”的学生的名字挂上去。如果谁在明天又没有做到,名字就会被摘下来,学生们为了自己的名字不被摘下来,行为上受到约束会主动去整理仪表,注意个人卫生,他们就会主动约束自己去剪指甲、洗头、理发、洗衣洗澡、帮助别人、整理环境卫生、打扫教室,等等,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就在这些行为习惯中形成。


  故事四:开发校外德育课程,让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收获不同的感悟,构筑走心德育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我们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链接社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父母劳动的辛劳。


  (一)开展“春游”“秋游”、短途研学活动


  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生态园、农业园、本土企业、职业体验馆、名人故居、科技馆、动物园、海洋馆、逛公园……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农民的劳动成果,体会农业文化、本土企业文化、本土产业、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和辛劳、体验科技创新精神的伟大,体验人与自然的亲近,爱护动物;通过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德”就在自己的身旁,由此达到“走心”目的。恰恰比教师空洞的在教室言过百而效微薄更能达到走心德育的目的。


  (二)是进行“告别陋习,走近文明”德育活动


  我们学校的个别学生之所以养成随地扔垃圾,吐痰,粗言碎语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家长忙碌于上班工作也疏于对孩子的文明礼仪管理教育,使他们不懂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思想淡薄,与当今先进发达的社会时代要求格格不入,这正好是我校德育的素材以及切入点。首先,我们开展“告别陋习,走近文明”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正反面的图片情景进行教育,让学生们认识贫穷,体会脏乱、粗暴无礼的可怕,对比自己的生活,增强对文明、卫生、礼仪富裕的渴望,珍惜现有的校园生活。其次,结合开展我们的“三句话,一棵树”活动,评选文明礼仪之星,达到让学生从思想上增强认识,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达到对“告别陋习,走近文明”活动的践行,达到有效的德育效果。


  (三)在我国传统节日里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我校通过开展“清明节”扫墓、网上祭英烈活动;“端午节”诗歌朗诵比赛、“中秋节”和家人团聚说出你的爱,“国庆节”手抄板和书画赛,“重阳节”清洁敬老院温暖老人心,微家书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美德、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育“走心”需要特定的仪式感


  从2016年至今,我校每年开展一次感恩、励志的大型講座活动,同时邀请家长来参加,每一次活动都令家长们、师生们激动难忘,特别是一些家长、师生真情交流,亲情回归的环节都令人感动落泪。在讲座老师借助音乐和现场环境的孵化下,动情煽情下,让我们的心灵回到了特别纯净的时刻。正是这些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和陌生的力量才更具有感染力和教化作用,在仪式场景下,在学生的感动中,感恩励志教育所倡导的感恩、励志观念得到了强化和暗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总之,“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育“走心”对学生品德形成的深层引导,从立德树人的意义上说,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和班主任带领学生心灵去逐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从德育科学化建设的意义上说,是德育心本化、主体化的深层探索;从德育创新发展的意义上说,教育“走心”是一片创意无限的广阔天空。因此,学校应该努力构筑教育“走心”的德育管理体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有真实的体验,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德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才能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