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内部审计工作问题防范措施研究论文(共5篇)

 

 第1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分析


  一、内部审计基本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界定


  内部审计是机构内部设置的独立评价机制,用于检查和评价企业的运行状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概念上来看,国际上和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有相通之处,都强调独立客观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但IIA的定义强调了“风险管理”、“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这些方面。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国际上的定义更关注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控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变迁


  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在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经历了财务导向内部审计、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几个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在各个时期的职能也因为审计范围的侧重不同而存在区别。


  财务导向阶段,审计抽样广泛运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围绕财务报表、账簿进行审计,配合外部审计工作,体现了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


  管理导向阶段,审计的范围由审查财务扩大到了管理控制方面,帮助管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相应建议,内部审计的重点转移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内部审计为了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以系统的、变化的眼光看待管理。复杂的外部环境使管理层决策难度增加。内部审计需要多方面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从低层次的控制和管理到高层次的决策。


  风险导向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侧重风险管理,价值增值,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企业的目标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提前发现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虽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通过风险控制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风险,提供有效的建议,同样有利于企业增加价值,实现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受限


  内部审计在我国逐渐发展和完善,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设置情况有很大差别。以隶属部门不同,可以分为隶属财务部门、总经理直接领导、监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四种形式。隶属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只关注财务方面,并没有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建议。隶属的层级低,独立性也会受到限制,很难涉及企业的核心内容,不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合规性进行监督。从这两方面来看,如果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就等同于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这样的审计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浪费人力财力:隶属于总经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对总经理以下的各个层级进行审计,直接与管理层沟通也体现出其较高的独立性,但是如果总经理层面出现舞弊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力范围达不到总经理层面,也不是彻底的经济监督;隶属于监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的层级较高,独立性较高。但监事会主要的作用是监督,对高层管理这运用的权利进行检查,不关注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管理层掌握经营管理权,这种情况下,监事会不熟悉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机构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审计,帮助董事会了解企业存在的风险,但有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忽视经营审计有关的内容。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抑制


  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取决于管理层是否采纳审计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向管理层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管理层则决定如何利用这些建议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权利强制性的要求管理层做出决策,只是起到建议的作用,这是内部审计自身的局限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态度决定内部审计的地位。内部审计的理念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由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认识模糊,不了解审计重点,有需要时才会进行审计,审计部门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审计结果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会挫伤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三)内部审计业务执行不到位


  企业的内部审计出现问题,除了内部控制的因素,还可能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风险或者执行不到位。因为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审计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审计、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知识,如果综合素质不达标,可能就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决策建议。执行不到位体现为审计人员无权对高层管理者审计,受制于管理层;不能准确发现问题进行风险预警;虽然发现风险的存在,而防范不及时等,引起这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这说明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成效的评价机制,内部审计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管理层是否凌驾于审计部门之上,都要通过后续的评价监督,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企业程序不规范容易导致审计责任界定不清晰,执行过程中推卸责任,审计部门的作用也受到削弱。


  三、关于内部审计的优化建议


  (一)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管理層的支持与重视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管理层对各个部门机构的设置,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决定权,所以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决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管理层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管理层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内部审计部门才能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会遇到审计程序的选择和使用过程被介入,导致影响审计样本的选择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要对审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保证,其他部门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此外,企业应多开展在职人员的后续培训,保证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强化专业技能,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资格考试,建立审计人员监督考核机制,以此激励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设置专项审计费用,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仅体现在机构的独立性,还体现在经济的独立性。充足的审计资金有助于更深入的进行审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审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三)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旧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十分狭隘,审计工作范围受到局限,内部审计只发挥单一的监督职能。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要拓展工作范围,利用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职能,服务和咨询职能,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增值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评价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根据工作结果确定企业部门考核的一项参考。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可通过对企业管理层作出的各项决策制定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鉴证,依据鉴证结果改进经营决策使之更加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熟悉企业关键的控制点和风险点,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凭借此优势,为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目标献计献策,协助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关注企业的风险关键点,进行风险控制,注重风险管理,将风险回避或者转化,降低企业损失,间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四)保证内部信息有效沟通


  首先是审计团队内部的沟通。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决定审计质量的好坏,审计一个项目通常需要审计团队共同努力,审计过程中保证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人发现的问题,可以引起其他审计人员对相关情况的关注。这样不仅节约审计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其次是部门之間的沟通。要转变其他部门对审计部门的看法,传统的审计模式导致审计部门主要查企业存在的问题,这会引起其他部门的敌对情绪,认为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对本部门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审计部门要转变审计理念,明确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进行风险防范,而不是只是“找茬”。最后是与管理层的沟通。因为主管领导不了解审计的具体工作,不知道审计工作的重点,如果审计部门不及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审计工作就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有需要才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内控的薄弱环节与关键点与领导进行沟通,确定审计重点,使审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廉晓丽

  第2篇: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伴随着县级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在国家深化医改的同时,也需要构建更加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强化经济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变得日益明显。


  一、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概述


  (一)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


  依据国家卫计委新发布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卫生计生系统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实现目标。因此,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医院的药品、设备、卫材、后勤保障服务的采购、基建、绿化、后勤零修、经济合同的订立、财务收支、绩效考核、资产管理、医院经济物价、招投标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等工作。


  (二)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意义


  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以药养医,整合医保制度,建立医疗联合体,在县域内探索医共体建设。基本改革目标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由于目前县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医院运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县级公立医院完善组织运营管理防范风险


  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内部审计是行使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县级公立医院在药品、卫材、设备和后勤保障服务的采购,经济合同订立、院内招投标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监督和评价使其更加规范、合法,也更加阳光透明。


  2.有助于县级公立医院规范项目管理


  内部审计通过对基建、零星修缮、绿化工程等的审计为医院审减项目资金,节约经济资源和资金成本,规范项目管理。例如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零星修缮,院内小型改造工程的内部审计一年审减资金三十九万多元,同时完善了管理程序。


  3.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绩效考核、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的审计可以堵漏防弊,发现医院运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


  二、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目前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首先,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内部审计法规,只有国家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卫生系统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部门规章,各级审计机关将内部审计人员纳入内部审计协会,各级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一般设在计财股下,或者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由计财股科室人员兼职,从组织上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很多县级公立医院没有制订基本的内部审计制度,只是象征性的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人员;或者是虽然制订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没有在院务会、职工代表大会、或以医院文件的方式通过下发,制度的执行得不到保障,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与约束性。


  (二)内部审计专业性不强


  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备缺乏专业性,基本都是从财务抽调或从其他岗位转行而来,虽然具有財务会计从业经验,但是缺乏工程、审计、计算机、经济法律方面的综合素质,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高,还停留在查错纠弊与防范错误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


  (三)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普遍较低,或者有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缺少奖惩监督制度等,致使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范围比较狭窄。有的医院仅是在财务收支、复核凭证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或者较少参与医院经济工作的其他方面,类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内部审计专项调查等都没有开展。有的医院管理层虽然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所要求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导致合内部审计工作严重停滞不前,工作范围拓展不开,难以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目标。


  (四)内部审计工作创新不足


  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大多都是按照固有的工作模式,或者领导指定的几项工作按步就班进行,缺乏创新意识。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高,又怕得罪人,思想观念陈旧,甚至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对自己职能定位不明确,找不到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人员转行或兼职,缺乏内部审计综合专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高,理论知识工作实践都跟不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内部审计结论权威性不够。


  三、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全各项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首先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关规定,从根源上保证内部审计层级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指导各系统内部审计建设,各单位层级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才能跟上,机构和人员的设置配备才能更加合理,不会出现既是经济业务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者的局面。其次,建立建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按照《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建立建全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依,明确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权限,真正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增强内部审计专业性


  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专业技术性的工作,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形成系统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审结论更加准确和权威。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成果来增强专业性,比如引入第三方审计,聘请具有资质的事务所专业人员参与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并形成审计意见结论。


  (三)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要拘泥于本单位固有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学习新的内部审计知识更新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突破审计传统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下可以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调查,像病人满意度、各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清查等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监督审计向关注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转型。


  (四)引入第三方审计


  由于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专业胜任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符合医院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因此,应创新审计方式,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一方面弥补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有助于缓解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保证内部审计得以开展的第一要素,在县级公立医院缺乏内部审计高素质复合性人才的情况下,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建议各级审计机关能够加强内部审计专业化培训,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能够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开展工作交流,业务培训,推广介绍一些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和方法,以促进基层医院内部审计人才建設。


  总之,内部审计是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途径,县级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建设,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医院发展实现其目标的有力保障。县级公立医院内审部门和人员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内审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善经营管理,防患运营风险,实现组织增值。


  作者:刘艳萍

  第3篇: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近几年,人民银行各基层行围绕总行提出的“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总体要求和“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五个审计理念,不断推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历史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为例,深入分析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一、当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常规性审计仍占主导,内审转型发展缺乏紧迫感。


  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行领导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查问题防风险,为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杜绝各类案件或违规违纪的情况发生,常规性审计检查是内审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内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等类型的现代内部审计项目的动力不够迫切。


  (二)审计不够深入,制约了现代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


  基层行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主,局限于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的查证,仅停留于账、证、表及业务操作是否合规等方面内容的审查;缺乏对行政执法、金融服务的风险、效益、管理、环境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较多地注重了差错补漏的合规性检查,忽视了风险控制检查;较多的注重了操作性检查,忽视了运行效率效果性平价;注重了检查的数量,忽视了检查的质量和效果等。内部审计在深度上以及广度上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内部审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三)审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相对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不断转型发展,内审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略显滞后。一是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难于满足内审工作全面转型的需要。如开展绩效审计和资产负责表审计等,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审计人员不但要掌握审计知识,还要懂得一定的组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比以往的常规性审计更高更难。二是内审培训有待加强。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人员知识储备和审计经验等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充分理解、掌握和应用新的审计模式和方法存在一定困难,而上级行每年举办相关的培训班由于规模的限制,有机会参加的人员较少;特别是基层行人员接受cia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少。三是人员平均年龄过大,如海口中心支行内审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达46岁。老同志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新的观念存在一定困难。


  (四)审计手段较落后。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现场审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远远跟不上人民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步伐,不仅影响内审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审计的质量,成为制约当前内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深化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审计理论学习研究,促进内审工作深化发展。


  内审工作深化发展涉及大量先进的审计理论知识,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审计经验,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的学习研究,及时跟进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动态,学习更新审计知识,转变审计观念,才能较好地推动内审工作的深化发展。


  (二)深化审计试点,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一是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尝试运用剩余风险评估模型开展相关业务风险管理审计,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向审计重点倾斜,确保审计重点查深、查透,同时减少内审人员主观判断的随意性,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二是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围绕集中采购绩效审计、车辆管理绩效审计、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民币流通过程中成本支出管理绩效审计、办公楼运行成本绩效审计等主题,加强绩效审计的探索,逐步完善,促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逐步由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方向转变和发展。三是尝试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围绕资产负债表开展审计,是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作为审计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标准。四是围绕“花钱”和“用权”两个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履职和离任审计中,围绕“花钱”和“用权”,重点关注与资金有关的重大经济活动以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


  (三)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


  —是尽快推广人民银行总行统—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不断补充和完善各类业务审计的模型和脚本,加强数據审计。二是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立足实际,大量使用Access、SQL数据库、Excel、和ACL等数据分析软件开展审计,同时各级行应多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或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三是进一步整合人民银行各大业务系统,完善审计接口平台,适时对各类业务的合规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预警,提供审计线索,提升内部审计的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审计整改沟通机制,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一是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共享机制,对内审、巡视等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建立问题清单,发送各单位及部门,督促落实问题整改。二是建立审计发现问题风险提示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进行专题通报和风险提示,督促各单位及部门对照检查,促进规范管理。三是建立业务条线联动整改机制,向被审计对象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同时抄送相关业务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交流磋商,推动从业务条线上改进工作。四是建立问题销号机制,以支行和处室为单位设立问题整改台帐,定期跟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五是建立审计信息交流机制,定期总结提炼审计中好的经验做法,供辖内各县市支行学习交流,扩大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


  作者:卢米

  第4篇:石油工程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一、石油工程内部审计的风险


  (一)传统落后的投资模式及滞后的审计工作


  在现代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受传统投资模式的影响,企业在下达投资计划时还是依照按月的投放标准,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使某一阶段的投资计划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而工程内部的审计工作会比较集中,造成工作量大,致使审计工作时间不足,影响审计效果及质量。在后期的建造及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引起人们对审计的质疑,必然带来审计风险。


  (二)不对称的工程信息及建设资料的失真


  工程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的审计部门缺少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宏观审计管理,审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对工程信息的了解并不在同一水平。审计部门并不能完全掺入项目管理部门,在材料的审计中项目部门也无从管理,所以这就造成了后期的审计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石油工程项目设计很多经济及建设资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果出现差错,就无法保证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对后期的项目建设造成影响,对审计工作也会存在一些风险。


  (三)企业单方面追求固有利益


  企业的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可观的利益而进行建设运作。工程的造价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直接利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行各业都追求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追求高利润,但是在现实中这二者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而这二者的矛盾在石油工程中也就成了重要的风险,在审计的结果中,肯定会出现满足于一方,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如果审计中存在着不公平,这就给后期的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防范石油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当然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文化及主观能动性对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影响巨大,企业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在石油审计工作中,只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才能降低审计工作风险的发生率。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进行客观的审计;其次,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专业科学的审计方法,提升自我的判断能力,为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石油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制定相关审计制度的时候必须按照石油工程的特点建立规范的审计制度来避免发生风险。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底稿的考核实行分级考核,降低审计中存在的误差和风险;其次,根据石油工程审计风险的特点,建立健全审计跟踪制度,对全程的审计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最后,可以设立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人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方便于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程序方面,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认识学习,做好各阶段审计工作的备案,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明确审计程序中监督的重点;必须仔细研究招标文件,明确招标范围,避免施工单位对招标文件的内容产生分歧;其次明确材料的种类及数量,避免在后期审计中,将材料差价归结于施工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必须对招标组织进行审查,看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公开开标、公平评标、公正决标,这些工作的进行是保证后期的审计工作减少风险的主要方法,必须严格执行。


  (三)分散、降低审计风险


  在石油工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将审计风险分散,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例如,现在很多石油工程都已经采用“承诺书”的制度来降低后期的审计风险,以承诺书的形式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让造价管理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明确划分审计责任。工程造价人员应对工程造价审查的准确性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自己的职权,对工程造价人员审查的工程项目进行二次审查监督,看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说明,及时解决,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内部的控制管理,对项目的管理部门进行实质性的定量考核指标管理,对公司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考核认证,避免后期大批量资金计划下达后,造成后续的审计风险提高,必须按照规范的标准要求,约束审计人员依据标准进行审计工作,来降低审计风险。


  (四)注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大部分的石油工程项目都开始重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单是形式上的独立,还必须注重审计工作实质上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在客观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外部环境及自己主观映像的影响,对审计结构造成误差,通过审计独立,确保能够提升审计公正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三、总结


  石油工程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企业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了解石油工程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强对风险规避措施的研究,对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石油工程的建造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及增加企业效益,必须对石油工程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审计风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与规避,通过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使石油工程的审计工作迈向一个新高度。


  作者:崔文军

  第5篇: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改进工作研究


  实现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内部审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以便规避单位风险,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有效性主要是指,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顺利执行的标准。我认为影响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因素有两个,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谓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情况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审计工作所采用的资源等。


  (二)内部审计有效性的作用


  1、给单位控制环节的改善提供了帮助


  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只要单位管理人员树立了正确的内部审计意识,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就会认真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另外,如果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那么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身功能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开展,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2、对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提供了帮助


  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要全面重视财务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管是在资金使用方面,还是项目落实方面,都要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力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对单位资金的运行安全性进行预估。为了满足单位管理人员的各项需求,内部审计工作还要包含单位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减少单位存在的内部风险和财产损失。


  二、影响内部审计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想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环境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具备理想的控制环境。不理想的控制环境,会使内部审计有效性难以有效发挥。导致缺乏理想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由三个:第一,管理人员缺乏内部审计意识,导致内部审计的应用效率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使得审计获取的信息失真。第二,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不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从而导致单位文化难以形成。我们根据单位的内部文化,就会掌握单位内部环境信息。文化不健全必然会使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不理想,进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第三,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机制,没有树立明确的内部控制意识,致使内部控制和单位发展严重背离,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全面发挥。


  (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譬如,大部分的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将工作重心放置在内部监管和运营过程中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上,对于单位的资金收益率以及合作各方来说,这个过程总会存在一些舞弊行为。此外,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评估机制,只是在进行单位账目核对时采取修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出现事后审计的滞后问题。


  三、提高单位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改进措施


  (一)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环境的优化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宏观环境,另一种是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其中,有些环境的优化必须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实现。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单位的发展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管理环境以及单位文化环境等。如果单位没有具备优化宏观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优化微观环境的方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内部审计与单位运营管理的融合


  1、确定内部审计在单位运营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


  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给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基础,以便为日后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处理依据。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分析,对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判断,从而给内部审计决策提供参考。


  2、发挥内部审计和单位运营管理的互相促进作用


  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及时找出单位运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进而对单位运营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防止单位运营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此外,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还要对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并从中积累经验,进而提升单位运营管理整体质量和水平。


  3、内部审计团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就要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给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进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新时代下的内部审计团队,除了要具有多学科的特性之外,还要具有高智能的特性,并将这些特性深入到审计部门的各个环节中,对比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运营情况以及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因此,要想实现内部审计团队综合素质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管理、生产、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要将一些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团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当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假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人员就需要给他们适当的处罚。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致内部审计有效性受到约束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环境因素,第二个是管理因素。因此,要想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对内部审计环境进行优化,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另外,把内部审计与管理进行紧密融合,对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和方位进行明确,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的方式,来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给单位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朱海瀛

上一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