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工作中,笔者对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在总结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


  1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它的作用和功能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可从事教学、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是环境科学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对于海南等边远省份的高校来说,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和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教学方式、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并提早适应社会、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5年海南大学设置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见成效。但随着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招生人数的扩大,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1“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明显,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专业教师主要精力还是在理论教学上,不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现象和观念仍普遍存在。学校和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也主要与理论教学为主,导致部分老师不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上花时间、下功夫,无形中弱化了实践教学。


  2.2实践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尚待更新


  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有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是关键。应从实验实习内容设置、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实操能力与水平,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实习方案设计,而不是被动式地接受安排。由于实验课、各类课程(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整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环节没有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科学教学体系,不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不利于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3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与评价监督体制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及投入的增加,实验仪器设备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环保设备更新快以及设备的老化,导致部分仪器无法及时更新。对于大型的、先进的高档设备无法购买,实践教学无法满足高新技术的需要。校内外实习(践)基地的不足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一些环境工程类的项目实习,大多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且能够接纳实习学生的数量有限,因此在实习管理和效果上很难保证质量。


  虽然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并运行多年,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够合理,机制不健全,不能较好地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与效果,亦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技术。传统的教学督导教学材料查核、随堂听课和学生打分测评等方式已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机制,导致实践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难以保证。


  3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多年在海南大学开设的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本科专业和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硕士专业以及生态学博士专业的教育实践,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环境类专业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特点与优势,大胆探索以环保基础能力强化与科学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为抓手,大力建设实验(践)平台条件,为社会输送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3.1建立实践教学团队,明确主体责任,规范管理制度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复杂性、交叉性等特点,建立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团队,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并分别建立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教学组。每个教学组以1~2名高级职称主讲教师为主,3~5名教师(含校外)共同参与,并逐年优化团队结构。避免教学团队成员的同质性问题,努力建设团队内部的团队文化和人文氛围。近年来,团队得到中西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省教育厅和学校等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教材出版、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大量工作。


  教学团队内部的一系列完备的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团队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和保障。为有效推动工作和提高效率,明确了团队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了团队成员的评价指标和体系。采用弹性管理制度,以交流、沟通为主,定期收集成员意见和建议,让成员有主人翁意识更好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由于部分教师仍存在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工作,特别是向校外输送实习生,可加强与外单位间的科研合作,促进双方的认识与沟通,使得老师们主动对实践教学产生工作热情。通过来自校外的横向课题合作,一方面可促进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为本科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与条件。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每学年末将定期检查,使团队的管理者和成员清晰地知道本学年的工作情况,包括成绩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为实践教学团队下一学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大力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确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相应举措


  实践教学团队教师逐步统一了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到工程和创新两大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明确了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两大实践平台是两大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我校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团队试图通过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广,学科涉及领域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心从学校和学院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教学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和交叉,并着力于管理和运行体制创新,建立建全科学严谨的规章管理制度;全程监控实验(践)教学过程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中心配置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好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力争将中心建成为国内高水平、有特色的热带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坚实平台,适应我国热区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结构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3.3改变教学培养模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实践创新学习


  改变传统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依附于理论课体系的横向模式,超越单门课程的范围,建立实验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在原有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设立相对独立的纵向联系的课程,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和贯通;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大力改变现有教学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将室内模型(具)教学、计算机仿真系统教学与校外环境工程项目教学相结合。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组织的校外实践不能以现场参观的方式为主,应尽可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实习前,应让大学生明确实习任务与内容,主动思考,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富和改进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接近工程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工程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改变按课程分配和管理实验室资源的旧模式,统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中的平台式共享,增加学生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改变实验教学由单一课程组和学生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形成交叉型的教学指导团队和兴趣型的学生学习团队,并通过专业培训和挑战杯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力促进科研带动教学,充分利用师资和科研项目,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视野下,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环保领域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尤其缺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应用型拔尖人才,这使得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变得更加迫切。高校应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学科,避免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构建多维立体的实践平台,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应用技术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保护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社会影响力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葛成军等


  参考文献: 

  [1]赵姝颖,潘峰.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11-313. 

  [2]王美青.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9):276-277. 

  [3]蔡全英,吕辉雄,吴启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17-119. 

  [4]孟庆建,何志勇,许宁.计算机仿真系统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4,(4):66-68. 

  [5]许晓冰.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4,(8):365. 

上一篇: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
下一篇: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