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思考管理工作研究论文(共7篇)

 

 第1篇:浅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主要制度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有效防范经办风险,保证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贯彻执行、业务活动的规范有序、基金资产的安全完整等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等制度。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社保基金安全关系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对社保基金安全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随着社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经办管理和基金运行风险也在逐年增加,社会保险在经办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职能部门也基本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仍有个别地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管理混乱,造成经办管理漏洞百出,经办人员违规操作,致使社保基金和参保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科学设置业务经办岗位,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岗位必须分设,专职岗位不得兼职和包办,如社会保险稽核和审批岗位必须专职,绝对不可兼职和代办。要求建立岗位之间互相监督机制,使得岗位与岗位之间形成制约关系,一项业务必须经过审查、稽核、审批等一系列监督和监管流程后才能完结。所以说社会保险机构内部控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合理地设置岗位和足够的人员配备,然而目前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岗位设置混乱,一人包办多项业务,更有甚者一人同时兼任业务经办和稽核岗位,自己经办,稽核自己,岗位自相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人员配备不足。这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部门及稽核人员与经办人员和参保单位之间的矛盾


  当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发生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情况时,稽核人员按工作职责进行纠正,并要求整改,这中间就产生的对立和冲突。通过梳理岗位关系,增加各岗位经办人员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就显得非常必要。有些参保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会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上做文章,部分社会保险经办人员一直按照参保单位申报多少就核定多少,造成了少征和漏征社会保险费,但是社保经办机构仅有稽核检查权,没有行政处罚权,纠正的难度大,这又形成了矛盾的另一方面。


  四、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1.增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人员配备,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社会保險业务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充足的经办人员配备是内部控制建设最根本的保障。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和信息系统的规范使用为重点内容,定期对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强化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内部监督、审核和风险意识,不断提高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业务素质。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追究制


  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责任追究制,对经办过程中违规操作、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社保基金损失或参保人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经办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使经办人员心中牢记内部控制风险的“红线”不能碰也碰不得,将经办风险、社保基金损失扼杀在“萌芽”中。


  3.建全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和业务规范,使社会保险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有关政策法规,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每个环节都要明确经办流程,把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的具体内容、运转步骤,逐环节地规定下来,形成一个操作流程,对每项具体工作,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将内部控制机制融入到各项业务流程中,使得每个岗位既能独立操作,又能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每一位业务经办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4.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模块合理设置实现业务经办内部控制


  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在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规范化,从源头上规范了经办管理过程,对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和社会保险业务系统功能合理设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明确业务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使用权限,并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业务操作和数据操作所依据的有效凭证和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


  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互通互联,使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具有相互印证、相互监督和互相反馈的功能,如社会保险费在征收中通过业务经办系统开具的征收票据只有经过财务系统确认保险费到账后,才能记录参保人个人账户权益,这种确认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社会保险费漏缴。


  结束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经办机构经办活动的合法、合规和社会保险政策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健康运行能够预防和纠正经办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错误,实现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为社会保险政策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为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编织了一张“安全网”,即树立了政府公信力,又切实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


  作者:王伟刚

  第2篇:分析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其实,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方面有很多,其问题也会随着产生,对其发展就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要想提升建筑企业的发展形式,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应当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且将经济效益作为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行业市场发展的形式,作为重要的控制依据,这样可以有针对性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灵活性,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自身的发展经营目标,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内部的发展形势,以及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保证其企业发展的经营目的和方针政策,从而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经济性。另外,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有规划,有调整,有约束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想让企业在良性中健康成长。


  二、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内控重视度不够,缺乏认识,重项目轻管理观念依旧存在


  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束缚,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展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认识度,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些功能,都不能很好的得以展现,长期以往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建筑工程项目展开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其管理往往是表面化的一种工作,没有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中,从而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二)组织结构不合理,流于形式,内部审核不严谨


  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往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项目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那么在很多方面,经常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仅仅是停留于表面,内部审核工作不够严谨等。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力缺失,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保证其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内部控制相对不完善,这样就会导致控制力相对较为缺失。另外,由于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较为缺乏,很多的条例和条款并不是很全面。同时,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认为该项工作无法节约内部资源,这样就会导致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力度大大折扣,也无法提升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发展的进程。


  (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信息化技术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在我国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符合现代化建筑企业发展的模式。甚至,在一些建筑企业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过于理想化,有很多是功能并不是很实际,在内部控制中物无法得到有效的使用。另外在,由于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建筑企业发展的进程。


  三、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现代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熟企业管理的标志,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另外,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其实,在一个建筑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费用产生。


  2.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内部审核制度,以及完善的控制支持,可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的规避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经营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另外,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一定的误差,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企业效益。


  3.在内部控制是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对外风险的识别能力,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以进行相应的分析,构建明确、科学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这样对其存在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防范,消除了一些不安全隐患,提高经營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四、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些应对措施


  本文针对上述及存在的问题,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对措施,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主旨就是保证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完善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构建完善的管理政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没有良好的制度体系,对其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领导重视、中层主导、骨干参与”的原则,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工作中。


  (2)符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条例。并且,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其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安全隐患的残留在企业发展中,以此保证建筑行业处于安全、稳定的发展状态。另外,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对监督体系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3)制定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完善的控制工作流程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内容。但是,在完善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应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例如:资金的调配、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另外,在制定相应的项目工程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文件进行相应的转换,对一些相应的附加项目进行相应的编制,这样可以对其成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避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损失。


  (二)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逐渐的增多,市场的竞争力也愈发激烈。因此,建筑企业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性能,以及獲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内部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内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筑企业应当从自身的角度入手,要充分的了解内部控制在建筑企业发展,以及项目开展的重要性,针对其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该建筑企业若是根据内部成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投资项目,以及发展方向,就不会导致建筑工程停工,以及遭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2)以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不仅仅要提升他们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也应当制定一些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以及项目投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以项目投资、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当对其相应的投资方案中,对重点的项目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详细的标注和划分,针对可以发生的风险在方案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上交到相应的部门进行全面的审核,这样可以实现建筑企业的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降低了危险系数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力。因此,在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应当将信息技术逐渐的应用都是其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达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连接,并且对其相应的控制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上传到上下级,这样可以避免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另外,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对建筑企业以往的一些投资项目,以及发展的规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整理,以供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在制定后期的投资项目,以及发展方向的参考,这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升了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四)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在建筑企业发展以及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所含有的环节相对较多,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因此,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那么,在构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且所造成的后果作为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主线。同时,应当针对风险的不同以及结果的大小,进行全面的分类,这样可以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保证建筑企业的充足性。


  (2)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报告,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但是,在评估的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评估报告,并且根据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此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若是该企业能够对其工程投资存在的风险,进行良好的识别以及分析,并且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增加良好的经济效益。


  (3)应当根据相应的评估报告,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协调工作,以此保证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充分的展现出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避免经济发生不必要的损失,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利用案例的形式,对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其实,在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例如: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完善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进程。


  作者:周小柱

  第3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审计信息化


  绪论


  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说,流程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高效的流程控制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流程控制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运行出现偏差,短期内可能仅仅会造成企业营业额降低,而从长期来看,甚至可以导致企业的运行管理混乱,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载体,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控制流程对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控制流程通过企业经营关键节点的把握使得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基层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加的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使企业的结构组织框架更加明确和直观,便于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此外,控制流程还可以使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便于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之后的工作。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审计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原始的审计内容等进行信息化改进的工作。审计信息化既兼顾了原有的审计工作过程,又由于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因而相比于原始的审计工作,具有更加高效,正确率更高,减小了人员工工作量以及透明化程度更高的优势。


  一、审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意义


  审计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大大增加。在传统的审计过程当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到的限制较大,效率较低。而信息化审计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效率更高,企业内部的信息及时性更强。同时,信息化的审计过程还可以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和具体,每个部门的审计信息和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审计信息化不仅能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使各部门的审计过程更加清晰,还能帮助各部门之间相互联动,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


  (二)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性。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其出发点是企业本身。因此,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出现一些漏洞,不符合审计要求的情况出现。而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的控制流程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企业和审计人员在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控制流程的不合理之处,并相应地做出改进。


  (三)审计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监管。审计的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内部监管来说也是大有助益的。审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展示,以达到审计人员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杜绝了某项工作出了问题之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审计人员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便于监督。


  二、审计信息化可能给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带来的问题


  审计信息化虽然给企业的控制流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随之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一)信息化带来的风险。审计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而这一转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引发的一个潜在危險就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审计信息化有利也有弊。


  (二)审计人员在面临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水平有限。审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审计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擅长的是财务报表的撰写与处理,因而较为缺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的审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容易因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致使工作出现大的漏洞。


  (三)不同行业之间的审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不同的企业来说,由于其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也不同,对审计信息化的需求层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传统行业来说,最基本的审计信息化,即生产经营数据的数字化转化已经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而对于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要求较高的新兴行业以及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仅仅是数字化并不能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还需要根据情况将数据联网,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针对审计信息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虽然审计信息化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审计过程都带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要建立符合审计信息化需要的组织结构框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起到的引导作用。其次,在实现的企业内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企业的生产管理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还要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在审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财会人员,审计人员,都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增加知识储备,以应对审计信息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内部流程控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周婷婷等

  第4篇:浅议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必要性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是通过先进的网络、软件等技术,把内控流程化、技术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供内控技术支持,把内控作用充分发挥,使内控从制度层面落实到执行层面。


  (一)降低运行成本


  科学事业单位具有其独立的特性,兼具公益性。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编制人员、合同制等人员,需要不同口径管理。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有财政拨款、单位自筹、企业联合开发等途径。科学事业单位承担各级课题、基金、平台,拥有大量专利知识产权,科研开发,成果转让。各种课题、基金、科研开发就有周期性、延续性、规模性、保密性。以上复杂的人员结构、多元化资金渠道、复杂的业务工作,没有科学、现代化的内控信息化管理,将在整个科研单位形成管理的瓶颈,不能有利的协助科研团队。有效的内控信息化管理将降低运行成本,为内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减少错误、避免舞弊


  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内控的利剑,使内控落实到行动,实现由权控改变为岗位职责控制。更有效的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信息化内控建立,打破了原有内控体系的控制模式,全员参与,最大限度的控制单位业务及其过程,提高管理的信息的集成度、流转速度和透明度,避免不合理的人为控制,使事后适时的内控控制模式向事前、事中、实时控制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内控质量,实现内控目标,减少错误,避免舞弊。


  (三)提供更加便利及时的管理运行模式


  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了时效性,不受人员、地点、时间的限制,尤其是近几年手机APP的开发,为信息化建设实现移动办公,实现实时办公。


  二、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建设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环境建设。环境的建设包括政策层面和人员层面。


  1.政策层面。政策层面的支持,是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科学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内控建设的原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科学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科研经费都是财政拨款,原动力不同于企业,缺少主动性,必须政策层面的要求,才能启动信息化建设,才会有经费进行信息化建设。


  2.人员层面。只有科研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内控信息化建设得到认可,形成统一的认知,内控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才有效。科学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内控信息化的态度,决定着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度。科研人员对内控信息化的认可、支持才能使内控信息化建设执行顺畅。


  只有大环境得到认可,才能推动内控信息化在事业单位的实施。


  (二)人员建设


  科学事业单位的信息化人员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需要专业的信息化电脑软件技术人员、政策管理方面的人员和科研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机结合。


  1.技术研发、操作人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整个建立运行期间,前期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程序操作人员,后期需要专业的维护、更新人员。整个过程对网络技术、办公软件等操作人员的要求很好。


  2.政策管理方面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受政策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有特定的要求,如:仪器采购等需要进行政府采购,这些政策的管理人员必须与信息化建设运行的技术人员建立好沟通方式,在内控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与政策相结合,设定好内控程序。政策的管理人员同时具有对内控信息化操作人员的监管职能、评价职能,内控信息化运行的有效性通过政策管理人员进行评价。


  3.科研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就是让管理人员更好的服务于科研人员,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数据、技术支持,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参与。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独特性,课题等方面的研发,从立项到实施再到最后的结题和绩效评价都具有学术专业性,没有科研人员投入到内控系统,内控从源头就都是不专业,没有针对性的,起不到内控的作用。


  三方面的复合性人才或相关人才具备,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才建立。才能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业务层面对信息化内控进行实施。


  (三)技术建设


  1.软件:内控信息化操作软件是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软件的研发除具备通用的管理层面的研发外,还要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特点,对科研经费进行网络管管理,对科研课题成本考核、绩效评价、数据采集提供更加直观、量化的数据支持。


  2.硬件:电子化设备、网络覆盖构架、数据存储等设备的配备、建设是内控软件系统得以应用的硬件设备支持。信息化软件运行是否畅通有利,离不开与之相配备的硬件支持。


  适合自身管理运行模式的内控信息化软件和硬件是内控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研发,后期需要不断地完善、维护。


  环境建设、人员建设、技术建设三个方面构成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三方面相互关联、制约,涉及到科学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合理把控好這些方面,将使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在科学事业单位运行。


  三、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对内控信息化建设不重视


  1.对内控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的施行,在各个科学事业单位的进展层次不同,认识程度不同。有的单位停留在规章制度等条例性建设层,有的单位只把内控限制在财务控制方面,没有全面了解内控。内控是领导领军,财务牵头,全员参与。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内控是与科研无关的事情,殊不知,内控信息化建设好,是提高科研团队效率的有利保障。


  2.对内控信息化建设没有概念


  现阶段许多科学事业单位对内控信息化建设没有概念,了解很少。殊不知,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内控更高层面的技术要求,是使内控从制度层面落实到技术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共同发挥作用的集合,两者建设完备才能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


  3.没有认识到内控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


  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成功,将节约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许多流程将通过网络实现,节约时间。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将大量减少人为因素,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信息化的建设,大量的数据通过信息化设备管理,对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数据的整理、提前提供数据支持。信息化建设对科学事业单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二)缺少专业信息化内控人员


  内控信息化建设,人员的需求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科学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有限,特别是科学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还达不到满足,不可能引进专业的或者专职的人员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在现有管理人员中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容易的事,这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当高。


  内控本身就是把握单位内部管理漏洞、舞弊等现象的工作,所以内控管理人员,尤其是内控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对内控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及时维护,不能形成空设,发挥不了内控信息化的作用。


  (三)资金方面、技术层面存在壁垒


  1.资金方面:内控信息化软件研发、硬件建设和日常维护、运行,对资金需求量较高。科学事业单位资金依赖于财政拨款,专门拿出资金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而非专业领域的投入,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技术层面: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针对科学事业的单位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很少。并且科学事业单位每个单位科研立项的角度不同,从原材料采购、仪器的需求、成本的核算、成果的转化、项目的审核都具有其独特性,需要针对每个单位建立独特的适应本单位自身情况的内控信息化管理操作系统。


  综上所述,现阶段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政策、认知、人员、技术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


  四、对策


  (一)提高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认识,充分体现内控信息化优越性


  科学事业单位应把内控、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时的任务。定期、分批组织各个层面的人员参加专门的内控培训,掌握最新动态和政策,从政策层面提高认知。


  组织单位内控相关人员,到其他内控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交流。我国现阶段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但企业内控信息化起步较早,有的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内控信息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组织参观交流,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是实践性的体验,是内控信息化运用、管理、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科学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内控信息化管理的有力证明。


  (二)把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提到日程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人员建设可以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前期聘请专业内控信息化专家入驻,进行专业辅导。运行期间内控信息化人员需要不断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信息化管理运行人员,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与现有管理岗位相融合,设置好职责权限,减少内控信息化人员管理人员舞弊现象。


  (三)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对科学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合理开发


  1.依托专业的社会机构


  我国现阶段,许多社会机构具备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事业单位可以选择这种专业的团队,结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内控信息化建设进行研发、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更具有专业性,而且符合内控建设的要求,由专业团队对自身不足、内控漏洞进行设置。其缺点资金需求量大,日后维护受开发单位限制。


  2.自主开发


  大型的科学事业单位自身拥有专业的信息化部门,具备自主研发内控信息化平台的能力。可以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合理建设内控信息化平台。中、小型科学事业单位可以依托同行业或具备自主研发的科学事业单位共同联手开发内控信息化平台。自主研发前期投入、摸索可能很困难,但单位拥有自主权,后期的维护、运行成本低。自主研发,需要单位自身具有很高的内控意识,敢于发现自身管理漏洞。


  3.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资金规模、信息化技术有限的科学事业单位可以合理利用单位现有资源。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采购、资金支付、决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体系,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公务卡结算业务、网上银行等配套软件的合理运行、管理,能满足科学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许多方面。但现有资源比较零散,必须进行专业的整合管理。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少、见效快,但只是满足当前管理的要求,不能充分体现内控信息化的优越性。


  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但科学事业单位的内控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第5篇: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为社会发展及社会当中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作为热门行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财务管理可以说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个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将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行业竞争力。


  一、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房地产事业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立足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意义来说,现阶段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已经有很多的问题限制了房地产事业的正常发展。结合实际因素,笔者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如下的简单总结。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相比于其它行业而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没有现成的内控模式,大多数企业多侧重于事后控制,都是在总结前期开发项目经验基础上不完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同时,房地产企业往往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之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现金流及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为企业指明发展的方向,在工作中并能给予一定的依据和指导。随着国家宏观的调控,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项目进行系统分析,从宏观政策、地区的总体规划、客户需求、全面预算、资金风控等多方面来思考。但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无内控机构甚至一个部门或人员身兼数职,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导致某些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改正,造成更大的经济利益损失。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的发展对策


  结合笔者现阶段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就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通过以下的论述,能有利于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促进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发展。


  (一)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房地产企业领导及员工,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多途径学习先进企业监督和管理方式,完善当前的结构,增设内审部门,分离不相容岗位,定期轮岗,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管理者及基层员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意识,并将其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将企业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有机的融合起来。同时,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及经营周期较长,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众多部门、单位进行沟通协作,有条件的房企应当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将企业各部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企业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强化部门间的合作,在科技化的管理模式下精确的掌握企业的情况并做出数据分析,为公司经营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内审力度


  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独立内审机构,由董事会等企业最高机构领导并对其负责,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品行良好的工程预决算人员、财务审计人员,采取定期和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内部业务进行检查、指导。对未能履行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失效,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履行内控制度取得明显效果,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三、结束语


  綜上所述,房地产行业与其它基本行业来说,是近几年的一个新兴行业。就其本身来讲,房地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例如在房地产行业当中,其基本的建设内容较大、较广。并且房地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针对这些特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在具有普通特点的同时,也将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根据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特点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系统才能真正的做到促进房地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内部革新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应该坚实的走好每一步。


  作者:尹石莹

  第6篇:从内部控制角度探究财务管理工作


  在单位中,财政改革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止,且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随着发展在改变,从当前情况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政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制度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是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要想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控制,必须要从单位内部管理方便抓起,可以说单位的财务方面直接体现着廉洁奉公、贪污腐败现象,所以从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最有力、最高效的管理手段,这样能够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避财务问题的出现。


  一、内部控制简述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企业为了让自身的经营活动效率更高、经济更强、资产更完整、目标更明确而在单位或者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规划以及自我约束等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内部控制可以让单位或者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是单位和企业在经济管理上重要的管理机制。如果单位的内部控制足够完善,员工的工作将会更加规范,无形当中就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约束力,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能进行很好的控制,让单位的财产安全有所保障。内部控制机制还能让单位的责权更加分明,方便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非常适合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


  二、财务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有些单位中,都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看待,也没有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内部控制意识相当薄弱。同时,我国多数单位都没有内部保障政策,在内部控制方面更是有着较大差距,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2.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政策


  在任何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都是制度建设,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政策支持,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才能更加顺利。而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责权不够明确,还有很多财务人员还没有充分了解到工作的实质是什么,对单位内部的制度和相关条例更是不清楚,这种情况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


  3.财务管理工作的缺失


  从我国诸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主管领导几乎都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异常松散,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通常的是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核算和支付,完全不了解资金的去向、流动,更没有合理的依据可言。同时,单位财务工作中还存在非专业人员,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指导,在进行财务预算上通常都没有科学理论上的支持。我国单位财务部门对这些制度建设也缺乏指导性,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在预算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预算的随意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行政单位财务部门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约束力全部丧失,流于形式。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我国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单位内部的领导以及所有员工都有着直接关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是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那么领导和员工就都会缺少一定的管理意识以及自我约束意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情况会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障碍,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员工的责任感低,更会让财务管理失去意义。因此,在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时候,要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意识方面的控制,首先是让员工的责任感有所加强,让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在单位内部进行全体学习,让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感增强,同时也能讓员工的责任感提升上来;此时是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中,有效利用法律来约束员工,让员工明确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的整体意识都提高上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2.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


  从当前的单位发展现状看,多数的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并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规则,就算有规章制度,其中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和修订的。所以说对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还是要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入手,让规章制度由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单位完善相关制度,不光能够为单位内部员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还能够让单位内部员工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都有所增强,让员工潜意识中就要的力争向上。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上,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好职责范围,避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此外,还要完善审批制度以及财务预算制度,对单位经济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权划分,避免出现一人兼两职的现象,这样能有效防止以权谋私额现象出现。对于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将控制和监督职权用好,明确划分责权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以及效率性就能有所保证,同时还能避免单位内部或者外部的不法分子对单位的财务资金图谋不轨,将所有的隐患都降到最低。


  3.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当前,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的落后与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会计证,并且如果会计人员等级比较高,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等级证明,而且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在岗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于新的会计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以便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对于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够促进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进步。


  4.增强预算管理控制力


  单位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想对于预算管理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使得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则进行有效的改进。首先要在单位进行各种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于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记录,其次要对于各种活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以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按照需求来进行。在单位中,领导必须要按照该单位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际的资金情况对于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新的一年的发展整体规划,以便使得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明显,这也导致了有些单位的发展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较为严重的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同时,内部控制机制又是我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条件,又关系到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单位内部有效采取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再加上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崔春玉

  第7篇:商业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于各个企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内控控制都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商业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让商业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内部控制主要是让企业的内部员工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有所明确,协调企业各项工作,让商业地产企业的效益得以提升。在商业地产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室非常必要的,能够让企业更健康地发展。下面简答分析商业地产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商业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1.领导者意识淡薄


  在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出企业产权结果存在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股东的持有率太高,让小股东的利益和权利都受到了影响。这样的企业内部结构根本不利于企业内部执行监督权、控制权以及执行权,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非常快速,在市场表现中也比较好,有着较好的前景,这就让商业地产企业将主要的经营精力都放在了地产的销售以及开发上,过于重视外部市场,在内部控制上有所忽视,领导也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出现了问题,所以引发了内部人员的矛盾,这对企业的和谐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缺少组织架构


  多数的商业地产企业都自行制定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通常都是流于形式,在执行效果上并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地产市场好,让企业的重点都放在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和销售上,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另一方面是多数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上都不够上心,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导致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性,甚至直接引入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案,这并不适合自身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更是状况百出。这种内部控制严格缺乏实用性,影响着商业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


  商业地产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还在于内部审计以及内部监督工作的缺失,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内控控制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就是严格的内部审计以及监督,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缺失,也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失去实际意义。内部控制应该是和治理结构、业务流程以及机构设置等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也应该和企业的业务范围、企业规模等一些实际情况进行改变的。要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实际应用于工作中,其内部制度再好再完美也没有实际意义,从我国商业地产企业来看,多数都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点过于明显,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更没有较好的奖惩机制,企业员工再工作中不能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机制。


  4.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需求不相符


  多数的企业员工都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总是觉得工作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的发展步伐相吻合,这也使得企业员工不能够很好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尤其是会计部门员工,经常会无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让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检查作用和监督作用都不能发挥出来。同时,在企业进行年度账目处理工作中,也经常会受到检查范围、检查人员的疏忽以及时间上的局限,让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减小,应付差事,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没有时效性。


  5.信息化能力缺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国在信息化发展起点上本来就低,加上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在信息系统中,企业的数据都在计算机系统中保存,在实际工作中,要是没有授权的人也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的盗取以及伪造,对信息数据进行串改,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主要表现,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能更好的实现。


  二、商业地产的内部控制的对策


  1.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度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管理工作,在内部控制中通常伴有风险管理方法,也是对风险的控制过程。通过内部控制能够让企业的风险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让企业依据既定的目标继续发展。所这也能够看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对其有所重视,以便于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2.完善投资决策


  商业地产投资一直以来都不能确保完全盈利,而当前一些商业地产企业还是依照传统的经验进行大笔资金的投入,追求资产增长,并不顾及负债程度,对资金回笼也有所忽视,之看重短期的收益,这种情况并不能让商业地产企业更好的发展。完善内部控制,进而完善投资决策,能够有效规避错误的投资决策,让企业的资金资产有较好的安全度,更能让企业的盈利几率有所增加。


  3.做好预算控制


  在内控控制中,商业地产企业还要考虑到自身的日常活动,对项目预算以及资金预算工作有所明确。项目预算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将要开发的产业目标。预算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投资费用的设计规划、项目开发成本及期间费用、借款计划和最终受益等。


  4.加强资本结构管理和運营资本管理,使商业地产的资金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运用


  要加强资本结构管理和运营资本管理,使商业地产的资金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运用。就要通过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方法提高效益。要通过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净额这一指标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包括:现金流出的变化指标可以预测企业是否将会面临财务危机,现金流入的指标结合相应的成本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活力情况。


  5.建立高效的商业地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商业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商业地产企业也都应当运用计算机和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本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从搜集到储存,到加工,以及输出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密切关注,以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准确、及时、权威和易于使用,用以满足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企业其他资源的运动就失去方向,内部控制就无从谈起,也不再需要。


  三、结束语


  商业地产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是必要的途径之一,尤其在当今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在商业地产发展道路中又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想将商业地产企业现存的困难与问题都有效解决好,那么商业地产企业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提升商业地产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光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更会让企业在经济常态下能够的更好的发展,并帮助商业地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要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好,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便让商业地产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出自身价值。


  作者:周爱英

上一篇: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下一篇:对企业成本会计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