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双创”能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就业 指导现状及对策探究

“双创”能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探究
戴胜儒
摘 要: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即“双创”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 而,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着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以高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提高为立足点,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探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提 出“双 创”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以 期 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0 引 言
  当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压力日剧增加以及大学生亟需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无疑意义重大。高校教学体系建设中,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因此,通过探讨加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 现 状 和 问 题[1],并 提 出 改 进 原 则 和 路 径,提 出“双创”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建设策略,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 加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目的
  1.1 满足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推进,以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重点置于技 能 锻 炼 和 操 作 规 范 上。在这种教学模式
下,学生在工作时会刻板地按照预期安排来完成工作内容,虽然能够使工作任务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但
是,由此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说一样,干一样”的工作观念,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不断丧失工作积极性。面对这一困境,高校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高校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上,以相关能力
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主旨安排教学活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才能全面
提高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2 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尽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但社会总体就业没有明显增加。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毕业生离校后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人数逐年增加[2]。据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显示,应届生选择去向时考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占比最高,为47.6%,其次为所学专业(36.1%)和经济形势(35.6%)。因此,对大 学 生 进行“双创”教育,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平稳健康运行。
  1.3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除了要从专业理论层面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外,还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激发自身潜力,不断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时刻认识到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3]。并且“双创”教育的开展还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改变以往的以理论知识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去创新,开辟新的领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意义
  2.1 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重视就业指导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的提升,很多高校都将就业指导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进行推广。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能够向学生提供最新的市场动向和人才需求标准,从而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注意对自身“双创”能力的提高,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发展提供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高校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2.2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景和需求变化,以此鼓励大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自身能力进行调整[4]。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 课 程 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从而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观念参与社会实践,在校园和社会范围
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 “双创”能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问题
  3.1 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开始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特别是近年来,相继以政策制度的形式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双创”教育和就业指导教学,引导着各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变化,使各大高校成为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机构。
在这一政策形势下,各高校开始加强对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使任课教师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将理论内容应用于实践,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理论体系的束缚,为学科进步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现阶段,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其纳 入 到 学 生 的 培 养 规 划 当 中,并 且 重 视“双创”教育同其他专业课程,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程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各高校以开创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和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共同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首先,高校在本校内部以校内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平台、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5]。其次,各 高 校
开始着手联合地区内部各高校或合作高校,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国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最后,国家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开始从资金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
  3.2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就业指导教育中缺少创业创新意识培养
  “双创”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从思想观念层面和实践能力层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高校教育部门应着力将就业指导和其专业课程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就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现状来说,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这一目的的实现不能体现相关课程的意 义。并且,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过于形式化,缺乏多样性。通常来讲,任课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开展教学,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或者以演讲或讲座的形式来扩展教学内容,虽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并未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本质,使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内容极为枯燥,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任课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只在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导致课程质量低。除此之外,家长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一味地要求学生以顺利就业和通过考试为目的,给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阻力。
  3.2.2 创新创业的培育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双创”教育的开展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有利影响。现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
各界利用各种途径来宣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从结果上来看,很多政策和制度都没有得到贯
彻,而且受到途径和受众群体的影响,宣传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创新
创业教育的开展也面临着重重阻碍,虽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但是在高校、家长和学生
之间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尤其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高校和家长不真心地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创业实践。一方面,高校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和提高就业率为出发点,甚至很多高校都是将课程本身作为评台构建和就业咨询路径等在内的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并 且,在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建 设 的 过 程 中,要 强 调“双创”教育培养在其中的指导性作用,奠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基调,之后再在教学方式、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此完善整个就业指导体系。除此之外,高校要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内容来充实课程体系,以此来营造良好高校教育环境。
  4.2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健全人格培养
  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问题,高校要重视对专业师资团队的打造,提高相关任课教师的招聘标准,健全科学的教师教学考评机制,并且定期对任课教师组织相关培训,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健全人格是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在不断增加,因而,大学生要对自身知识体系和性格特点有清晰认知,据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实现这一点,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不断弥补自身的 不 足[7]。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因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如今科技进步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对生产的影响效应不断扩大,学生要不断关注科技进步对自身就业方向带来的新变化。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要利用多样化的社交平台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4.3 营造“双创”氛围,丰富教学方式
  意识观念问题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的基础性问题,应利用各种互联网媒介进行宣传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双创”意识。一是高校应以官方网站或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向学生公布最新的大政方针,以及学校当前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定期举行宣传教育活动,根据本学院学科特点和学生整体情况来组织就业指导教育,从而丰富就业指导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视自身思想意识的培养。三是应积极同校外企业和知名校友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和邀请校友进行演讲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最新的就业趋势变化,分享可靠的就业、实践经验。四是应加强同校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及时掌握动态的岗位标准、就业情况等,及时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和创业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已经成为高校人才育成工作的重点内容。此外,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以“双创”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培养应用 型 复 合 型 人 才 为 主 线 等 基 本 原 则。针 对“双创”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探讨,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 枫,雍 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创新实践———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21(12):105.
[2] 石 晶,段 敏,魏 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车辆工 程 专 业 为 例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105-107
[3] 温雷雷.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耦合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24):53-57.
[4] 聂永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研究———评《大学生创 新 创 业 教 育 教 程》[J].中 国 高 校 科 技,2021(Z1):139.
[5] 于海滨.高校学生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教 程》[J].中 国 高 校 科 技,2021(Z1):140.
[6] 李 瑞,陈加 强.创新创业驱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审视[J].教育与职业,2019(05):61-64.
[7] 陶建华,左冬梅.创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50-51.
[8] 马 洁,汪勇攀,牛雅杰.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就业 指 导 模 式 研 究 [J].科 技 创 业 月 刊,2020,33(01):105-108.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中的妇女解放理论研究
下一篇:职业道德论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