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优化审计环境 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提要]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正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推进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就是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审计环境是审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审计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审计转型是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而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反过来又制约着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本文对影响审计转型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优化审计环境,加快内部审计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转型;审计环境


  作者:程志国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7日


  审计环境是审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审计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两部分。组织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和法律法规等;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治理结构、组织文化、规章制度、胜任能力和审计技术等。推进内部审计转型,核心就是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审计转型是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反过来又制约着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本文对影响审计转型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优化审计环境,加快内部审计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审计转型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组织治理结构。组织治理结构包括配置和使用控制权、监督和评价组织内部人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组织治理结构构建体现了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关系,运行由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组成,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约束机制的组成部分。组织治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


  1、影响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组织内部权力机构的构建及相互制约、审计机构的设置及隶属关系,与最高权力当局沟通的渠道等。关系着审计地位的高低和审计工作的独立程度。一般来说,审计隶属层级越高,审计地位越高,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则审计独立性强。


  2、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组织内部是否建立审计委员会或类似的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决定于审计受到监督的程度,有效监督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范围及职能定位。不同的组织治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同,具体到某种类型的组织治理,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情况,都必须依据该组织治理的要求来确定。


  4、影响审计工作活力。组织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情况,有无考核机制、晋升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关系到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带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维方式等。组织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在组织中的作用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始终,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体现在:


  1、组织文化关系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态度。组织文化是以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文化,管理主体意识主要代表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高层管理者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就会通过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传递给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全过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理念融入组织文化,也会变成组织成员自觉接受的行动。这种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容易赢得理解和支持,地位高,开展工作也方便。


  2、组织文化能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组织目标上来,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


  3、积极的组织文化引导内部良好风气的形成,减少审计项目风险。


  4、组织文化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审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思想决定行动,审计人员的行为最终会反映到他们的工作成果上。


  (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内部审计:


  1、审计规章制度直接明确了审计体制、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岗位职责等,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审计的合法性、程序性,避免了随意性。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专业控制制度,促进了审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


  2、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审计评判是非优劣的准绳。


  3、规章制度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是选择组织形式,设置组织结构,建立内部规章制度,配置各层次人员,实施管理方式等。其中,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的书面载体,没有它内部控制审计无法进行。


  (四)胜任能力。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内部审计转型的决定因素在人,关键是全体内审人员。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有创新能力。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在国内还是一项全新的内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2、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的范畴,在广度上拓展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深度上,触及到组织治理的各个层面,不精通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承担不了这项任务。


  3、有多岗位历练的实践工作经验。只有经过组织内部多岗位的历练,成长为各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才能发现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理论上的空对空,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4、掌握现代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内部审计转型,不仅是审计内容的变革,也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基于开展工作的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五)审计技术。伴随着审计转型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在内容上由财务控制拓展到组织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


  2、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在审计方法上,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这对审计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手段将被淘汰,现有软件功能也将根据审计内容和方法的变化进行调整,审计规模扩大后,多部门协同参与,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实施联网审计。


  二、当前环境中不利于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问题


  审计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当环境适宜的时候,就会促进审计的发展,当环境不适宜的时候,就会阻碍审计的发展。当前,各单位正在深入推进审计转型的情况下,组织内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转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隶属层级低,审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在组织治理的多层代理关系中,审计工作主要面向中下层,针对组织层面战略风险的审计少;审计部门受到的监督少,专业监督更少,普遍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很多单位没有组织文化的积淀,不重视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普遍存在人治现象,不习惯用制度管人、管事;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少,没有多岗位磨炼经历,实践经验缺乏;审计技术落后,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审计软件滞后于会计及相关软件,无法及时、完整的获取审计信息等。上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审计转型的瓶颈。


  三、优化内部环境,加快审计转型的政策建议


  为加快实现审计转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组织内部管理当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内部环境,为转型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完善组织治理。设置独立内审机构,使之隶属组织内部最高权力当局,确保两者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支持内审机构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审计委员会或类似制度安排,实现对内审机构的专业领导和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平时注意挖掘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意识形态积极向上的东西,然后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建设需结合组织自身特点,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要把现代审计理念吸收到组织文化中,借助组织文化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三)建立内部规章制度,并注意发挥制度的作用。制度建设的关键不在多,而在于有效,要摒弃人治观念,养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习惯。只要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重要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就可以认定制度建设是成功的。


  (四)调整人力资源政策,打造承担现代审计任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精通财务、工程、法律、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审计工作岗位上;从现有审计人员中选拔部分年轻人员,安排到组织内部相关岗位上,锻炼他们的实践经验;其他人员通过后续教育,逐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五)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开发审计软件,增加审计功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探索开展网络审计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

上一篇: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