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共同关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在全球化浪潮的激荡中,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不同意识形态也相互竞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更加凸显。意识形态安全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也是全球化时代迎接多元文化冲击与交锋挑战的现实需要。同时,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进而防范网络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文化软实力;内在关联
[作者简介]王玉鹏:法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当今世界,各主要大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成为大国博弈的更大倚重。面对这一新形势,党和国家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来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3(1).然而,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广泛交流、激烈交锋和深度交融,文化霸权、思想渗透、价值侵蚀等问题也日益显现,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仍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共同关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关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各国间的竞争也从传统的经济、军事竞争转移到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上。“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一国的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在对他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它的政治价值观(当它在国内外遵循这些价值观时发挥作用)以及它的对外政策(在他人认为这些政策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时发挥作用)。”
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20.可见,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发展模式等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约瑟夫·奈将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实际上也是将文化建设作为了软实力建设的关键。他还认为,软实力通过吸引他國,求得他国的认同和支持来达到想要达到的结果,这种吸引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文化和意识形态是软实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因素。中国学界从1993年以来开始关注软实力问题研究。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正式确定下来。
孙业礼.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J].文化软实力.2016(3):16.党的十八大明确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坚强决心。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Ideology)一直都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的“问题域”。然而,由于学科属性和时代背景的差异,“意识形态”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各学科对其定义不尽相同。追根溯源,“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开始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思想家托亚西,而马克思却首次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加以使用并探索其本质。马克思曾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意识形态就是反映一定阶级或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思想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当今世界,主要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两种主要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国的意识形态不受侵害和威胁的状态。具体来说,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等不受威胁和侵害的状态。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著增强,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特别是因历史原因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借交流合作之机,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销、甚至强行灌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企图使其他意识形态国家的人民接受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正面冲突减少,对抗与竞争也变得越来越隐形化。从传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领域的硬实力对抗向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演进。文化软实力在各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一国的文化安全,进而关系着一国的国家安全。马克思曾对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做过重要论述,他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可见,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其是否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和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整体而言,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安全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一方面,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安全的意识形态能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好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意识形态在一国文化中居主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一国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性决定着一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各国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中,均注重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其首要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因而,建设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要的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
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具体来说,任何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体系,均是为特定阶级、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或阶级的思想体系,也正因为如此,统治阶级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努力培养出本阶级的代言人和意识形态灌输者,控制意识形态的人才队伍、传播工具和思想阵地,大力将自己的价值体系灌输给所有社会成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民众的意识形态灌输教育是不遗余力的。不仅如此,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总是假借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灌输,把自身利益合法化和合理化,把与统治阶级利益相结合的生产关系合理化,把他们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大众的利益,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全民化”。可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只是披着“全民化”外衣混淆视听,具有很大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意识形态不仅是“上层建筑”,而且还是资产阶级国家的“软国家机器”,对社会成员进行着精神统治。意识形态的“软国家机器”属性是意识形态阶级性的必然延伸。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要靠国家的力量,靠军队、官僚和法庭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
,而且还要靠意识形态的精神统治。意识形态的“软国家机器”属性发挥着为统治阶级服务、对社会成员进行宣传教化的阶级统治功能。
意识形态不仅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而且还是阶级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超越其他意识形态的深刻性和科学性,因为它是在继承人类文明思想成就和科学发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此,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因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那么对于错误的、虚伪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该如何选择?正如列宁指出的:“由于存在着两个阶级,所以也就创造出两种意识:资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是适合于无产阶级地位的。”
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89.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因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应成为中国社会实践的主导思想。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决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和反动的思想意识,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占指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从本质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是建立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得以不断提升。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旗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弃。”
陈建波,庄前生.论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114.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决定了其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
(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均不可避免地要保持相当的开放性。也因此,在不掌握话语权的后发国家中,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灵魂的地位更加突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就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和灵魂。首先,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必须与实体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0.,“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5.
。除实体性的政治上层建筑外,无产阶级的政权必然还包括与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发展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综合实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建设。第三,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理论建设的灵魂,也是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導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反过来维护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因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现实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和便捷,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和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种共存与交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各国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给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注入生机与活力,促进全人类思想文化领域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另一方面,它还会消解各个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同文化的趋同性发展。一些强势的文化会通过强行介入的方式蚕食弱势文化的发展空间,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更加值得警惕的是,意识形态的渗透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同时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文化交流与交锋中不得不直面的严峻挑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球化发展与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假文化交流之名,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以期达致“和平演变”之目的。在全球化程度日益紧密的今天,中国文化已经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长期侵蚀,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明显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日益显现。中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以意识形态安全为前提和基础,围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促进各方面思想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繁荣与复兴的“中国梦”。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社会
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建设。意识形态在一国文化中处于最核心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是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源泉所在。因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各国纷纷加强了对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程度,意识形态也面临着各种非安全因素的威脅。进入21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步伐,采用文化等软手段对他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念的输出,西方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资本主义社会思潮涌入社会主义国家,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4.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围攻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看,“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新形势下,文化软实力建设必然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确保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不偏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不放松。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也是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侵蚀的关键。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软实力建设既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国际舆论的主导权,形成了强势文化,在与其他各国交流与合作中,利用网络传播等新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植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文化渗透。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必须尽快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在这里,想强调的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维护中国文化安全,从而通过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当前,中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大力推进,可以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的认同,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中国梦”的追求当中,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就是推动意识形态与先进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最基本目标就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接受和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即对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式的认可、赞同、拥护和支持。”
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着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并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周围,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4(1).在这里,强调通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再同时代精神相结合,以促进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通过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通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相适应,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之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实际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使人们更加乐于认同、接受和遵循。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更加认可、赞同、拥护和支持。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国家政权的合法性,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只有这些能力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始终掌握主流话语权。
(三)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有效地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风险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然到来,人们的实践方式与思维方式日益网络化,网络空间成为人们思想文化的新交汇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达到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目的,当然不会放过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机会,他们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通过网络向中国大肆输出“普世价值观”。国内的一些被蛊惑或者别有用心的文化代理人、代言人则里应外合,在网络上打着揭秘历史、还原历史的幌子“夸大我们党在历史上的失误,丑化我们党的领袖,目的是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以迎合西方某种政治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8):8.,使得中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加大。如何有效防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基于此,加强网络空间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加强网络空间文化软实力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7(1).,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还要加大网络空间管控力度,“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7(1).。
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己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3(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力度日益增强,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首当其冲,面临着严峻挑战。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国应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从根本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和壮大。
作者:王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