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对策思考策略探讨论文(共5篇)

  

第1篇: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力企业后勤管理


  1.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1.1深刻理解后勤工作的意义


  众所周知,后勤工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每个优秀企业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后勤工作一样重要,后勤工作都一直是实现供电企业顺利完成预期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1.2后勤保障是员工积极性的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不是对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个单一部门的保障,它关系着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后勤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员工,所以只有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员工才可以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实际生产工作当中去,并将以一种更加积极,充沛的精力去完成任务。这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将广大职工凝聚在一起。所谓后勤工作的保障性,供电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做的好,广大员工的基本物质生活才会有保证。同时,企业的各种资源也能得到充分利用,让电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1.3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形象的体现


  一个整洁、文明、干净的工作环境,无形当中就会提升全体员工的工作心情进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活力。并且,无论是在各种创建活动还是对于上层组织的检查,这都将为企业第一印象增色不少。并且,后勤工作就是保障工作,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应用于当今后勤管理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做好后勤保障,首先要在思想层面强化自身,只有思想意识主导,具体实践的操作才不会手忙脚乱;其次,也要把实践同理论具体结合,使用科学的方法。方法与方式得当,效果才会更好。


  2.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相关措施


  2.1处理好电力后勤和电力业主之间的分配关系


  作为电力企业来说,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资料是属于全体职工所有的,所有职工都公平享有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财富的权利,后勤职工也是如此。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要健康的实施市场化的方式就需要遵照市场化分配原则,使其公平的享有生产资料。因为电力主业的生产资料具有其特殊性,属于不可分割的部分(例如发电机组、发电厂房等),但是可以将其进行等值的换算来对电力后勤进行补偿性扶持。另外,在市场机制方面要保证电力后勤和电力主业具有同样的机遇。在保证生产资料均等分配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生产资料的增值问题。同时要准确计算出电力主业和后勤方面生产资料增值率换算方面的差额,之后通过津贴的方式对增值低的一方进行等额补偿。这样能够使得电力后勤市场化的初始阶段获得较为公平的分配关系,从而为电力后勤市场化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起优秀的职工队伍


  电力企业的后勤作为主业的保障,其职业队伍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以及知识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要具有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以及卓越的市场前瞻能力。只有提升了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够保证后勤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具有竞争力,更好的促进主业的发展。那么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企业相关机构要深入到基层中去,更多的发现并破格提拔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来锻炼和培养人才,使其在社会实践当中快速的成长。


  2.3电力企业改革三供一业移交需要做好责任过渡


  ①要明确三供一业移交的相应标准。三供一业对于电力企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想保证三供一业移交获得较好的效果就要确定出相应的标准,最大程度上降低三供一业改革对于企业造成的影响,提升三供一业改革的整体成果。


  ②要增强和政府方面的对接。电力企业在进行三供一业改革过程中会和相应政府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电力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有效对接是确保三供一业改革获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三供一业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和政府方面的对接,从整体上提升改革的效果。


  ③要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职工的利益。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保证电力企业职工所具有的利益。对于三供一业的改革来说,不能由于改革就无谓降低职工的报销标准,不能减少职工的相应待遇。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职工的利益是顺利推进电力企业三供一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2.4制度建设方面


  针对当前阻碍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分配制度障碍因素,应该从理顺分配关系着手进行相关制度建设,从而在根本上为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在对电力企业生产流程和价值创造流程进行重塑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电力主业系统与后勤系统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既要体现分配关系的效率性和价值性,又要体现分配关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发展和改革的自身内在的机制问题,提升电力企业后勤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主业的正常经营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强有力的保障能力。


  2.5建设群众稳定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相比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了解掌握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也将更加多元。网络具有快捷、直接、影响大、无边界等特点,使企业各个岗位人员表达意愿、诉求的愿望更强烈,表达地积极性也更高。建立公开、透明的反应问题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员工表达意见、开展监督提供新通道。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环境的问题,与企业员工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化解各类矛盾,也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新的空间。对于员工提交的需要调查、情况调查等数据进行后台处理与分析,找出大家关心的问题并给出解释与解决。强调网络听诉没有下线时,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企业持续、长久发展具有很大益处。


  结语


  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是一心服务广大职工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后勤保障工作切切实实的落实到实处,广大电力员工的实际生活质量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电力企业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仅带来了挑战也给电力后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要把握机遇,不断优化,完善自身,力争把电力企业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广大电力员工切实享受到后勤保障工作的便利。


  作者:马永丽

  第2篇:基于后勤管理视角的五星级酒店设计开发策略探讨


  1、后勤管理运营与酒店开发设计的关系


  中国的酒店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最初的广州白云宾馆,到南京金陵宾馆,再到现在开遍各大城市的喜来登、万豪、洲际、香格里拉和希尔顿,以至于各类极具奢华感的如安缦、文华东方、利兹卡尔顿酒店等,中国高端酒店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质的飞跃。伴随着分工的精细化,各大专业的酒店管理公司相继而出,并发展出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很多酒店建成后就将酒店委托给专业的酒店管理公司运行,这也是五星级酒店业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是,酒店管理公司也不是万能的。酒店建筑本身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后期能否高效顺畅的运营,并且创造出高溢价,是至关重要的。对应到建筑设计上来说,除了应该考虑到规范上和一般设计思路上的规定,更加应该从平时运营维护的角度来进行酒店的后勤区域设计与开发。站在酒店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对于酒店的日常管理运行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设计人员毕竟不会经常接触到这一内容,因此本文将从一个运营和管理者的角度,对五星级酒店后勤区域的设计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2、后勤区域管理对设计开发的指导和要求


  通常情况下的五星级酒店的后勤管理区域,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即:工程部、员工后勤部、客房部、总服务区、餐饮部门与餐饮辅助设施。五个部门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依存,且流线交织紧密。但是一般情况下后勤部门都集中于酒店的不好朝向或者位置较差区域,因此后勤部门的设计难度较大。各类区域的设计要点罗列于下:


  2.1工程部


  此区域是整个酒店的设备集中区域,堪称整座酒店的心脏。一般包括的功能区域有水电间和设备机房等。此区域由于多数是设备和暗房间,因此平时只有设备维护人员会进入此区域检修维护,闲杂人等很少进入,所以流线比较独立,一般有单独的出入口。在进行此区域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预留好足够的空间和净高,以满足各类型设备的安装;其次,要考虑到大件物品的运输和搬运,这些房间应该尽量靠近交通核区域,让大设备少走弯路,此外,出口处门宽应适当加大,已满足后期搬运尺寸较大的设备;再次,各设备用房形状应该尽量方正,且面宽进深比合理,否则会产生很多无法有效利用的空间;最后,总工作间应该设置在整个工程部的相对中央位置,且内部各子区域的流线相对独立,减少流线的交叉与穿过其他空间进入另外空间的情况。


  2.2员工后勤部


  整个五星级酒店的工作人员的出入口和货运出入口,应该独立设置,不能与客流入口混用或者交叉。五星级酒店性质要求员工流线功能性高,隐蔽性好,同时便捷快速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考虑要素。后勤工作人员的功能性体现在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安排和操作的就近性上。流线应该自然地以水平和竖向展开,若是高层建筑,则应该围绕交通核展开。员工流线的隐蔽性是酒店管理的另一个考虑重点,更是五星级酒店的特殊要求。因此,员工应该设有专门的通道来解决大部分的流线分区,如设置的服务夹层,多功能厅等区域服务专用通道。如果遇到与客流流线比较难分离的时候,应该通过照壁、隔断等柔性措施来尽量区分流线和遮挡视线。地下室的卸货区与客人的停车区之间,应该通过卷帘或者大型隔断来分格。另外,门禁系统也是非常有效的隔离手段。


  2.3客房部


  此处的客房部不是指的客人居住的客房,而是指为客房提供支持的后勤部门,具体包含行政管家、备品库房、清洁设备库房、布草间、洗衣房和辅助空间等,具体设计内容参见表3。在设计此类区域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客房的数量配备与之相对应的足量的支持空间。此外,針对五星级酒店,一般还会配有娱乐室、行政酒廊、会客室和健身房等设施。这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动静分区,让服务侧与非客房相接,缩短服务人员的流线。准确详细地了解客房部的管理流线,对酒店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以上服务功能的分析,可以将客房部的工作流线加以分类细化,得出建筑设计所需的功能流线设置。


  2.4总服务区


  总服务区是一个物资收纳和配送的关键区域,相当于为各个区域输送血液,维持功能区域的正常运行。基于五星级酒店的本身的一些特点,为了达到相对高规格的服务质量,给客人以良好的体验感,其配备的物资也相当繁杂。因此五星级酒店的货物流线会有数量多、品种繁杂、流线长且交叉多、还存在逆向运输、进出预处理等特点。如食物的进货,就要用到专用的停车卸货区域,经过收发人员的检查后,才能进入初加工区,然后分类进入厨房区域或者储藏区域,用时再取出,经过专用的通道再进去各类专业加工区。总服务区就是接受、存储、处理并且将物资分配至酒店相应位置的总枢纽区域。针对这一部分的设计,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留有足够的装卸货空间,且在装卸货空间的附近设检查和收发空间。这一区域应该较为隐蔽,且应该靠近酒店的基地出入口,否则其通道会经常被其他车辆占用。各个子功能区域应该围绕装卸区和分拣区设置,如有条件,应该设置专用通道,保证运输与配送区域不与其他区域交叉。根据所运输物品的特性,合理安排各个区域的位置,以干湿分流、洁污分流、大件就近为原则。


  对运输进来的各类货物进行分拣进而分类储藏,是总服务区的另外一大功能。(下转65页)(上接63页)根据不同物品储存要求而分类设置的仓库约占总服务区面积的一半。总服务区的内部功能如表4所示。总服务区最主要的内部功能即是储藏(如总库房、垃圾存放区、湿垃圾冷藏室、空瓶仓库),以及基于储藏功能而设置的区域(如装货平台、收货区、垃圾桶清洗区、回收区、卡车停卸处)、办公部门(如收货部办公室、采购部办公室、总仓经理办公室)。根据各酒店的不同运营规模、特色与管理方式,储藏区域可能按储藏货品分类而分散设置,以靠近其各自供应的部门。在设计时,这种化整为零的区域分布可能会给设计师造成该部门与其他部门混淆的困扰。事实上,在有些品牌酒店的设计过程中,如皇冠、假日等,并没有特别要求设“总服务区”。这是因为酒店所进物品运送量最多且最频繁的是餐饮食材,而之后需外运的垃圾,也以餐饮类为主。因此,总服务区的货流枢纽与储藏功能,绝大部分是为餐饮部而设,可合并至后勤区域的餐饮部与餐饮辅助设施中,而其他运送量少而不频繁的货品储藏,可分流至工程部、客房部等各自部门区域的库房。


  2.5餐饮部与餐饮辅助设施


  酒店的餐饮区域,对于酒店的特色化和吸引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餐饮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为客房提供配套功能,而越来越成为公共空间中极为核心的社会交流功能板块。餐饮部分俨然已成为酒店最具活力的部分,因此设计此区域时,需要充分研究市场及酒店类型,让餐饮与休闲娱乐紧密结合。


  在设计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餐厅的规模。一般来说一个床位对应一个餐位,每一个餐位的面积在2㎡左右。如果面积紧张,则可适当减少餐位的数量,但是餐位数不能低于床位数的80%;其次,五星级酒店一般还应设有咖啡厅或者风味餐厅等,有规模适当的西餐厅或者酒吧。各色餐厅最好集中在一个大的餐饮区;第三,厨房面积应该至少为餐厅面积的30%,且应该与餐厅紧密相连。从灶台到餐桌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20m;第四,厨房内的各个子区域应该按照进入、粗加工、细加工、配餐的次序布局,避免进出的流线交叉与回流,尽量缩短工作人员制作菜肴的行走路线。注意洁污、生熟的分区,厨房所有排水必须经过隔油池割除油污后才能排出。厨房的排烟管道的位置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风向,避免油烟排除后飘向客房。此外,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设计趋势,厨房与餐厅之间不用封闭隔断,而是用玻璃隔断隔开,客人在就餐时候能看到厨师的操作,也别有一番乐趣。


  结语:


  通过管理和运营的角度来指导酒店的后勤部分设计,使得建筑师更能深刻的了解到建筑使用的本质,进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和高效化的建筑。这也是使用者对设计者的反馈,实践指导理论的必要步骤。只有设计与实践相互结合,互相指导,才能使得酒店建筑更加高效便捷,更能给人以美好的体验感。


  作者:尧云

  第3篇:对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


  机关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了动产,也包括了不动产。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以管理不动产为主,这部分工作保障了机关单位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后勤人员会遇到管理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等等问题,有些细节甚至是这部分工作之中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这极大的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会有着不小的影响。


  一、完善后勤管理工作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机关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在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机关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于机关单位而言,有序的工作环境,及时的物资保障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其实都能够为事业单位主体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但是其中一些细节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以绩效考核为例,我们应该将绩效考核的方式以及结果完全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其次机关单位应该创造一个以人为本,能够让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实现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当然我们还应该通过对后勤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工作状况是与单位的整体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明确他们的职责,这样后勤部门的员工才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


  二、机关单位后勤管理工作所面对的问题


  (一)产权问题。对于机关单位而言,其后勤所属单位产权不明确的问题其实长久以来就已经存在了,大多数情况下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成立企业是为了享受优惠政策,很少能够考虑企业的产权结构以及经营方面的相关问题。再者不管是单纯的后勤单位还是以此为蓝本成立的企业,虽然同样强调服务理念,但是资金结构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却被管理者所忽视了。


  (二)管理队伍的建设。虽然说近年来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呈现出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但是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其实我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而且很多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从成立开始几乎就没有补充过新人,很多刚刚进入机关单位这个平台的员工,也不愿意加入到后勤部门之中。所以说很多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早就面临着人才缺乏的尴尬境地。


  三、完善机关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想完善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职工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由部门领导组织进行,要拿出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可以通过让职工学习先进个人事迹的形式,来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在这方面也应该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在后勤部门范围之内进行考评。在不影响正常工作进度的情况下,鼓励员工对现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创新。


  (二)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上文中提到,后勤管理的工作对象大都是所属于事业单位的不动产,所以作为后勤部门的员工就应该利用好这一优势,结合职工日常工作的状况,为其购置必要的基本文化设施。这样就能够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就能够改善机关单位整体工作的现状,而对于后勤部门的员工来说,其实也能够享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便利。此外要丰富员工的生活,还应该做好职工的起居饮食管理,像如食堂这类单位一定要以服务员工为工作标准,从进料开始严格把关,将最健康的膳食提供给员工。而对于有集体宿舍的机关单位,后勤部门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员工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这更能够获得员工的认同感。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所谓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指的需要让后勤部门的员工学习一些基础的财务以及物料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降低他们工作出错的概率。保证每一件物品都能够在需要它的地方,发挥它本来的作用。这方面的培训不需要让员工多么精通,只是让他们有那个意识去用科学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库存的材料以及物资,从入库登记一直到取用,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进行,所以说进行相关的培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机关单位的流动资金,也能够避免一些物资因为堆放而损坏。


  四、总结


  機关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难题,有些问题是机关单位的运转之中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所以说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完善工作细节出发,来改善这方面的工作现状。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机关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有所帮助。


  作者:成金中

  第4篇: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有效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的差别就在于其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说明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对校园环境建设、教学设施维护、校舍环境的建设、校园安全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只是停留在对于校园基础环境的维护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一、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概述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对于学校物质资源的管理、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办公环境的建设、对师生住宿环境的管理、对校园整体环境的维护等。可以说,后勤管理与服务所涉及到的是全校师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创建优质校园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理念原则


  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三个基本的理念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后勤管理与服务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全校的教师与学生,所有的工作内容也是紧紧围绕着服务主体而建立的,所以就要求在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时,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创新内容都要与教师和学生切实相关,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他们对于后勤管理服务的要求与建议,从而制定出于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新计划和措施。


  2.勤俭节约的原则


  学校可用于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资金投入毕竟有限,所以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就必须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并时刻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和理念。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依据师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后勤建设,绝不可以只着眼于一时的需求,应该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未来发展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长久的规划方案。对于后勤工作的建设并非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所以在进行创新发展时,要结合学校未来的发展计划,从而进行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对应的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战略的制定。


  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


  各个学校除了教学环节之外还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类学校的学生都是以专攻职业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的,所以高职院校会经常开展各项技能竞赛,以产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目的。为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的顺利举办,就需要后勤部门对整个活动的场地、道具、设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统计,并且积极做好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还要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场地的恢复等工作。


  (二)是衡量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要素之一


  一个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学校的综合管理的水平,尤其是在当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环境中,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逐渐成为了衡量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后勤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学校硬件环境、软件资源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由学校的经济实力以及教学理念等共同决定的,从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就能够看出学校领导对于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视程度,而从后勤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也能够看出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全面性。


  (三)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的体现,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校舍的规范管理上。校舍管理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点内容,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真正能够在课堂上的时间只能够占整个校园生活的三分之一,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校舍的环境当中度过。严格规范的校舍管理能够塑造学生的集体意识,对于学生言行的管理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传统的观念里,对于后勤管理人员的普遍认知就是学历不高,工资水平偏低,没有十分可观的前途发展空间,这就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的管理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不起兴趣,甚至避而远之。这就使得能够在后勤岗位工作的人员的极度短缺,有些岗位只能聘用短期合同工或者返聘退休的教师职工来进行后勤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


  正常来说,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的管理模式应该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模式相适应,应该更加具有先进性。但是目前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手段依旧较为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形式化的管理模式,这与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要求是严重不相符的,也不利于进行更好的后勤管理与服务。


  (三)服务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认识到后勤管理服务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后勤管理的人员的思维重点只放在了管理上,以一种较高的姿态来面对师生,却忽略了其所应该具有的服务性质,这就是一种角色定位上的错误。


  四、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后勤管理与服务观念,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創新,并且加大力度进行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想进行创新发展,就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的投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后勤管理人员的身份定位更加明确,对其工作性质的重要程度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学校也应适当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为吸纳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模式,融入具有时代化气息的管理气息,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为创造更良好的校园后勤环境提供条件。学校应将后勤管理工作的考核纳入到学习管理工作的日常考核范围之内,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促进作用,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当前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扭转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管理者的错误的身份认知,强调其应当具备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的环境,而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的性质,所以,后勤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为师生服务的职能。


  (四)创建智慧化后勤,做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应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构建专门的后勤管理网络体系,搭建后勤服务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融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提升后勤管理服务的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校园学习生活后勤保障。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内容较多,各个方面所能够运用的管理服务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维,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来进行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当前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在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杨丽莉

  第5篇:人本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后勤管理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各大高校纷纷将人本思想融入后勤管理工作当中,这也是高校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基础需求。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以此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为主观能动性。因此,研究和探析人本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人本思想基本概述


  国外著名学者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通过系统实验研究指出:工人的具体行为方式不仅与薪酬福利标准相关,而且与企业主的态度、管理方式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组织管理方式、个人行为等,都将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在此基础上,纷纷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普遍认为人本思想即就是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以此来突出人的重要性,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1]。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为: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第一要素,与财物相比,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人本思想运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不仅有利于人的积极主动性提升,而且有利于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能够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目标。


  同时,人本思想认为,组织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人格、人权是绝对平等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人格和人权差异。因此,组织管理者要想让被管理者服从安排,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必须运用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2]。


  二、人本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如前文内容所述,人本思想的核心为以人为本,组织管理者要尊重被管理者,二者人权、人格完全平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所享有的社会权益相一致。高校后勤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性工作,后勤管理的主体为人。因此,通过运用人本思想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信服于人,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教育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载体为人,所以在运用人本思想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人性化、多元化管理模式,以此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3]。在人本思想运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员工内部实际,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特别是要对工勤人员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认真听取临时人员的内心想法,对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和回复,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与后勤工作人员保持及时交流和沟通关系,通过交流和沟通来感知工作人员的基础需求,进而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潜力。


  第二是重视员工价值能力。人本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需要后勤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潜在价值。人本思想认为,人的德行修养、价值能力至关重要,人是能够成长的生命。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突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思想素质、综合素养。唯有此,方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人员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主观价值,最终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4]。


  第三是营造内部融洽人际关系。研究表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内部人际关系之上。笔者认为,人本思想有效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营造融洽、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上,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内部沟通机制。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并通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的方式,相互交流、探讨和沟通,以此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同时,明确各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职责,上下级之间保持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工作环境;二是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化。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和规范,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制定岗位需求计划和工作内容,作为聘用员工的主要依据,对于岗位工作人员,要实施分明的奖罚、考核依据,采取多元化、个性化决策管理手段,确保各岗位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增强后勤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个人综合素养,提高人格魅力,在决策管理过程中要坚决、果断,对待工作人员要心平气和、公平公正。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将不仅有利于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管理效益的提高。


  第四是满足师生基础服务需求。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作为服务高校广大师生的主要部门之一,所以需要无时无刻了解和掌握师生的基础需求,根据高校师生的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尽可能多的开发服务项目,切实为高校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化后勤保障服务。人本思想的运用,正是要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的基础服务需求为依托,顾全大局,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实现,坚持“先义后利”原则,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好广大师生,为广大师生提供好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5]。笔者认为,人本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只有尽可能满足师生基础服务需求,才能让人本思想得以有效运用,才能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因此,通过有效运用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方可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潜在价值、激发工作人员创新潜力,最终有利于效益最大化和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韩齐

上一篇:浅析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下一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公立医院财务与信息化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