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幼儿园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论文(共2篇)


第1篇: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专业选修课的建设与幼儿园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在整个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应占据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上海市某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我们发现。涉及五大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占一定优势,但领域之间在结构上严重失衡,涉及游戏指导类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很少。为此,我们认为,要构建一个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注重规划,统筹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类型,创新课程形式;提供引导支持,以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继续教育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则是继续教育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对有关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机构的资质及其课程设置等尚无明确要求,加上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各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从整体上看,我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目标单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继续教育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等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不少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尝试开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某区根据本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特点,将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培训基地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纳入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为区域内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至“十一五”末,该区培训机构每年为幼儿园教师开出近百门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供选择。然而这些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取向是否与当前学前教育的需求契合?课程结构是否均衡?为此,我们采取内容分析法对“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某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选修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力图了解这些课程的内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尝试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新体系,为相关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上海市某区共开设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选修课(以下简称“选修课”)472门。以下我们对这些选修课的内容进行一番梳理。

  (一)关于涉及“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继续教育选修课内容的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根据每个领域涉及的内容及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又可将健康领域分为身体健康及安全、运动两个细类;将艺术分为美术和音乐两个细类,同时涉及两个细类的课程可归为综合艺术类;将科学分为数学和狭义的科学两个细类。经过分类统计,涉及“五大领域”继续教育选修课内容的分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涉及五大领域内容的选修课数量上一直占优势。但近年来有减弱的趋势

  历年来,涉及“五大领域”内容的选修课一直占总选修课数的1/3左右,但在最近四年呈减弱趋势(2007年占38.7%,2008年占35.7%,2009年占30.9%,2010年占27.2%)。这说明“五大领域”内容一直最受培训者关注,是选修课资源最丰富的来源。但近几年的选修课内容慢慢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领域之间在结构上严重失衡,“薄弱区”和“热点”突出

  尽管涉及五大领域内容的选修课在总数上占优势,但各领域在结构上分布并不均衡。

  (1)数学、音乐、语言等相对薄弱

  数学和音乐教育是课改后的两大实践难点,有较大的培训需求。2006~2010年间,数学和音乐类选修课的开设频次很低,前者为3次,后者为12次。健康领域选修课基本集中在运动类,“身体健康和安全”类选修课只开设过3次。“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热点,但相关选修课开设和频次却最少,2010年仅开设过2门相关课程。

  (2)美术、科学、运动等相对热门

  美术和运动类选修课总开设频次均为32次,近几年每年维持在7~8门,远高于其他领域,选修课内容涉及面也较广。科学领域的选修课总开设频次也达23次。这些开设频次较高的选修课,内容上有无重复,可否进一步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二)关于涉及“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大领域继续教育选修课内容的分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提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四类,它们之间相互融合。

  1学习类选修课数量占绝对优势,内容较为全面

  在局域网中搜索关键词“学习”和“集体教学”,可得到不重合的58条记录,结合对选修课的了解,我们推断“学习”类选修课数量在四类选修课中占绝对优势。这些选修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新课程和新教材、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兼顾小组、个别学习)、各学习领域(如英语、数学等)。

  2游戏类选修课数量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研究

  在局域网中搜索关键词“游戏”得到32条记录,其中涉及“真正的游戏”内容的选修课很少。这类选修课数量偏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个领域一直以来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游戏活动有“低结构性”特点,比其他领域如“学习”更难出系统性成果。但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把游戏还给儿童”。因此,此类选修课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3生活类选修课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生活类选修课涉及的内容很广,并且大多难以在选修课名称上直接体现出来,所以难以根据局域网的搜索结果推断这类选修课的数量。但生活类选修课的主要问题在于质量不高,有不少生活类选修课自创概念、内容空泛、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三)关于“集体、小组、个别化”三种组织形式的选修课内容分析

  幼儿园活动可按照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化活动。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各类选修课的数量,我们为每类选修课确定若干个关键词后通过局域网进行频数统计。“集体活动”的关键词为“集体”“教学”“课堂”;“小组活动”为“小组”;“个别化活动”为“个别”“区域”“区角”。

  1“集体活动”与“个别化活动”类选修课内容丰富,数量相当

  “集体活动”类选修课的总频次为56次,是采取次数最多的活动形式,这可能与集体活动一直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有关。“个别化活动”类选修课开设总频次为41次,其中近两年开设的相关选修课就占了一半。与“集体活动”数量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关注个别儿童”的趋势。

  2“小组活动”类选修课较少,部分选修课兼

  用多种组织形式

  专门的“小组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较少,因为它对幼儿园课程内容设计和师资水平有较高要求,在实践中也不易操作。不少选修课兼用了多种组织形式,如“探索型(性)主题活动”(出现频率为7次),既是集体活动,也是小组活动。

  (四)关于涉及“大班、中班、小班、托班及以下”四个年龄段选修课内容的分析

  1对小、中、大班的关注不均衡

  所有选修课中,关注“小班”的选修课开设频次为19次,关注“大班”的为6次,关注“中班”的为0次。显然,选修课对小、中、大班的关注不均衡,选修课的设计有不合理之处。

  2托班及以下(包括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类选修课量少但没间断

  涉及“托班及以下”年龄阶段(0-3岁)的选修课从2007年开始开设,每年开设1-2门,总开设频次为6次。这类选修课开设数量较少可能与本区内开设托班的幼儿园不多有关。

  (五)关于其他模块选修课内容的分析

  1“家园共育/社区合作”类选修课数量较多,但质量有待提高

  “家园共育/社区合作”类选修课总开设频次为44次,每年开设8~9门,数量较多。但我们在参与审核这类选修课或现场听课时发现,这类选修课内容大多比较传统、空泛,缺乏实践指导意义,质量有待提高。

  2“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类选修课数量较充裕,实践操作性较强

  如今,幼儿园教师需掌握动画制作等信息技术。相关选修课五年内开设频次达到了21次,每年都开设4门左右。这类选修课大多操作性较强,拥有较好的口碑。

  3其他反映学科热点和发展趋势的高频关键词中“研究”占首位

  在对选修课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五个高频关键词:师幼互动(17次)、课程改革/新教材(21次)、环境创设/材料提供(71次)、主题活动/背景(86次)、研究(98次)。这些高频关键词是与课改理念、发展趋势相呼应的。

  “研究”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气氛得到了加强。但我们在2009年的预研究中对“不受欢迎”类选修课作统计(该类选修课是“被撤销”或“报名未满”情况出现最多的)时却发现“研究”类选修课并不太受学员欢迎。这可能与很多一线教师对“研究”有一定的恐惧感有关,但也许更和这类选修课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不强有关,很多学员认为,这类选修课的内容无法直接运用于指导实践。

  二、思考与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本区选修课整体数量比较充足,内容也较丰富,但各类选修课的比例不很均衡。个别选修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新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注重规划,统筹课程资源

  “十一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讲教师依然在按照传统做法并根据个人意愿申报所开设的选修课,这导致了选修课内容的随意性偏大。部分幼儿园结构上分布的不尽合理。当下,相关的选修课资源已经有所积累,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课程体系了。这个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现有选修课资源的掌握、对学员需求的了解和对学科理论与实践中重点问题的把握上。

  1开展广泛调查,摸清需求情况

  我们通过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调查收集了部分幼儿园保教主任、负责师训工作的园领导以及一线教师对“十一五”期间所开设的继续教育选修课的意见。

  除了一些针对具体选修课的意见以外。接受调查者普遍提出了一些希望,如:选修课规划提前公布,利于教师在五年内按需选择。增加专业选修课课时量。便于教师系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增加技能技巧类选修课比例,满足新教师或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教师的需求。增加通识类选修课的数量,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多开设有关学科发展热点问题的选修课,以满足教师的学习愿望,等等。

  2构建框架体系,引导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各领域内容的平衡。“平衡”并不等于“平均”。有的领域涉及面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较多,教师的需求量大,就可以多开设一点;有的领域教师需求量不大,但很有必要,就仍需保证一定的量。“平衡”也不代表“静止”,课程体系应该有一部分较为稳定、基础性的内容,又有一部分灵活、带有时效性的内容。

  由此,未来的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已有的并得到普遍认可的选修课,以形成课时量较多、质量较高的“专业化系列课程”,作为优质资源长期提供;二是精选部分知识内容较零散但经验性较强的系列课,形成一批形式灵活的“微型系列课”,以满足教师的个别化需求。这两类系列课相互搭配应可以基本保证继续教育课程在各领域的平衡。

  3公开招标,引进多方资源

  我们在构建这个课程体系时发现,以现有的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去满足根据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需要而构建的“理性框架”还存在不少薄弱点甚至空白点,换句话说,完全依靠区内现有资源难以完善这个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建议尝试发布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指南进行公开招标,以争取用各种形式与其他区县、培训机构、大学等开展合作,为本区域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二)丰富选修课类型,创新课程形式

  我们认为继续教育课程要特别注重以实践为导向。要跟踪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突出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课程开发需综合考虑学科教育现状、区域特点、教师实际需求等,形式要多样。

  1开设面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选修课

  如果培训对象的定位不明确,就会发生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满意而部分教师觉得没有新意等情况。在选修课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有必要分别针对新教师、成熟型教师、骨干教师等类别开设内容与形式不同的选修课。

  选修课的分层建设可先考虑新教师。目前,本区内新教师越来越多,而“十一五”期间仅有1门选修课是明确针对新教师开设的。因此,可增加针对新教师的选修课,而对于成熟型教师尤其是骨干、专家型教师的培训,既要在内容上有一定深度,又要顾及“倦怠”或“高原期”反应,在形式上则要强调创新。

  2加强几类重点选修课建设

  (1)集中精力建设好核心课程

  在已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可重点建设一批内容系统、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化系列课程”。如可针对各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分别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例如,系统地介绍活动设计方法,系统地分析适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内容,系统地分析教材、分享经典案例、开展教学观摩。等等。

  (2)开设实用性强的“技能技巧”类课程

  有些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师在申报相关选修课时以为“技能技巧”类课程“不够高级”,但实际上,“技能技巧”类课程非常受教师欢迎。因此,可加强对实用性强的“技能技巧”类课程的建设。

  (3)开设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扩展型通识课程

  通识课较受欢迎,也许与其内容广阔、形式活泼有关。开设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通识课,既要注意不局限于教育教学工作,也要顾及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例如,“幼儿园教师心理保健”“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欣赏”等,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强调创新。

  3创新课程形式

  继续教育课程形式的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培训方式。可尝试在教学现场评析和讨论、在课堂讲授中模拟操练等讲求实效的课程形式。建议主讲教师多使用参与式培训方法,多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以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三)提供引导支持,提高课程质量

  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备问题研究意识和理论独创能力。所以培训者也需要得到特定的外部支持。

  1提供专业支持

  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培训者的个人专业成长。对有意愿、有能力申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培训机构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从如何选题、构建课程框架、呈现案例,甚至如何做PPT、撰写讲稿、探索新的培训形式等方面的培训。另外,对于某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核心课程,可尝试分批组织相关专家帮助主讲教师在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2构建课程团队

  基于对现有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掌握和对主讲教师申报相关课程意愿的了解,我们尝试对相近课程进行整合,鼓励以团队形式申报。如针对重点建设的课程,我们建议由1~2名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领衔,组织若干优秀教师(原则上须为骨干教师)成立课程开发团队。课程经专家审核后可组织更多成员加入开发团队,课程内容丰富的还可成立若干课程实施团队。构建课程团队时尤其要鼓励不同层面专业人员的组合,如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或高校教师与一线教师组合。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

  3开展教学研究

  目前对继续教育课程的研究还很少,但继续教育课程与其他所有的课程一样也需要研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组织主讲教师互相听评课,共同研究成人学习心理,共同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还开设了一些“实验课”请学员试听,并让学员当场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质量。

  三、构建体系

  在以上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构建了一个《区域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这个指南将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分为基础课程、研究课程、拓展课程三类,并以特色微型课程作为补充。

上一篇:幼儿园管理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幼儿园园长主体教育教学现状分析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