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水资源规划管理现状与进展论述
前言:在自然环境中,水是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保持完整的地球生态系统功能以及良性循环,还能对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来进行维系,把水资源的分析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考虑,力求通过深入的研究,达到水资源合理的综合规划,这才是最有效的实现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式,才可以改变现状,解决问题。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产生了优化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五十年代后的发展,基于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模拟技术与动态规划方法的水资源系统分析发展迅速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以模型形式开展水资源优化管理研究的雏形,近二十年来水资源合理规划研究得到不断完善,因水污染与水危机在此时期日益加剧逐渐集中于生态环境效益、水质约束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研究对于联合优化水资源系统特征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考虑比较全面主要体现在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不仅具有普适的经济目标池在模型中产生水质、生态环境及社会目标且将更多地将某些随机因素纳入水资源模型中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水量型—水质型—综合性发展态势得到重要体现。
2、水资源规划管理研究中的问题
一是因涉及领域较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观点研究者专业认知与强调侧重点对于研究对象不尽相同在规划手段上针对工程技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方面各有侧重在规划形式上大部分研究成果都为水量规划,对于水资源水质因素存在忽视情况。此外,水资源规划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还只限于形式的探讨。
二是对于水资源规划理论还有待于不断完善不管是“以供定需”、“以需定供”观点都将隔离水资源需求供给的依存对象开展有关研究前者对于水资源可供应量与联系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存在忽视,不能与经济分析外的特征独立,因此在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上难以实现动态协调。后者集中于利用水利工程措施毫无节制地与自然进行水资源的掠夺,不能体现出水资源价值,缺水意识明显不足,导造成土地沙化、河道断流等严重后果。水资源规划理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目前研究还多集中于概念模型,在操作性上存在明显不足。
三是大部分研究规划还存在比较单一的目标,即便是多目标,也因涉及目标量化,不能再成果中得到完全实现,通常在供水经济效益是比较重视,而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上存在忽视。对于局部约束更为重视,而对于宏观控制存在忽视。对于建立规划方案比较重视,对于评价方案及突出问题分析存在忽视。水资源合理规划实际上比较复杂,并需要在多层次、多目标上进行决策不能只停留于整体功能、单一目标、个人决策模式的优化。所以,在单纯追求目标最优准则转化为固有的多目标复杂系统优化准则,在功能有限、单一的优化模型结构上向多层次、分散且协调聚合的多功能模型系统进行转化,在决策模式上从策略导向型的个人模式转变为过程导向型也是大势所趋。
3、水资源规划管理的背景
联合国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空前的一次“地球首脑会议”此次大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得到与会各国的强烈赞同并顺利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文件与两个国际公约对于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在该里约宣言加、该21世纪议程加等文件中得到完美体现说明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已成为各国共识池成为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该21世纪议程加中对各国制定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明确使人类社会共同迎接挑战孩战略思想得到与会各国的普遍赞誉基于此背景下,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针对我国未来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建设的承载能力开展水资源相关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出区域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能力的方法,探讨水资源管理、科学评价及规划方法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4、五常水资源现有规划
一是结合地下水流域、功能属性及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针对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划分对各功能区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目标进行确定。
二是对于地下水分类分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方案并结合分类分区提出相应对策。
三是研究确立地下水的管理制度框架针对地下水管理提出合理化处置措施。
四是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为规划实施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5、研究目标
基于整合文献资料的前提确定基本研究框架、内容及思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引对五常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社会生态用水进行深入分析构建评价水资源—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基于此建立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有联系的,水资源也不例外,因而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也就产生了水资源一体化规划管理这一理念。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生态这三大因素,这也就显示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可持续利用,它也并不是一个部门在调度与计划。一体化管理系统已经将范围内的所有经济、社会、生态问题进行全面管理,提供可持续的一体化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资源进行最好的保护并尽量减少对各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是一种手段,在这种手段的基础上,供水公司在环境保护的同时提供最低成本的供水方案,为使用者提供合理的供水服务而不是水资源自身。这里所说的一体化与传统的水资源规划具有相同的内涵,就是要考虑所有的人类活动,只有这样一体化才能算是综合所有的一种科学手段。
它也可以被定义为利用现有的设施和制度,用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合法的机构获取最大的利益。从个人角度来看,管理的结果可以用收入的增加作为标准,而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可以用经济的发展程度、生态的状况、社会的福利等来衡量。如果不进行私有部门的合理的管理,则很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科罗拉多河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对它的过度利用就致使这条河只剩下了一条溪流,它很无奈的在控诉着人们的不恰当的行为。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必须将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纳入考虑,这种管理的好处已经跃然眼前,具体的它有四个原则,分为:
(1)各个部门应该整体考虑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
(2)地区一体化;
(3)经济、生态、社会整体效益一体化;
(4)明确各级政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职责,做好与工作的行政管理的协调。包含指南与方法的全球水伙伴资源一体化管理(IWRW)软件成为如今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全球水伙伴需要的是所有涉水机构的合作与努力,身处其中,必须要清楚的了解水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的情况。在传统的水资源规划时,在发达国家中,当事人通过公开听证会也是参与其中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而就会导致许多合理的水资源方案失败。但是,有些社区因被授权而产生责任感也会致使他们对提出的供水计划进行更多的完善。以上就是传统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与一体化方法中的相关的因素及其联系,一体化是主导,多部门规划是方法。如果每种方法都能够恰当的被使用,那么获得的将会是最大的效益。
结束语:
总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开展分析,建立水资源承载对象与分类原则,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确立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并开展综合评价模式的相关研究,建立水资源合理规划模型并进行实际应用,对于提高水资源规划管理的水平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龚凡
第2篇:RIVERWARE模型在流域水资源规划应用的研究综述
1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1]。目前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过快发展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如何可持续地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有限的水资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生态及其他方面的矛盾是当今水文水资源学及水资源研究的热点[2]。
传统的水资源规划是以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或者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解决了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流域水资源规划中许多因素都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需进行重复的改进与完善。随着计算机学科与水文水资源规划学科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人-机交互的建模方法。也就是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敏锐的逻辑思维方式建立流域水资源规划模型,考虑全部静态与动态因素提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最佳方案与优化方案。
2不同水资源规划模拟软件特征分析
国际上的水资源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3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为解决美国密苏里河流域多座水库的运行问题,设计了最早的水资源模拟模型。
1960年Emergy和Meek为解决尼罗河流域水库规模和运行调度问题也构造了专门的模拟模型。其后,随着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的引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和优化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运行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不断提高。
国内水资源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水库优化调度为先导。20世纪80年代,以华士乾为首的研究小组对北京地区的水资源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七五”攻关项目中加以提高和应用。80年代后期新疆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新疆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和开发战略对策”的项目研究。随后水资源规划的研究在全国各地区各流域广泛展开[3]。
迄今为止,我国水库调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常规调度方法为主的经验寻优调度阶段。该阶段调度方法简单直观,但没有充分发挥水库的调控作用,难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和复杂水利系统的调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水库调度实践中,对一些常规调度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如利用判别系数和调度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电站群的径流补偿调节等;第二阶段是以运筹学为基础的水库群优化调度阶段,发展到现在,大致可以划分为线性规划(LP),非线性规划(NLP),动态规划(DP),模拟技术,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方法(ANN),遗传算法,多目标决策技术,大系统理论与方法,随机优化方法,模糊优化方法以及衍生的一些其他方法等[4]。
2.1丹麦水利研究所开发的水资源规划管理软件MIKEBASIN
MIKEBASIN是丹麦水利研究所(DHI)研发的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作为对流域的数学描述,目的是找到每个时间步长内的静止解,反应主要河流水系,水文时空特征,现有及规划的主要水源工程方案,并以河网模型的形式表现。其优点是适合于不同时间尺度(年,月,日),空间尺度(工程点,河流到流域)上对大量的方案进行研究,计算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数据交互,结果分析展示等功能,可移植性和扩展性较强。MIKEBASIN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静止假设”,即所计算的水资源系统中水量和水质是缓慢变化的[5]。
2.2加拿大奥博特环境公司研制的WRMM模型
WRMM(waterresourcemanagementmodel)模型是70年代加拿大大奥博特环境公司(ALBERTAENVIRONMENT)研制的一个包括来水,耗水,输水,蓄水工程在内,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节点图为基础,供需平衡为原则的一个大型的地表水分配模型。其计算方法以线性规划理论为基础,水分配的优先权由罚点系统和线性规划技术以整个系统罚值最小来确定,为水资源规划和利用而开发的规划工具。
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模型有足够精度除了能描述农业用水,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过程以外,还能模拟各工程的调度情况与河道的损失过程[6]。
2.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
对于DSS尚无统一的定义。1982年,Sprague和Carlson定义DSS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系统,它帮助决策者应用数据和模型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Johnson则定义“DSS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包结合的整体,可使管理运行人员容易地用来帮助他们实行决策及熟悉系统的性能。此外,DSS允许将运行人员的判断加入分析过程,从而提供人-机协作的机会”[7]。
不管如何定义,一般认为DSS至少应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1)数据子系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及相关数据库的管理;(2)模型子系统,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指导的模型;(3)对话管理界面,用于交互式的人-机协作。
2.4英国WATERWARE系统
英国WaterWare系统是一个用于流域管理的面向对象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最初是在EURERA项目资助下开发的,曾用于英国泰晤士河,墨西哥Lerma流域,巴勒斯坦西岸与加沙地区的研究。该系统是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模块化框架,允许连接各种模拟和优化模型进入该框架,同时提供通用用户界面和一致的共享数据源以及系统模块间通信机制。从用户的观点,WaterWare是由具有GIS的中央信息系统部件,数据库和多媒体超文本系统组成,能提供背景信息,描述特定的流域[8]。
2.5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RIVERWARE
RIVERWARE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用于河流、水库及水电站运行管理的通用建模软件,对河道的水流过程、水库操作、消耗性用水、引水渠、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过程、水电站及其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操作进行建模。其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利用基于规则的语言将任何操作或调度方案灵活地表达成各种逻辑规则,解决了针对不同水资源相关问题。该软件采用了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和数据中心(Data-Centered)风格的软件设计方法,提供包括供水、航运、发电、防洪等水库多目标分析计算方法,同时也包含随机水文分析、河道水力学计算、水质分析、地表水及地下水转化分析等功能。由于采用了先进和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和技术,RIWERWARE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适应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和经验定制模型,实现从模型构建到计算方法选择的完整控制。该软件在美国垦务局(USBR)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得到了应用。
3Riverware模型国内外研究应用分析
Riverware是美国垦务部开发局(USBureauofReclamationorUSBR,DepartmentofInterior)、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ValleyAuthority)和科罗拉多大学先端水资源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心(CenterforAdvancedDecisionSupportforWaterandEnvironmentalSystemsorCADSWES,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开发出来的通用于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综合性的决策支持系统。其功能包括拟建水库群的位置及规模的决定、水库群联调和优化调度、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水质模拟、环境及生态影响评价等。决策者通过利用Riverware提供的数据和模型结果能解决随机性的一系列流域环境和水资源问题。
3.1国外研究应用分析
①由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与科罗拉多大学水与环境决策系统中心所组成的研究员们对Riverware模块进行最优化之后,1998年6月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通过应用Riverware模型,在水电站释放时间上得到了引路和指导。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最优化与改进后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正式开始应用并且执行了许多任务[9]。
②2006年JohnC,Carron,,等在科罗拉多河下游与莫哈维水库调度管理分析研究工作中利用Riverware模型与矩阵法对流域水系统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有关参数调到最佳状态后对科罗拉多河下游流域管理工作进行了应用性方案分析。在模拟过程中他们利用Riverware模型跟莫哈维水库随机性的参数和操作环境进行了10天多的运行并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10]。
③2006年DonaldFrevert,TerranceFulp,EdithZagona,GeorgeLeavesley,Harrylins等组成的研究组结合Riverware模型,水文数据库(HDB)及模拟模型系统(MMS)对科罗拉多河流域(ColoradoRiverbasin),格兰德河上游段流域(UPPERRioGrandebasin),佩科斯河流域(PecosRiverbasin),尤马蒂拉河流域(UmatillaRiverbasin)与特拉斯河流域(TruckeeRiverbasin)进行调度分析。目前此技术已经应用于科罗拉多河小范围的水库调度到大范围的流域规划上。美国联邦及州级机关积极参与Riverware模型的运行与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圣胡安河流域(SanJuanRiverBasin)是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对科罗拉多(Colorado),新墨西哥(NewMoxico)及阿尼马斯拉普拉大市水资源规划上带来了挑战。Riverware模型,水文数据库(HDB)及模拟模型系统(MMS)在这些流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
3.2国内研究应用分析
2003年11月份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即水利部遥感应用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美国注册高级工程师王义成老师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年度学术会议中做过“Riverware流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应用”的学术汇报。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顺利申请科技支持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Riverware流域通用性模型软件,并在乌鲁木齐河上游段进行研究工作。此项目正在顺利的进行中。
作者简介:麦麦提敏.库德热提
第3篇:对于水资源规划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水资源在国家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多套法律法规来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尤其是对于以前水资源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介绍,本文在对我国水资源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活和生产需水的预测方法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做好对于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利用。
1水资源简介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对于水资源的定义中,我国任务水资源指的是水体中的特有部分,即由大气降水补给,具有一定数量和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且年复一年的循环再生的淡水。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水资源并非指所有的水体,其包含在水体中且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水体中除水资源的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资源。其中水资源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因此,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2水资源规划利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可利用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指的是在满足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承受力的基础上,能够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资源量。但是在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测量及分析过程中,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从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技术上论证可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其还会受到社会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状态等因素的制约,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测定,同时由于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从而使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测量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2.2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的承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某一发展区域所能承受的可供人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而对环境不造成影响且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具体的表示单位可以用人口、生物以及经济发展总量来进行描述。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发现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给出了水资源的承受力,并通过具体的标量进行了描述,在进行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将开发控制在这一范围内。(2)通过人口总量的描述可以得知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即水资源承载力会受到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其有所变化,具体表现为时间上的技术动态性。(3)社会经济内涵,通过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社会经济容量或规模会有所不同,从而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
2.3生活和生产需水的预测。为了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做好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预测十分重要且能够作为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现今对于生活和生产需水的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定额法、趋势法、弹性系数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法等。以上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其所适用的范围。分析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2.4生态环境需水量。在进行水资源的规划使用时不但需要使得水资源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同时也要使得水资源能够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建设所需要的用水量。对于生态环境需水需要从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两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对于生态需水应当包含有环境需水,两者都包含有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现今在生态环境需水方面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且具有多项成果,对于生态环境需水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现今较常使用的是基于水文学基础的几个方法:最枯10月法、Tennant法等。
3水资源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3.1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是一种既可以可再生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居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今,对于我国来说,水资源是一种紧缺资源,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划分在国际上所采用的主要判别标准是人均水资源量进行缺水程度划分,但是对于此标准的使用存在的一定的缺陷:(1)人口消耗并非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唯一消耗,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相对来说,人口消耗在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低,(2)对于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资源与人口并未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水资源短缺的评判标准中使用人口作为判断的依据有失偏颇。总的来说,水资源的短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其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实标准下的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系统对水资源需求时的状态。所以对于水资源的短缺应当综合考虑。
4做好对于水资源的规划与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因此,做好对于其合理配置及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及合理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经济规律与资源配置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手段与措施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平衡与水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合理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分歧,化解矛盾。水资源的短缺与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两者之间是一个伪命题,在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分配中,需要对水资源的特性进行分析,水资源具有流动性、随机性、易污染型、利害两重性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有属性。当水资源相对短缺时,需要在水资源的规划中对于水资源的配置进行一定的排序:从时间上考虑需要将现状用户排在首位依次为潜在用户等,从空间进行考虑为先上游、后下游,先本流域后外流域;其次需要将生活用水排在首位。
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与人类利用两者之间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
作者:李继森
第4篇: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中的取退水方案分析
规划水资源论证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从宏观上论证水资源承载能力对规划的支撑与约束条件,提出完善规划的意见以及保障合理用水,预防或者减轻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1]。园区取水、退水方案是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水磨沟工业园B区为例,结合实际情况,从水量和对周边的影响两方面论证方案的合理性。
1园区概况
工业园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东与乌鲁木齐县搭界,西以河滩北路为界与沙依巴克区和新市区毗邻,南以小红桥连接天山区,北至碱沟和卡子湾。全区总面积91.56km2。园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貌单元属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规划范围内的现状用地以荒地为主,土地所有权性质为国有用地,土地类型为工业用地。
2工业园区规划的取用水方案
2.1取用水方案
园区取水水源为混合水源,取水水源由七道湾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再生水和市政管网自来水水源共同供给。
园区内已投产运行的华电苇湖梁三期热电联产项目工业用生活用水取自市政管网东线七道湾路水源供水,生产用水取自河东污水处理厂中水。规划年该项目取水水源予以维持。
规划近期及远期新增用水,生产用水优先取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再生水,新增生活用水、园区内食品加工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以及生产备用水源取自市政管网自来水。
园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中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及生产备用水源推荐取自市政管网东线七道湾路DN700管线水源;园区其他项目用水优先取用城市再生水。水源选择符合我国水资源政策,也符合区域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2用水量预测
采用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指标法、《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2006)中的土地综合用水指标法和园区规划引进企业单项工程工业需水量累加法对园区用水量进行复核,三种方法预测的园区用水量对比分析见表1。
可以看出,三种方法预测的园区用水量相差较大,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法计算出的园区用水量较大,土地综合用水量法预测的用水量较小。
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指标法在预测用水量时是根据园区规划不同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采用不同用水指标分别预测出各个类型用地的用水量,然后将各个类型用地用水量相加预测出整个园区用水量,对于园区在规划阶段资料不全时,均是采用该方法预测需水量。但该方法在预测园区用水量时未考虑园区产业及发展定位,主体工业类型建设项目生产规模,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且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业用水水平的提高,采用该方法预测用水量较大,分析认为,采用该方法预测园区用水量不可靠,因此不选用该方法预测的用水量,仅作为一种比较方案。
采用《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2006)中土地综合用水量法预测园区用水量较为片面,该方法在预测园区用水量时未考虑园区实际情况,未考虑园区产业定位,引进产业类型,园区规划用地类型等实际因素,只是按面积计算出用水量,园区华电苇湖梁热电联产三期项目在满负荷运行时年用水量已经可以达到1400万m3,而采用此方法预测的园区总用水量仅为938.6万m3,分析认为,采用该方法预测的园区用水量与园区实际需水情况相差较大,故不采用该方法预测的园区用水量。
工业园区单项工程需水量累加法是根据各企业的需水量进行累加计算来预测园区需水量,一般认为,采用该方法预测园区用水量比较可靠。园区各企业根据企业工程自身产量,规模,生产工艺等实际情况给出工程项目的需水量,根据实际调研和分析,认为采用该方法预测的用水量比较可靠,推荐采用该方法预测园区用水量。
2.3取水影响分析
2.3.1对区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园区大部分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取用城市再生水,开发利用中水资源是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推进污水资源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解决工业和生活分质供水、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符合水资源保护政策,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管理原则。园区对污水的再生水的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区域水资源,不会对周边产生不利影响。园区取用市政管网自来水主要通过新增调水、节水等措施解决,不会对区域水资源造成影响。
2.3.2对其他用户和第三方影响
园区取用再生水属于对区域水资源的“开源”,可以减少新鲜水的取用量,将对区域水资源环境产生正面影响。目前七道湾污水处理厂中水深度处理工程规模为5万m3/d,现状用户为新疆神华煤矸石热电厂和中泰化工工业园热电厂,两家用水量用水量为3.3万m3/d,扣除现状用户用水量,余量满足园区用水需求。园区按协议取用七道湾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再生水,取水不占用已有用户用水份额,对第三方无影响。
园区生活用水及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及生产备用水源取用市政管网自来水。园区取用市政管网自来水依靠协议取水,取水量在供水工程供水能力范围之内,不挤占已有的城市生活用水份额,不会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取水不会区域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对现状用户和第三方无影响。园区取用城市再生水,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区域水资源,不会对周边产生影响。
3工业园区规划的退水方案
3.1废污水组成
园区污水排放主要有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分别设置有污水排放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
3.2退水方案
3.2.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2.2退水方案
(1)污水排放系统。
园区污水排放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经下水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园区内的排水管道,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污水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方可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园区内排水管道。
园区排水范围分为西南侧、东南侧和其余区域三个分区,根据园区地势,沿道路机动车道下新建污水管道,西南侧污水管道接入东二环路设计污水管道,东北侧污水管道接入园区规划小型污水处理厂,其余区域经园区排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园区东侧一间的D1000市政污水管道中,最终排入七道湾污水处理厂。非正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下污水排入事故缓冲池,待工况回复或事故消除时排入污水处理厂。
(2)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管道根据地形地势,划分3个分区,园区西南侧雨水接入改建后的八道湾河,东北侧雨水接入现状冲沟,其余区域雨水均接入园区西北角出的煤矿集水坑。
3.3退水量
工业园区污水排放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318-2000)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80~0.90,园区内城市综合生活污水系数取值为0.80;考虑到乌鲁木齐市工业重复利用率较高,耗水率在40%左右,因此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取值为0.60。以此对园区近远期排污量进行预测。
3.3.1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排污量计算
到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园区新增用水项目工业用水量为307.4万m3/a(含仓储业);综合生活用水量(包含居民生活和公共设施)为28.5万m3/a。
则工业园区新增工业污水排放量为184.44m3/a;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8万m3/a,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新增污水排放量为207.2万m3/a。华电苇湖梁三期热电联产项目废污水一部分重复利用,剩余少量污水外排入七道湾污水厂,年排水量152万m3。则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园区总污水排放量为359.2万m3/a。则考虑5%管道损失,则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量为341.2万m3/a。
3.3.2远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排污量计算
到远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园区新增工业用水量为498.2万m3/a(包含仓储业);综合生活用水量(包含居民生活和公共设施)为41.8万m3/a。
则工业园区新增工业污水排放量为298.9万m3/a;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3.4万m3/a。远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新增污水排放量为332.3万m3/a,华电苇湖梁三期热电联产项目年排水量152万m3/a,排入七道湾污水处理厂。园区规划水平年2020年污水总排放量为484.3万m3/a。考虑5%管道损失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为460.1万m3/a。
3.4退水影响分析
(1)正常工况下。工业园区内退水经污七道湾水处理厂和园区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园区道路浇洒和绿化、工业生产用水,故正常工况下退水不会对水功能区和第三方造成影响。
(2)非正常工况活事故状态下。依照水资源管理要求,企业非正常工况下污废水不得外排。因此,建议园区内各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工艺和排水水质设置事故废水缓冲池。待工况恢复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综上,工业园区排水没有直接排入周边区域,所以本园区退水在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下不存在对区域水环境和第三者的影响问题。
作者:马超振等
第5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水源规划探讨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耗水量大的新兴工业的建立,以及农业灌溉采取的粗放式的灌溉方式,严重的浪费了水资源,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日益增多,造成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的矛盾,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妥善解决水的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1我国城市发展态势
1.1城市水资源是指可供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和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水资源是维持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必要因素。从城市发展史上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是傍水而建。直到现在,世界上的大城市基本上也都沿江河和沿海分布。城市用水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用水量大,开采相对集中,要求在较小的范围内获得大量的水资源,单位面积取水强度大;水质要求严格,除保证生产供应外,必须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世界上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占全部疾病的80%;用水的连续性强,城市的各项活动不能断水;城市用水的增长速度很快。由于上述特点,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用水矛盾在城市地区表现的格外尖锐。缺水也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用水量不断增加,水的使用量的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两倍多,从本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人均淡水消耗量增加了50%,其中城市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超过70%;另一方面,给水排水设施的不足和污染的加剧,使有限的水资源量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困难,目前人类已开发了54%的可利用淡水,预计到2025年将需要可利用淡水径流量的70%。目前缺水现象已影响到80个国家和40%的世界人口。由于缺水,全球所有大城市21世纪将面临严重危机。
1.2反弹性
50年代末,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曾一度达到19.7%,相当于当时中下收入国家水平。六、七十年代我国一度强制性将城市人口输散到农村、将工业企业由沿海迁往内地,城市人口比重最低在1972年,减为17.1%。改革开放以后,人为的压制转为反弹。80年代“返城潮”、90年代“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内地人口移向沿海,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1.3迅猛性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只有5700万,占总人口比例10.5%;1980年达到19.39%,30年间增长不到10个百分点;进入加速发展期后,1995年达到29.04%,即仅用一半时间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上升到50%;在2050年前后,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镇人口比例可能达到6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极大且越来越大,因此,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比其他所有国家都要迅猛得多。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独有的特怔,使得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水对人类而言,既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也是主要的致灾因子,矛盾激化尤为显著。
2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供求矛盾
城市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与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供求矛盾、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效益问题、水环境恶化等,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2.1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二是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对生活用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城市工业用水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
2.2水灾害的加剧。我国江河湖泊所在的城市防洪标准偏低,江河湖泊泥沙淤积、围湖垦植、现有防洪工程带病运行,人为设障的影响,导致行洪通道不畅和行洪能力的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洪涝损失代价的增大,对防洪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2/5的人口,1/10的国土面积,上百座大城市位于江河洪水位之下。所以防洪问题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如果忽略了防洪问题,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
2.3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效益问题。我国目前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益低下,大大加剧了全国性用水的供需矛盾。我国城市缺水现象自70年代以来逐年扩大,现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而工业用水的浪费仍然严重,虽然我国的工业生产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由于大部分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耗水率太高,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恶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远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
2.4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除当地水资源短缺和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外,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是全国的供水水源地不能继续供水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工业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质普遍恶化,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达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416亿m3,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其余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污水处理率低,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同时,水的生态环境也在急剧恶化。
3城市水危机的形成原因
城市发展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城市面积持续向周边地区扩张与城市系统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运作机制、资产的结构形式、流域的地形地貌、江河的产汇流条件及水域的水质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这种以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的现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为营造的城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原有环境之间产生出大量新的矛盾,并且矛盾越来越复杂,解决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对自然演化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人类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又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正常发展,创造了条件。
城市水源开发利用应有长远规划和弹性,适应市场经济,有利于各阶段的开发利用,便于动态开发,避免被动应付。给水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费用高,往往出现不能与城市发展同步的滞后性,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对规划用地、厂站选址、设施布置等应有远景考虑,确保城市水源规划与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有的城市几年内的用水就达到远期规划目标,而一时又无法开辟新水源,只能限制用水。再如,有的城市,在规划时水源水质为Ⅱ类水体,而等工程完工后,水质变成了Ⅳ类水体,结果只能重新选取水源。
作者:苏广平
第6篇:数字化流域及其在现代水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近年来,数字地球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这是因为数字信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涉及到了各行各业。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可以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而这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现代水资源规划中,应该如何将数字化技术和数字流域应用在水资源规划中呢?现本文就主要分析研究了这一问题。
1、数字化流域概述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水有关的数字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如数字水利、数字水文、数字流域等。其他的数字技术一般都较容易理解,但很多人却容易误解数字流域的意义。事实上,在水文科学中,流域的意思就是指朝一个方向径流的水源,比如我们常说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另外,在实际的规划中,流域又会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同样的,数字化流域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数字地球,其所具备的意义就是对数字地球中的专门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在水资源规划中,数字流域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早期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网络架构和可视化界面的流域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流域系统。
2、水资源规划的发展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对水资源规划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且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从其发展历史进程来看,水资源规划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对水资源的规划主要集中在对大江大河的整治上,针对的是各类具体的水利工程。这个阶段的水资源规划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虽然表面上说研究的是流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对整个流域进行研究,而是对其中的一项具体工程进行分析,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随着系统分析方法的引入和应用,流域的水利工程规划从单一工程规划和单目标规划走向多工程与多目标的水利工程综合规划.同时还要通过相关的环境评价;另一种是对已有水利工程调度规划的重新评价和制定,它借助系统分析方法,进行水库群和用水户群的联合调度以及地而地下水联合运用等.。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中,可以称为现代水资源规划.现代水资源规划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水资源环境特性的日益突出而产生,并随着水资源基础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水资源规划不仅关注水资源系统本身的问题,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资源基础地位的提高,将越来越强调水资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如需水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用水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等,从更宏观、更综合的角度来规划水资源问题.
3、现代水资源规划面临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水资源的利用和规划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水资源规划的复杂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由于开发技术和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在水资源系统的内部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表现在水权上。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对当地或者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得影响,增强了水资源的社会性;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对于水资源的规划出现涉及面广和范围较大的特点。
3.2现如今,水资源的失真和失效问题较为严重。在对水资源进行规划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水文资料的还原工作。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换原量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就给水文资料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其还原方法就会严重失效。
3.3蓄水预测偏大。近几年对于蓄水预测的结果普遍偏大。在预测的过程中处出现需水因子本身的趋势在不断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水资源规划数字化平台框架
基于数字化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平台,是为适应现代水资源规划的要求而提出的.水资源规划平台吸收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方法,借助数字流域的技术而实现.它在以数字化流域为核心的框架下,将规划预案生成技术、规划方案决策支持技术纳入系统,在水资源规划的预案生成、情景分析和决策支持3个层次上提供支持。
本文中所设计的水资源数字化规划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对地观测系统等现代观测技术,能够更快、更完整地获取流域的地学、水文学资料,而高速网络又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等数据可以及时汇总传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流域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应用空间数据仓库与挖掘等技术,则可很好地解决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组织与融合问题.2在充分利用3S技术获取并处理流域地形参数、下垫而属性等空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物理机制为核心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流域参数大都可以直接获取,使参数率定过程简化,效率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流域特性变化的反映灵敏度和对水资源循环过程辨识的精确性,将对流域滚动规划提供有力支持.3)本平台在全流域范围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的目标约束,以流域作为水资源整体配置的对象,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下,按照整体最优的原则确定最终方案.在最终满意方案确定过程中,采用多目标分析机制、多准则评价机制和群决策会商机制,以求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均衡发展,达到支持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能够更好的顺应现代水资源的发展,达到规划的要求。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虽然现如今我国的水资源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通过加大研究力度,必然会使数字化流域在水资源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水资源规划的发展。
作者:候志刚
第7篇:对可持续水资源规划的理解之我见
0前言
水资源规划主要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环保、节约的总体部署,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增强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度也逐渐增强,在进行水资源开发时开始以可持续开发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1影响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影响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因素有很多,在制定相应的方案时候,必须要能够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公平与效率,要对不同流域的位置进行全面的考虑,考虑到流域的面积[1]。对流域之内的人口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流域内部的文化、气候以及目前各大流域之中的水资源的开发情况等。另外要能够调查流域内的水资源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调整。
气候变化对于水资源的变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会影响到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在对水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气候的因素,考虑到气候的极端变化对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供需分析水资源的配置中,对环境流量的确定,要考虑气候对其的影响。另外,在水资源的规划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很大方面是由于环境气候的影响造成的。所以,必须要对环境气候进行全面的考虑,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避免这种不确定影响。
2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为相应的用户提供水资源稳定的占有期,使得相应的用户能够合理的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实现预留性的水资源供给,从而来满足一些无法预料的需求[2]。
②供给配置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地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对水资源流动的变化进行调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水资源利用者支付机会成本,主要是对水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配置,一些水资源利用者必须要能够支付真正的机会成本,从而来使得资源向着高价值方向流动,从而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
④配置过程中的公平性,为了能够让预留期的用户体会到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且为一些潜在的用户提供利用水资源进行公平收益的机会,在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应注重公平性,使不同的配置方案能够被大众所接受。
⑤配置的成效,水资源的配置,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并且要能够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必须要能够利用水资源的配置,改善当地的环境。
⑥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对于一些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区域,要能够恢复当地的用水,从而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当地的用水效率。并且要能够对目前的基础设置进行调整改进,使水资源能够尽量被用到发挥效能高的部门,尤其是对于水力发电部门。水力发电部门不仅能够使水资源发挥其自身的最大效能,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当地的水资源供给,可以利用跨区域调水的措施以及海水淡化的方式,来增加一些缺水区域的水之源总量,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水资源规划编制的保障以及应用
在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时,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并且要能够明确的规定出相关的编制程序,以及利益参与者。利用法律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定位,从而来增强水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另外,一些水资源开发保护的规定也有效的指导了水资源的规划,这十分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并极大的提高了生态用水的利用率。水资源规划的主要编制程序是:首先要能够确定问题以及机会,并且要对各个区域内部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预测。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编制多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估,最后选择出合理的方案。在对水资源进行规划时,相关的利益参与者也要参与到其中,共同对水资源问题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每一个利益群体的意愿,能够有效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规划的阶段,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来为其提供法律保障[3]。水资源规划对水资源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水资源的配置方案中,对用水量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并且确定了环境流量,促进了水资源调控工作的进行。另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项目参考依据,对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对水资源利用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不仅使水资源的污染破坏进一步加剧,而且还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前社会,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科学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水污染,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作者:卢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