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胸外科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应用论文(共2篇)


第1篇:心胸外科护理中亲情护理模式的应用


心胸外科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术后的用药及饮食方面都有需要注意之处,所以运用亲情护理模式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本文中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55例心胸外科患者进行护理,与另外35例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55例心胸外科患者进行护理,为亲情护理组,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26?64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2.41±12.23)岁。另取35例心胸外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29?67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4.25±13.11)岁。


1.2方法


亲情护理组在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所使用药物的药效特点及不良反应、进行心理安慰、保护体温等,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心胸外科术后护理方法。


1.3评定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


1.4数据统计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检验。


2结果


(1)亲情护理组患者术前讲解的结果。亲情护理组患者的态度积极,能很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对行为活动的注意事项也有较好的掌握。(2)亲情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亲情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d,亲情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亲情护理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比例为7.27%,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比例为20%,亲情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亲情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7%;亲情护理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49.2±9.11)h,对照组为(40.2±7.42)h,2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1)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后的护理事项并不了解,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护理影响了治疗结果和康复。应用亲情护理模式,在手术前为患者提出建议,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提前准备,并积极配合。(2)术前讲解用药:患者在术前会对治疗效果、用药、药价等方面产生疑问,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详细讲解,打消患者疑虑,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使患者了解药物发挥效用的大体过程,减轻患者的急躁情绪。(3)心理安慰:患者手术前易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手术后易焦虑急躁。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在护理中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4)保护体温:在手术中及手术后为患者输液时先将液体加热,以接近患者体温为宜。在输液的过程中应避免速度过快,以免造成患者的体温下降。


本文中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为:亲情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d;亲情护理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比例为7.27%,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比例为20%;亲情护理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49.2±9.11)h,对照组为(40.2±7.42)h,2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宋田华,陈剑琴(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湖南常德415000)


第2篇:外科护理学心胸外科课程中的微课开发


心胸外科护理学涉及多系统、多学科,是一门护理主干课程,护生在学习时常感到“深、难、散、多”,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学科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我们尝试对外科护理学心胸外科章节课程进行微课开发,并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心胸外科护理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己完成基础护理学课程,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2个班护生,1个班为观察组(《=63),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辅助的授课方法,另1个班为对照组(《=56),采用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法。两班的教材、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考试方法相同。两班护生在年龄、性别、民族、前2个学期各门课程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微课制作微视频的制作是微课开发的核心,由外科护理教研室组织外科老师根据微课的特点,对既往学习者特征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对心胸外科护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斟酌、筛查和整合,将胸部损伤、脓胸、肺部疾病、食管疾病、心脏疾病病人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术后难度较大的操作,如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肺癌术后体位护理、心包引流管的护理等作为微课开发的内容并将其制作成微视频。本研究主要以摄像工具制作、屏幕动作录制V6.0.2汉化版录屏软件录制、PP了直接录制以及现有的教学视频资源改造4种方法进行微视频制作,时长10min左右。


1.2.2学习平台创建教师为观察组护生建立QQ群,将微视频上传至QQ群中,护生可在线观看,也可下载至电脑或手机中学习。


1.2.3教学实践两组护生均选取第5版《外科护理学》,由同一教师授课,以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脓胸病人的护理、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5个章节为本次教学实践的内容,理论课时为8个学时,临床见习课时为6个学时。观察组采用微课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后对照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自行复习;见察组则使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相关微视频进行复习。


1.2.4教学效果评价5个章节内容学习完成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闭卷理论考试、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考核以及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


1.2.4.1理论考试两组护生于5个章节内容学习后第2天同时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20%)、选择题(40%,其中A1型15道、A2型25道)、简答题(20%)、病例分析题(2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批阅,根据护生回答问题是否全面进行评分,答案评价有明确的评分标准。


1.2.4.2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考核本次见习科室定为我院心胸外科,临床见习后对两组护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教研室老师制定技能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由评估(10%)、计划(10%)、实施(70%)、评价(10%)组成。


1.2.4.3问卷调查教学结束后对观察组护生进行外科护理学“微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7个条目)不记名问卷调查,填写赞成与否,表格简单明了,利于填写与统计。本次5个章节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马上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表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讨论


2.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显示: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mn左右5。单纯的教师讲授护生听讲学习效率只有20%,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效率可提高到70%以上。本研究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授课方法,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min~8min,最长不超过10min。观察组采用微课辅助教学方法,护生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89%的护生认为微课可激发学习兴趣。


2.2教学目标明确,知识更具有指向性心胸外科护理学内容多、课时时间安排紧凑,每个课时所涵盖的信息量大。传统教学老师更注重“教”,仅仅向护生提供学习内容并不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3。本研究采用的微课是针对心胸外科护理学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是传统教学精华的浓缩,微课内容短小,主要对授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或抽象问题、临床操作进行讲述和演示。显98%的护生认为微课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使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更具有指向性。


2.3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化微课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网络设备或移动终端上浏览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随意性等特点。传统外科教学法是护生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理论授课,临床操作是在临床实践时通过老师讲授、示教,护生练习等方法进行学习,具有直观、操作性强等优点,但受到病人的配合程度、护生人数的限制,示教时部分护生无法看清教师的具体操作的限制,导致示教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微课延伸了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空间。7%的护生认为微课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5%的护生认为微课更适合课后自主学习;4%的护生认为微课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记忆,使复杂的、动态的操作平面化、直观展示在护生面前;0%的护生认为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2.4值得探讨的地方尽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或学习资源,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学习者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但如何进一步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外科护理学各章节系列微课程、搭建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学习流程、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学习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


作者:许菊芳,丁莉,占小春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神经外科病人护理后果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