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培养高校国防教育人才的若干途径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増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加强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使高校国防教育不断体现先进性要求,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坚定维护者。


途径之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我们倡导一切先进文化思想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其直接目的就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即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这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増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为重点,在创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使国防教育能贯彻先进性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要树立国防教育新理念。高校国防教育应坚持‘三个协调”的原则,即集中教育(新生军训)与经常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相协调的原则;重点教育(国防生)与普及教育(非国防生)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密切协调的原则。同时,要増强“三个结合”的国防教育的新观念,就是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全过程,应做到与学校素质教育、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军训工作方面,应做到地方院校与当地驻军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等方面,应做到校际结合,即地方院校与军事院校相结合。从而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増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充实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由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决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重点。我国目前面临的不仅有来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也有强权政治、贸易磨擦、信息保密、文化渗透、能源供应、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当代国家安全己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层面。高校国防教育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当今国内国际环境,不断充实和更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新型国防观,让青年学生明白“弱国无安全”,一个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在于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应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模式,在继续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同时,有重点、系统化地抓好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强化反侵略、反分裂的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自觉地増强国防意识,履行国防义务;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大国防观念,提高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科技、信息、资源安全的自觉性,高度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不断増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作贡献。


途径之二: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本质要求。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教育辐射面不广,渗透力不强。高校国防教育应根据高校特点,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遂’的方针,充分发挥课堂、课外两个教育主渠道作用,使国防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渗透,努力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首先,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将国防教育与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増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多制作电子教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増强国防意识,掌握军事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军事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和重要补充。高校应采取将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健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军事化。同时,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及时将国防教育思想有机地渗透到各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国防科学研究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増强国防意识。


其次,坚持国防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各种文艺表现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増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与“双拥共建”和“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经常播放国防教育影视片或优秀爱国歌曲;广泛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每年的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举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学习军队作风和军人品质,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结合人民防空教育,进行战地救护训练;结合“119”活动,开展消防灭火民防体育比赛;结合防震救灾活动,开展抗灾演练疏散活动;结合社会实践,开展野外拉练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指南针,看懂定向地图,掌握野外生活常识和基本越野技能;定期举办国防知识及学生军训图片展,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尤其要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増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途径之三:注重加强“四大建设”,不断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首先,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军事课程是长期军事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是通过特殊选择和组织构成的可供传授的学科体系,具有学科性和认识性两种属性。高校应将军事学科和军事课程,列入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来建设,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国防的本质特征是以军事活动为主的国家防务。高校国防教育的教材体系只能以军事学科体系为基础,按军官必备素质,选择反映军事学科本质的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进行建设。军事教材建设应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国防法规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着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国防法制观念,使其増强国防意识,激发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特别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加强教育阵地建设。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应结合实际,下大力抓好各类国防教育阵地建设,为进行国防教育创造有利条件。高校要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开辟教育阵地。一是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増强国防意识。二是大力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将当地或省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烈士陵园、文化体育设施和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等作为国防教育活动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创办青年军校、预备役学校等国防教育基地。三是建好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高校应占领计算机网络这块新阵地,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这个课堂开展网上国防教育。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利用国防动员自动化网络和各类社会网络,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是确保高校国防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国防教育师资薄弱是大部分高校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国防教育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创新国防教育师资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国防师资队伍。高校应采取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办法,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的人员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关专业教师,选拔到国防教育岗位上,并送他们到军事院校进行专业学习或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从军事院校适当引进毕业生做专职教员,或聘请军事专家、国防教育专家、教授做客座教授,聘请英雄模范人物、国防教育专业教师、军队干部和军事院校的教员、人民武装干部、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民兵、预备役骨干人员等做高校国防教育兼职教师。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高校应按照《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的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而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同时,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刘卫平(湘南学院党委办公室,湖南郴州423000)

上一篇:农村职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