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国际会计准则改革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

       一、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由于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一系列的弊病与不足,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会计准则指定机构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重新审视。金融危机过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其中,主要包括对公允价值及计量准则的改进,金融的工具准则的改进等等。 
  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引入了公允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实际利率的概念;确认减值准备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新会计准还规定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计量,用实际利率替代合同利率,完全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些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对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二、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对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体制与制度方面的问题;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方面的问题;③在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确定方面的问题;④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体制与制度方面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准则逐渐完善,商业银行在探索防范风险、建设企业文化、拓展丰富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实状况来看,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许多不能忽视的管理误区。如果不将这些不足和误区去除,那么统一的法人战略在基层机构将不能得到有效而全面的落实,不能更好发挥起作用,因而会对商业银行在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不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节约成本意识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法人意识,很容易产生本位主义思想。 
  (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个商业银行针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方面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强化,进而使粗放型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的压制,最后树立了良好的经营形象。但是,相对于实际的要求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还是远远落后,不够先进。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类业务与交易类业务方面的管理还十分薄弱,同时,在经营决策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粗放经营的痕迹,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面临着实际操作及业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在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确定方面的问题 
  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个大难题,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采取两个层次的原则:①如果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则公允价值就是活跃市场中公开市场报价。②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企业应该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然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银行在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要根据确定真实的事实或依据,但是商业银行确定公允价值时难免会包含人为的主观分析,最后影响一部分收入或损失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完全违背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公允价值主要运用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资产抵债上。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持有大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但是银行内部会计人员一般都采用历史成本确定其账面价值,当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时,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需要获取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公允价值。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来说,只有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上获得的报价才满足公允价值的确认条件,而活跃的房地交易市场一般只存在于一线和二线城市,这就给商业银行在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方面带来了困难。 
  (四)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增加了许多新的会计概念和核算方法,这更加考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将公允价值体系及衍生工具从财务报表外引入表内,除引起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外,还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充足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允价值体系的引入、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算等等,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用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来应对新概念引入所带来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面对准则改革的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面对准则改革的对策可以有:①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化进程;②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分析评估系统;③重视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再培训;④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执行力。 
  (一)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风险暴露与风险管理的披露度不同,非上市银行一般只在风险管理方面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披露,而对于风险暴露的信息披露几乎很少,而上市银行不论是风险管理政策还是风险暴露都能够较详细披露出来;披露内容相差很大,上市银行披露内容面宽,而非上市银行在报表披露方面更加重视对取得的成绩夸张渲染;信息披露的频率也不同。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化刻不容缓。我国银行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就是编制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的会计报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并不仅仅只是一系列在总行层面做的会计调整而已,而是对银行核心会计基础的一次重大挑战和变革。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行业,应积极推进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化进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各方面的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从而使投资者、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掌握各大商业银行的信息,充分了解各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而提高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度。此外,商业银行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披露,能够对经济市场做出快速有效地控制,发挥其作用,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

       (二)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分析评估系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國商业银行推行的贷款风险管理为贷款风险定价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例如贷款风险度的测算、借款人信用等级的评定等,直接为风险溢价的确定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因此,可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风险度或商业银行设定的其他指标来评定贷款的质量等级,依据不同的质量等级来确定不同的风险溢价。 
  在处理每一笔贷款申请时,首先,应该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调查,根据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对该笔借款的风险做出全面的评估预测。要注意使用统一的评定标准对贷款风险进行量化,在测评总体风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单笔贷款的风险度和贷款风险分散化对贷款总体风险的影响。其次,要完善定价风险监测体系。第一、要强化监测建立在客户价值评价平台上的贷款定价监控机制,对贷款定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评定与监测;第二、要在有保有压的情况下对已经形成的总体利率风险进行预警提示,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充分考虑风险度和客户价值关系,实行不同层次的差异化贷款定价策略。 
  在实行实际利率改革后的市场上,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考虑运用贷款定价权,采取“综合权衡、互惠互利、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级别的客户群体在贷款及其价格上实行不同的对待,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资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由于我国尚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索道路上,即使中央银行正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但其利率政策和经营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贷款定价机制的进程中,应根据银行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最新动态,借鉴学习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影响贷款价格的各种因素,灵活地选择贷款定价模式。要随着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已有的定价方法进行修改,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体系。 
  (三)重视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再培训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是制定和执行内部会计制度,运用新会计准则的主体。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素质极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是保证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和有效执行的基础。在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运用新的会计准则,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进程,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尽快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准确地做出专业判断,高效有序的处理会计业务。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执行力 
  商业银行面临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谓市场竞争是服务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技术设备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盈利能力的竞争,但这一切都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执行力。 
  面对国际会计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执行力。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现代商业制度的要求,将股份制改革落实到我国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比如,建立并不断更新银行内部全部权限控制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和内部制约监督制度,加快建设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控制制度的工作。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执行力,就必须要统一管理理念,以一个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贯穿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整个商业银行统一思想,换句话说就是把整个商业银行的思想统一到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来,把整个商业银行的指导思想变成全行的自觉行动。从所属的分管商业银行来讲,就是坚决贯彻总部商业银行的指导思想,在总部银行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下,将总部银行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具体化为行动,将总部银行的精神创造性的实践,不能自搞一套,各自为政,更不能自成体系。要坚持经营理念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将总部银行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与分行的创造性有机结合,而不能对立起来,更不能认为总行的指导思想不符合分行的实际,从而进行所谓的理念创新。坚持整个商业银行一个指导思想、一个管理理念就是执行力。 
  四、结语 
  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引入了公允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实际利率的概念;确认减值准备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新会计准则还规定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计量,用实际利率替代合同利率,完全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些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对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面临着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在制度和体制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在运用公允价值等新引入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还存在一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之下,想要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化进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分析评估系统、重视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再培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陆奇超.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4,43:9495 
  [2]赵铄.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以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1321 
  [3]张苇.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会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4]王之亮.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其优化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蔡珍月.国际会计准则改革与中国商业银行[A].江苏省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江苏省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2012:2

上一篇: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
下一篇:浅析跨国公司的经济模式与国际会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