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水安全保护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共4篇)

  

第1篇:浅谈饮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对策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大力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大,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影响了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特别重视。以下该文就饮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对策等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1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及水污染现状


  保证饮水安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水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均要求保证饮水的安全,增强水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我国饮水安全的现状来看,由于当前生活和生产中的不当行为,我国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对人们的生活和水资源的保护非常不利。


  根据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显示,这一次全国普查对象总数为592.6万个,包括工业源157.6万个、农业源289.9万个、生活源144.6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790个。其中,2007年各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2092.81亿t,废气排放总量637203.69亿m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2320.00万t,烟尘1166.64万t,氮氧化物1797.70万t;化学需氧量3028.96万t,氨氮172.91万t,石油类78.21万t,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下同)0.09万t,总磷42.32万t,总氮472.89万t[2]。除此之外,根据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水污染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水污染现象正在不断扩张。2015年,有关人员在泉州进行水污染问题的调查时发现,有50多头猪被抛尸在溪流中,严重影响了溪水的质量[2]。此外,宜昌地区因为化工污染,也导致了溪水由清澈变黑变臭,并且延伸到其母亲河清江,水污染区域还在进一步扩大。由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水污染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2水污染现象发生的原因


  2.1生活污水的排放


  要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首先需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污染现象。水污染现象大面积的出现必然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较为多种多样。从生活污水的排放来看,现代社会人们在生活用水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磷清洁剂,也会排除大量的其他生活污水[3]。各地市基本上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但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只能削减COD和氨氮,不能削减磷等污染物。因此要求政府以及各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彻底解决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


  2.2工业污水的排放


  工业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工业成为了主要的经济发展形式,但是在工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有害的气体和废水,对水质的影响较大。但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虽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基本上按照环评要求建设了生产废水处理设施,但是由于运营成本较高,存在偷排现象或者平时不运行废水处理设施的现象。另外,工业污水中的杂质较多,且不容易被净化,因此会严重影响水源的质量。


  2.3其他污水的排放


  当然,除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以及其他原因也会加剧当前的水污染现象。大部分农业生产中均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化肥,这些化肥包含着众多磷、氮等污染源,经过降雨和水土流失等的冲击,带有化肥污染源的水分會流入地下,从而对地表水和河流造成水污染,影响水源的质量。


  3水污染防治对策


  3.1创新污水处理技术


  要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必须要求能够创新污水处理技术,让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中能够先对废水进行污水技术处理,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然后再进行排放,这样就能够有效加强对水源质量的控制,从而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4]。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能够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做好污水处理技术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采用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便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果。当然,为了能够提高企事业单位进行污水处理的积极性和实践性,政府可以采用加强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及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补贴等方式,确保水污染控制的实际执行力度。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于工业污水来说,要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还要求企事业单位能够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工业生产,减少水污染的排放量。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也需要使用更多生物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对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地表水和河流水源的化肥污染。


  3.3加强对水质的监管


  为了保证水污染防治的效果,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系统,实时对水源的质量和污染问题进行监测,第一时间发现水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颁布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求有关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用水,保证水源的质量和安全,配合国家政策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如水污染严重超标的企业单位,有关部门必须要依法进行惩处。


  4结语


  综上所述,饮水安全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身体素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就当前我国饮水安全的现状来看,由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地面污水渗透等的影响,我国水污染现象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重视,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水污染防治意识,并采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水质的监管,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率和质量。


  第2篇:锦凌水库饮水安全及保护对策分析


  锦州市地处辽西贫水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1.91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省的2/3、全国的1/4。一直以来,锦州市供水主要取自大、小凌河扇地地下水源。由于长期超采,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地下水位下降,逐渐失去了采补平衡,水源短缺的危机凸显。锦凌水库是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总库容8.08亿m3,为大二型水库。2014年4月,锦凌水库供水工程开工兴建,以锦凌水库为水源,设计供水能力25万洲,建成后将成为锦州市最大的地表水源,极大地提高锦州市供水水质和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饮水安全事关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要确保锦凌水库水源地水质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1锦凌水库污染源现状调查


  随着锦州市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小凌河上游及周边小城镇的居民生活、城市雨污、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等方面污染对锦凌水库水源水质构成潜在的威胁,水库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按生活源、畜禽养殖污染源、种植业污染源、企业污染源四类开展摸底調查。采取现场调查及污染源强测算的方法,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现状。


  1.1生活源污染贡献率逐步提高


  锦凌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没有生活污染源,二级保护区内涉及翠岩镇、班吉塔镇等6个乡镇,人口5.37万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6万t/a,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17.59万t/a,排放量99.95万t/a。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相对分散,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集中收集处置的环保设施,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活污染源收集处理管理体系。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生活垃圾中转站规模小、数量少,加之向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转运的费用较高且无人承担,致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生活污染源对水库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畜禽养殖业成为主要有机污染来源


  近年来,锦凌水库上游及周边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很快,其产值占到农业产值的50%左右。库区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基本上分布在沿河一带农村,统计饲养总量为:牛11.08万头,猪29.75万头,羊411头,鸡439.24万只,獭兔2045只。测算粪尿产生总量:牛10950kg/(头·年),猪990kg/(头·年),羊730kg/(头·年),鸡24kg/(头·年),獭兔60kg/(头·年)。产生的粪尿有小部分被用作肥料,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为15%,未被利用占85%。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源强测算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如表1所示,粪便中的氮、磷直接或间接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畜禽养殖业成为水库水质的主要有机污染来源。


  1.3种植业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


  据调查,锦凌水库水源地周边地区共有耕地40.28hm2,农田类型为旱田,耕地类型为棕壤土,主要施用氢氮、硫氮、尿素等化肥。保护区内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下,化肥年施用量超过2.3kg/hm2,以渗漏和地表径流形式进入地表水的氮肥约占施用量的35.4%,磷肥约占4.0%。农业源对库区中的氮、磷污染的影响如表2所示。


  1.4工业企业污染存在潜在风险


  据调查,一级保护区内无直排口,二级保护区内无直排口,但有15家工业企业存在。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有企业7家,分布范围较广,而且比较分散。保护区周边企业年排放污水240t,产生CODcr0.024t。工业企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锦凌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


  锦凌水库保护区尚处在建设中,根据污染源现状提出如下保护对策。


  2.1对一级保护区加以强制性保护


  对一级保护区边界进行勘界并设立界桩和和警示牌,对保护区内相关路段设立隔离屏障,防止污染事件发生。拆除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与水源无关的建筑物,实施封闭式管理,对现状用地功能进行调整和改造,只保留4种用地类型:水域用地、水源涵养林、天然湿地、人工湿地。


  2.2开展二级保护区环境治理工程


  根据二级保护区内村落的实际情况,在典型村镇开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源污染的处置能力,削减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和健康水平。结合正在开展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禁止审批保护内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企业,鼓励和引导现有畜禽养殖场向保护区外迁移。已建养殖场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粪污治理项目,实现清洁饲养。新建设工业场所必须在远离水源100km以外,已建工业场所要采取相应水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排水达到水源地标准要求,达不到标准的应限期搬迁。


  2.3加强非点源污染控制


  造成水源地环境污染的来源中,非点源污染是最难以控制的部分。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水库保护区周边100m内禁止种植农作物,农业灌溉不允许使用水库内的水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理,引导生产基地充分应用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生物诱剂等综合防治技术。利用锦凌水库截污工程,使农田产生的污染物在小范围内得到循环消解,或利用湿地建设农业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


  2.4加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加强生态保护,启动库区沿岸水源涵养林建设工作,在水库周围沿岸到山脊,面向水库的坡面进行护岸林更新改造。对二级保护区内的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严禁采石、采砂,遏制水土流失。对水库上游的灌木林地、疏林地以及人为破坏严重的林地,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全封闭措施,提高水源林的涵养能力。


  作者:邹月明

  第3篇:洱源县凤河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调查研究


  一、引言


  饮用水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以保障公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越来越关注饮用水安全。但是政府传统意义上的饮用水安全只是针对城市而言,农村成为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盲区”,加之农村自身实际情况复杂多样,难以建立一个通用的模式或统一的建设标准。这都使得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更为严峻和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饮用水安全概述


  (一)饮用水


  《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經处理但未被污染的水,如泉水、安全的井水和得到保护的钻孔水。[1]饮用水通常指水质和水量的时空分布能够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同时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生化成分;足够的水量满足新陈代谢和家庭卫生需要;对于饮用水供给、水质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并且不会担心自己饮用后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饮用水安全


  我国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2]。本文认为,饮用水安全是指由政府主导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无有毒有害的成分,卫生标准达到《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GB11730—89所规定的标准,严格按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管理办法》执行相关的监测项,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保民众对饮用水有较高的满意度。


  三、凤河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选择云南省洱源县凤河村做调研,该村共有213户人家,其中白族占98%以上。文章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共做了1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入户访谈20户。


  (一)凤河村饮用水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凤河村从2010年开始建设自来水供水系统,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付和村民自发筹集,饮用水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1.饮用水构成。在调查过程中,78%调查对象表示饮用水源为自来水。与一般的井水和沟渠水相比,在供水体系建设之初会对自来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基本的水质可以得到保证。


  2.水源地。凤河村的饮用水源来自村庄东侧端的山涧泉水,水源地附近植被覆盖率总体较。高。同时取水源地附近无大型的工业企业,无农田,以山涧底端直接开挖沟渠引水,自流至蓄水池,无需工程建设。但是从卫星地图(图2-1)上可以看出在引水山涧南侧有局部的地表裸露带,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引发山洪,危及水源。北侧i植被主要为灌木草丛,涵养水源的能力也较低。


  3.蓄水池。蓄水池为居于玉皇阁附近的操场,以凤羽线公路最低点为基点相对高差为32米,蓄水池高于村中所有民宅,实现全部自流取水。


  4.管理人员。水管员由村委会委任,日常的工作职责负责水源地引水以及故障的处理,工资支付方式为每户每年向村委会交付20元的管理费,同时村委会支付水务管理员800元/年的生活补助。


  (二)凤河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凤河村饮用水源为自来水,基本的水质、水量和方便程度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该村总体的饮用水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季节性缺水。凤河村位于云南省洱源县,地理坐标大致为(26°6′47″N,99°57′24″E),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秋多、冬春少的降水分配,导致水源地的补给水源季节差异。加之冬春季节是农田灌溉的高峰期,耗水量大,供大于求导致冬春季节缺水严重,时常出现自来水断水的现象。


  2.水质较差。凤河村自来水供水属于“直肠式”的供水方式,即水源地——水管——蓄水池——水管——村民家中,中间没有任何的水处理环节,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并且凤河村的村民主要依靠看和闻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无法鉴别水中存在的细菌量、重金属含量等影响水质的因素。基本的水处理环节的缺失和水质鉴定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该村的饮用水水质较差,基本的清澈度能保证,但微生物指标和化学元素指标等基本不达标,使得凤河村饮用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3.供给水源单一。在使用自来水供水之前,凤河村主要依靠水井供水,但现在水井基本废弃不用,失去其基本的功能。单一靠靠自来水供水会面临几个问题:一是水源的季节性差异影响自来水供给的稳定性,二是由于水源地山涧的特性,雨季时会使自来水源地位于洪水区,严重影响村中饮用水的供应,并且会损害输水管和蓄水箱。


  三、凤河村饮用水安全的制约因素


  (一)民众主体因素


  凤河村村民的意识和行为是影响村里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1.民众意识落后。凤河村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个体形式进行的,村民之间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因此村民更多立足于自身的利益,缺乏饮用水保护的意识。在凤河村,村民把饮用水做它用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供水紧张。另村民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浪费水现象严重。在调查过程中,就如何改进本村饮用水问题上,仅有3%的受访对象表示应该主动的节约用水。2.村民生活习惯较差。凤河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仅接受过义务教育及以下的占全村人口的73%。加之生活环境和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村民在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突出,例如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扔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导致饮用水的污染。3.村民自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发现,凤河村委会对于本村的基本公共设施的治理更多依赖政府,或者仅靠村长以及支书等少数人员的拍脑袋决议,在治理的程序上合理合法性较差,没有真正发挥村民自身的治理作用。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


  地方政府作为饮用水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饮用水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凤河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着地方政府管理缺位和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缺失。通过对镇政府一级的调查中发现,没有专门的管理村务饮用水安全的人员,也没有对村民的自治过程进行相应的引导。在基本的规范方面,缺乏饮用水安全规范条例,国家的有关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在违规行为处理方面,对违规操作的自来水管道架设仍然做合格的验收处理,对违反有关规定选址建厂的养殖合作社没做出任何的处理。


  另外,在对乡镇府工作人员的访谈调查中所反馈的信息看,并没有对村落的饮用水定期检测和定期检查的制度安排,更没有对供水系统任命专门管理的人员。政府只是负责引导供水设施的建设,并负责验收,对于后期的运行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同时对辖区内的饮用水没有定期检测的制度规定,也没建立检验的标准化细则,无法保证饮用水是否达标;在乡镇级政府没有专门的负责饮用水安全的人员,也就无法落实到事,责任到人。一般来说,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采取的都是事后处置方式。


  (三)企业责任意识淡薄


  企业作为公共治理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一个重要中心,与农村的公共问题也息息相关。凤河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涉及到的企业主要有凤河村供水系统的承建方、养殖合作社、个体户等。对于供水系统承建方来说,在管道架设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操作。例如施工方违规将管道露天铺设,不仅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而且也容易受到人为损坏造成供水中断。而养殖合作社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选址、排污和耗水等多个方面。凤河村的春祥养猪合作社选址距输水沟渠不到100米的直线距离,只考虑场地成本问题,忽略污染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完整规范的排污系统,加上养殖合作社排污量较大,如果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体、空气、土壤、生活环境等的污染。自来水系统属于饮用水范畴,而养殖合作社是属于生产用水,所以不该违规使用饮用水源。


  四、凤河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饮用水供给机制


  饮用水属于准公共物品,需由政府主导提供。因此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饮用水供给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饮用水自身的特性,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技术手段的落后等因素,需要政府整合社会力量完善饮用水供给机制。具体来说:第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完善水质监测和检验制度,弥补制度空白,可制订一周一次检测或者一月一次的检测的计划,检验标准严格执行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及时的了解水源水质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民众饮用水安全。对于专门的管理人员,可由政府涉入,民众选举产生,同时明确责任,做到责任到人。2.完善制水工藝。凤河村饮用水“直肠式”的供水方式,会从多个环节造成饮用水的污染。因此,必须修建必要的沉淀池,在进入蓄水池前进行必要的沉淀和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同时对蓄水池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洗,再对输水管道进行定期的检查更换。


  (二)强化饮用水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有些城市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即所有涉水事务都由相应级别的水务部门管理[3]。城市“水务一体化”主要行径有对水源地规划、发放许可证、统筹水量、统一收费等,对农村水务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村落内可以通过建立“水务管理会”等组织机构,来专门的负责管理涉水事务,“水管会”除进行日常维护和问题的处理,还可进行宣传教育,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推选专门的水务管理员,对饮用水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教育等。另外,需要定期进行饮用水源地水源检测并发布水源地水质检测报告,遇重大污染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等紧急情况应及时发布,对辖区内供水水源地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办法,对排污进行监督管理,履行保护水资源职责。在政府网站进行以上信息的公开,针对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可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边界设立告示牌等。


  (三)构建饮用水应急管理体系


  凤河村饮用水应急管理体系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范下建立符合乡镇一级政府以及地方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应急管理人员任命、应急水源地建设等几个方面。在饮用水应急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可以在整个乡镇政府内设立饮用水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必须具有创造性、善于沟通、应对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和学者加入,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后做到安全问题信息公开化,通过媒体和公众督促应急机制。关于应急管理人员的任命,可在政府部门常设机构的人员外,组建相应的监测人员、信息传递人员、医疗卫生保障人员等。这些人员均属于兼任,只有突发事件出现才上任,整合社会资源应对突发事件。在应急水源方面,应解决凤河村饮用水水源单一的问题。可把村民家中废弃的水井作为应急水源,但需要对水井进行日常维护。


  (四)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


  在公共治理中,单靠政府或者单靠企业甚至单靠个人都是无法完成对公共问题的解决和治理的,需要的是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的综合治理,构建一个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凤河村饮用水安全治理需要政府、民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各方能在饮用水治理的制度安排、资金筹措、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作用,最后将有利于形成公众参与、全民关注、多方筹资、积极自治的局面。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关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系社会公平与正义,也衡量着政府公共服务与治理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体的发展实现社会公义,尤其在城乡二元制背景下,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制度立法的空白,需要政府、民众、企业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建设,也需要从现行的公共服务状况和产业状况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作者:王福明等

  第4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安全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但都面临着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将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当前的管理的重要一步。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饮水设备简陋落后、卫生条件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在饮用水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资金投入,导致农村饮用水设施和衛生设施的建造很差。在水井周围许多村庄设立了土堆,下水道或牲畜圈,污水可通过浅层土壤渗入地下,并且会直接流入到井水当中。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量农村生活有所增加,很多污水和垃圾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去,而江河直接为地表径流供水,也为地下水提供水源,从而导致饮用水遭到污染。


  2、工业污染导致饮用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工业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陆续由城市搬到农村,很多项目开工后无任何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水和废料不处理就直接排入地下水,甚至直接到农民饮用池塘或河水,从而导致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许多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尾矿等未经处理直接向江河湖泊和农田排放或随意堆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在农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物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环境日益恶化。农村居民和牲畜可造成水体污染的粪便随意排放。尤其是近几年,在农村水污染的快速发展农村水产养殖和畜牧业极大地扩展了了大量的动物粪便的范围一直没有专业处理,对农村用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二、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策略


  1、防治污染,保护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抓紧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尽快将指标分解量化到各流域和行政区域,落实到水资源管理各个环节。首先生活用水水源保护区体系,着眼于进一步增加水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以确保严格执行非保护森林破坏和水体的保护设施的行为,要想在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保障,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其次要积极预防,工业污染,控制污染物严格的排放,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既要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主动节能减排的实现,无尘生产。最后,农村循环经济和居民的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地区在农村,生活污水的医疗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处理生活努力落实,生活秩序,促进建设氧化塘、联户沼气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建设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和三格化粪池等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农村点面源污染源。


  2、多方筹资,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创新投入机制,带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利于农民投入劳动,加快农村饮水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支持多方提供资金,加快农政府财政投资的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其次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整合工作,加大对县域单位的投资,以形成一个机制,按照安置受的融资逐渐规划,有效投资,以统筹项目项目,以解决资金的重叠的问题,分布,以改善投资效率。最后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改水项目建设,及时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首先地方政府还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为此而采用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配置,积极水污染防治,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成因机制,实施水源保护和强化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和安全。其次,要加强对饮用水的农村地区,在责任的各级领导实施管理的安全工作的领导,以形成一步步通过其他手段的责任步实施已经签订责任。最后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发改委、财政、水利、卫生、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4、加大技术指导和科研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首先要为了支持以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以提高农村水污染的控制效率,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努力,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其次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进行水污染防治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技术指导,重点帮助解决水质安全问题以及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特殊饮水水质处理问题。再次加强对作为农村生活用水水源的水库、溪流、水井等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以加强农业和工业废水和固体污染物的管理。最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实时监控、预警预报水平和管理效率。


  结束语:总之,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性,可以减少水传播的流行性传染病,从而也能够降低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使农民能够更好地投入农业生产中去。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并发挥可持续性盈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作者:夏朝辉

上一篇:水利排水技术发展和控制措施论文(共3篇)
下一篇: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