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病人介入治疗不良反应联合预防与循证研究
恶性肿瘤发病越来越多,呈逐年增加趋势,参与介入治疗的肿瘤病人亦越来越多,病人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时常遇到不良刺激和反应,病人的精神压抑,情绪悲观,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到恶心、呕吐、无力、脱发等不良反应。
循证干预 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病人焦虑恐惧,术后呕吐,成为主要的护理诊断,进一步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最终目的。由于病人本身就悲观绝望,加上缺乏术后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知识,病人的思想非常容易波动,难免形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异常的紧张。病人最缺乏的是:“战胜疾病的信心,继续生存的勇气”。护理人员要针对性的解除病人的顾虑,做出善意的否定,要明确而果断的指出,所患疾病“不是癌症”,让病人一致悬着的心落地踏实,消除病人的绝望观念。细致耐心的沟通和留意病人细小点滴的思想变化,发现病人的思想上的可以发生的转折点,给病人以正确的引导,彻底改变病人的悲观情绪,将病人的思想引导致:“所患疾病能够治愈,需要及时医治,经治容易康复”。并让病人了解到介入手术的特点,注药结束即可拔管,不影响机体恢复,可使病情大幅度的好转,并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如此一来,循证思想便运用于介入手术整体的治疗之中,这样从循证到实征的具体运用,病人的情绪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精神压力明显减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合预防 介入治疗后的病人,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术后呕吐较为严重,甚至呕吐物为胆汁,病人异常痛苦,呕吐不仅使消化液丢失,还导致电解质的紊乱,甚至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具有极高的风险,是术后常见、主要的不良反应。
通常地西泮10mg,术前30分肌肉注射,置管后、灌注前地塞米松10mg+昂丹司琼8mg经导管注入,作为预防性给药。地西泮具有抗焦虑及遗忘作用较强①,病人情绪和精神状态常能够稳定和保持。地塞米松+昂丹司琼联合给药,在实践中预防呕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乎所有的病人不再出现呕吐。
经研究昂丹司琼属于5-HT3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5-HT3受体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所致的呕吐反射,抑制延髓呕吐中枢的刺激②。糖皮质激素可以加强5-HT3的拮抗作用,共同有效的控制了呕吐的发生。同时在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通过允许作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强烈刺激,又可以提高中枢的兴奋性,机体可产生欣快感③,故对机体接受刺激的阈值和反应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介入治疗的肿瘤病人,大部分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和不良反应,切合实际的、及时的施行循证观察、预防,具有前瞻性的干预,地塞米松10mg+昂丹司琼8mg实证联合预防性应用。加强药物配制及灌注过程中的护理,可防止药物降解,增进化疗药物灌注的顺应性④。缓解了病人的焦虑、呕吐的发生,明显的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轻了病人的精神负担,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可信程度,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强化了医护人员的形像。
讨论 癌症属于重大疾病,严重的破坏了人类的健康,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不仅对人类生命构成危险,对于家庭更是无情的打击,对于医学提出了重大挑战,任重而道远。首先是病人的思想受到了重大冲击,生存的信心受到了考验,生存的勇气急待加强。尽管病人的由衷的无奈,难以表达。在这非常的时刻,循证干预尤如一剂良药,通过语言、眼神、表情、手势、暗示等各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开启病人的思想,适时、充分、得当评估和评价,以“保密性医疗措施”为核心,耐心、细致、扎实、有效思想工作,能把病人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生存的勇气和动力。
本研究初步观察到了,地西泮10mg+地塞米松10mg+昂丹司琼8mg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抗恶心、呕吐的作用,昂丹司琼4mg以及灌注后给药效果差,故常规采用灌注前预防性给药。地西泮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很好的稳定病人的情绪,糖皮质激素增加机体的欣快感和提高对刺激的适应性,地西泮与地塞米松两药合用,其作用呈现出相互叠加的作用,在提高机体舒适度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对于抗过敏、术中稳定血压均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总之,介入治疗病人循证干预+地西泮10mg+地塞米松10mg+昂丹司琼8mg联合预防模式,是介入治疗病人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举措,并且其疗效优于呕吐已经发生后再使用昂丹司琼8mg.充分的缓解病人思想上“压抑”,病人轻松了许多,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联合预防模式在介入治疗病人中,对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提前性的、预防性的干预用药,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效果明显,因此,是十分有价值的,可依赖的,是以医学科研信息为指导,与临床实证相结合,最佳的预防干预措施,是循证护理⑤进一步研究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 李乐之 麻醉术前用药 外科护理学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25 P41
[2] 张兴滨 王玉华 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2007,9 (45):14 P37
[3] 杨宝峰 苏定冯 糖皮质激素 药理学 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6-42 P361
[4] 郭芳 整体护理模式在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6 (27)17 P46
[5] 沈海红 循证护理在产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5 (27)13 P62
心理医生 2011年7期 作者:武春林 胡宪章 蔡金堂 王俊岐
第二篇:不同静脉通路对肿瘤化疗患者血管损伤的分析及预防
治疗恶性肿瘤重要的措施为静脉化疗,但是化疗药物治疗周期长,对血管刺激性强,若采用钢针或留置针是非常容易导致药物外渗,致皮肤、软组织发生坏死,影响化疗的疗效。有学者[1]指出PICC管具有使用安全性、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可大幅提高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依从性。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ICC管与传统留置针的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原发肿瘤类型为胃癌、肺癌、白血病、胰腺癌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0例PICC管组和50例留置针组。PICC管组平均年龄为(62.8±12.7)岁,男性27人,女性23人;留置针组平均年龄为(61.9±13.2)岁,男性30人,女性20人;两组人员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置管方法
1.2.1 PICC管组 患者平卧位,手臂外展,护士洗手后消毒穿刺点,消毒铺巾,选择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局麻后送入导管,过程中避免将导管插入颈静脉,撤出针芯,固定导管,肝素帽正压封管,敷贴覆盖,绷带包扎,最后X线确认导管位置,返回病房。
1.2.2 对照组 选择外周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附近血管,消毒后穿刺,透明敷贴固定。
1.3 PICC管护理方法
1.3.1 定期更换敷贴 穿刺后加强对敷贴的观察,发现潮湿、渗血等现象时立即更换。记录导管长度、穿刺点附近情况。化疗药物使用后,及时冲管,定期更换肝素帽。
1.3.2 常见的堵管原因及护理对策 1)封管错误可造成血液返流,形成血凝块堵管,可以采用注入尿激酶,保留半小时后回抽,必要时延长尿激酶保留时间至导管重新通畅;2)导管扭曲造成堵管,此时可以更换导管末端位置,使用胶布、敷贴行二次固定。
1.3.3 静脉炎的护理 使用硫酸镁浸润无菌纱布,然后将纱布覆盖于发生炎症的静脉上,外裹塑料薄膜,每日覆盖30分钟。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1.4 评价标准
对比:1)PICC管组和留置针组穿刺成功率与留置时间;2)PICC管组和留置针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观察项目为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使用Student39;s 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ICC管组和留置针组穿刺成功率与留置时间对比
两组穿刺成功率与留置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PICC管组和留置针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PICC管组和留置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4%,结果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周期长,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建立合理的使用计划,传统留置针在护理中存在众多不足。研究指出使用留置针时易发生局部血肿、静脉炎、化疗药外渗等不良反应,可导致组织坏死,其主要原因与外周静脉管腔细小,血流缓慢,化疗药物得不到充分稀释有关[2]。而PICC置管能直接将化疗药物送入上腔静脉,使药物浓度得到迅速稀释,大幅减小外周血管的损伤,同时也减小了药物毒性,而且导管留置时对患者躯体活动限制度较小,患者日常活动较少受到妨碍。此外研究还指出肿瘤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可以带管出院,避免再次入院后再次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但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要向患者讲解PICC的优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以充分获得患者的理解。在置管时,注意对肢体保暖,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导管异位,术后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防止损伤心肌或瓣膜。置管后要局部消毒、贴上无菌透明敷贴,术后定期更换敷料。化疗后制定维护管道计划,告诉患者置管上肢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游泳,穿刺部位避免与水直接接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本次研究发现PICC管组穿刺成功率与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留置针组。原因主要为PICC置管时患者疼痛度低,药物外渗风险发生率低,同时患者无需制动。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PICC导管不仅能延长化疗患者留置导管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和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潘新辉。PICC与留置针的使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0,29(14):42.
[2] 李爱芹,郑善英。PICC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122.123.
[3] 龚莉。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08):2985.2986.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11期 作者:何姣 马晓霞
第三篇:刍议对肿瘤的认知及治疗预防对策
肿瘤是一类多步骤发生的,多基因突变受致的细胞克隆性进化性的疾病,它是以细胞异常增殖过多,凋亡过少为主要形式的失控性生长特征,以此说肿瘤也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的疾病[1]。肿瘤一般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三种。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法,对于癌症实行“三早”政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肿瘤的特征
肿瘤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也不管是间叶组织来源还是上皮组织来源,本质上都表现为细胞失去控制的异常增殖[2]。良性肿瘤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是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的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很少复发。恶性肿瘤则对邻近正常组织有浸润侵犯并通过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转移到身体其他的部位,而这往往是肿瘤致死的原因[3]。正常情况下,恶性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局部表现,全身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1局部表现
①肿块:是肿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位于体表的或浅在的肿瘤,是肿瘤的第一表现,相应的可见扩大或者增大增粗的静脉,因肿瘤性质的不同,而大小、硬度,移动度、压痛及边界均可不同,在位于深部的或内脏器官的肿块不易触及,但是可出现器官受压或者空腔器官梗阻症状。
②压迫:压迫症状常常发生在颅内,颈部,椎管内,纵隔及腹膜后以及器管等。例如甲状腺肿瘤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如果压迫食管或者气管,就可能引起吞咽或呼吸的困难。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能会出现头部肿胀,气急。浅表肺尖部肿瘤压迫交感神经会引起雷纳综合征(以侧眼球内陷、瞳孔缩小、上睑下垂、血管扩张及面颈部无汗为特征)。腹膜后肿瘤物压迫输尿管会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椎管内肿瘤会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等。
③疼痛:肿块的膨胀性生长,破溃或者感染等,末稍神经干受压迫或者刺激,引起局部隐痛,刺痛,灼热痛,跳痛或放射等;并且有时较为剧烈,以后逐渐加重,以至于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并且疼痛部位常常伴有明显的触痛。
④溃疡:它是体表或胃肠道的恶性瘤生长快,血供不足而发生的细胞坏死导致的溃疡,常常呈火山口状、虫蚀样或菜花样,不一定出现疼痛,但是有时会发生感染,并且伴有血性分泌物,这时可能会伴有溃疡部疼痛。
⑤出血:由于肿瘤组织破溃或发生血管破裂可导致的出血。例如;上消化道肿瘤会有呕血或黑便现象出现。下消化道可能有黑便或伴有鲜血现象。泌尿道肿瘤除了血尿外常常伴有局部绞痛。肺癌会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现象。子宫颈癌会有血性白带或者阴道不规则出血。肝癌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出血等。
⑥梗阻:常常发生于空腔器管,肿瘤可以导致空腔管梗阻,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伴随症状也不相同。例如;胰头癌,压迫胆管可导致胆阻塞即而出现黄疸;阻塞幽门可导致呕吐。肠肿瘤可导致肠梗阻。支气管瘤可导致肺不张。根据梗阻的程度可以分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种。
⑦转移症状:例如,区域淋巴结肿大其相应的部位静脉血流受阻,会导致肢体肿胀或者静脉曲张。骨转移可能有疼痛或触及硬结,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肺癌会引起胸水。肝癌会引起腹水等。
1.2全身症状
由于恶性肿瘤有一个相当慢长的潜伏期,这个致癌过程可以长达4~30年之久,平均在15~20年,这说明了癌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基因异常在多年的阶段中积累的结果。所以早期恶性肿瘤大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仅有非常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长期发低烧,消瘦,贫血,衰弱,乏力,体重突减,身形不正常等。由于肿瘤会影响营养的的摄入(如消化道梗阻)或并发感染出血等,便可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恶病质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把体重下降5%或体重指数(BMI)< 20 kg/m2或已经出现骨骼肌量减少者体重下降2%界定为癌性恶病质的诊断标准。不同部位的肿瘤,恶病质出现的早晚也不相同,消化道肿瘤则出现的相对于较早。
1.3系统功能紊乱
指肿瘤组织引起的所在器官系统和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例如:颅内肿瘤除了引起头痛外还能引起视力障碍,面瘫,偏瘫等神经系统的症状。肝癌除了肝肿大或肝区疼痛外,还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腹胀及胃功能失调现象,功能性分泌瘤像:胰岛瘤,甲状膀腺瘤,嗜鉻细胞瘤等。肺癌除了会引起咳嗽,咯血或血痰,还有胸痛、发热,甚至出现关节肿痛的现象;少数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2 肿瘤的形成
肿瘤细胞的形成是指导致细胞稳定性丧失的基因改变并不断积累的结果。它的基本特征是细胞的生长异常和分化异常,每个肿瘤都是起源于单个细胞,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是通过细胞的增殖传递给子代细胞的。这充分说明了肿瘤是涉及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改变的疾病[1]。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肿瘤是遗传病,只能说肿瘤是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即在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与DNA的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从肿瘤的基本特征和定义上出发。肿瘤理论上是任何可以使DNA损伤或改变,并且最后导致细胞异常生长和异常分化的物质都是潜在的致癌因素。实质上,肿瘤是我们人类长期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付出的代价。许多肿瘤都是因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等相互作用产生的。这里所指的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生活习性、环境污染物,药物,辐射及感染源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境因素是肿瘤细胞发生的始动因素,但是个体的自身因素,像遗传特性,性别,年龄,免疫状况和营养状况等,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许多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以及化学混合物经过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调查已经被证明对人致癌。这些事实充分的概括了大多数肿瘤细胞发生的原因,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大多数致肿瘤生长的因素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先天的或遗传的,因此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3 肿瘤的诊断
当前肿瘤的诊断仍然必须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验和病理诊断的综合,金标准为病理性诊断。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的发展为肿瘤的早期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尤其是CT,MRI,PET技术及一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的应用。PCR技术及其他基因检测手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或体液中一些基因的变化[5],对肿瘤的诊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分子的诊断已经在肿瘤诊疗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阳性与否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而美国也已经正式批准基因芯片用于评估乳腺癌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基因突变有否与肿瘤细胞对蛋白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医院都已经把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检测列为病理检查的常规。
4 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
4.1局部和全身并重的原则
局部治疗是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消除肿瘤扩散的源头,而全身治疗是消灭微转移灶,达到预防复发和防止远处转移的目的,所以要遵循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的对待。如;肠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出血等紧急的情况时以优先切除病灶,以解决局部为主。而“全身”是指治疗时患者的全身情况,不仅包括病人机体状况的评分指数,还应包括病人的社会,经济,心理需求,以及病人自身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点。
4.2分期治疗的原则
恶性肿瘤的TNM分期治疗是目前制定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最主要依据。还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如;对早期肿瘤患者,治疗目的是根治,通过综合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尽量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中晚期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尽量减轻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有的部分晚期患者由于体质很差,无法采取强烈的放疗和化疗措施,所以在治疗上多以生物治疗及中药治疗为主。对于疾病已经达到末期的患者,病情已不可逆转的,多数以姑息治疗为主,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4.3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无论不断更新化学药物,不断改进放疗设备以及放疗技术,还是切除得更加彻底,机体功能得以更好保留的外科手术,都在于追求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现在治疗的观点主张是;‘带瘤生存’就是机体和肿瘤“和平共处”的原则,加强姑息治疗,重视临终的关怀。‘让病人生存得更长,生活得更好’,是当前治疗肿瘤的新理念。
4.4遵照循证医学理论选择最佳诊断证据支持的原则
循证医学就是以慎重的、准确的和明智的应用目前可以获取的最佳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及长期临床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支持之上,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组合,制定综合治疗的方案,真正地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5个体化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是综合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综合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患者与肿瘤,局部与扩散,收益与负担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吉非替尼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是目前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对于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女性和不吸烟患者,尤其是对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特别的疗效。
4.6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中医药在目前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处于辅助地位,目前还没有任何中药可以单独治愈肿瘤,但是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相结合,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机体状况,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肿瘤的治疗
5.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比较适合治疗良性肿瘤和早、中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因良性肿瘤以局部膨胀性生长为主,它的边界清楚,多数有完整的包膜,一般不会发生淋巴道和血道侵袭和转移,一般手术治疗就可治愈。治疗的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包括肿瘤包囊膜及少量正常组织,禁忌作肿瘤挖出术。切除的良性肿瘤必须要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理的性质,以避免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而不再作进一步的治疗。一旦发现所切出的“良性肿瘤”实质上是恶性肿瘤,就应该按照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法重新处理。对于一些良性肿瘤有可能发生恶性变质的,以及交界性肿瘤,切除范围也应该扩大。
5.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肿瘤的目的在于控制或消灭原发肿瘤。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组织,提高生命的生存率。肿瘤的放射治疗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全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45%的患者能被现代肿瘤治疗技术治愈,其中有22%由外科为主治愈,有18%由放射治愈,有5%由化疗治愈。
5.3化疗治疗
肿瘤化疗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杀灭局部的肿瘤。还能控制已播散的远处转移,对胸腔内的肿瘤也产生抑制的作用or与放射有协同杀灭的作用。从而减轻肿瘤所引起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延长患者的寿命。肿瘤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它要根据肿瘤的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的治疗方案,如;辅助放化疗,术前放化疗,术中放化疗,放疗与放疗的联合,手术,放疗及化疗三者的联合,等多种治疗模式的运用,不局限于某一单独的治疗模式,针对不同的癌症需选用不同的最佳方案。化疗手段比较适合于一些有全身播散倾向的肿瘤患者以及中晚期肿瘤患者。
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治疗某些肿瘤的主要途径,例如,顺铂的应用,能使睾丸生殖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改善,氮芥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揭开了现代肿瘤化疗的序幕。叶酸类似物氨甲蝶呤能使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得缓解,5-氟尿嘧和6-毓嘌呤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DNA的合成。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和化学治疗临床的不断深入的研究,癌症的化学治疗已经向根治性目标迈进。
5.4生物治疗
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是肿瘤的生物治疗[10]。也是细胞的免疫治疗。它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并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的防御机制或者应用生物学物质或者生物制剂等刺激机体本身的抗肿瘤生物学反映。因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抑制或者消除肿瘤的生长的治疗方法。肿瘤的生物治疗适应于:无法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的中晚期肿瘤病人。以及一部分暂不适宜做手术、介入或者其他治疗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的生物治疗是传统治疗肿瘤手段的重要补充,当前还不能取代传统治疗手段的作用,生物治疗主要是尽量使肿瘤细胞不复发,不转移。
6 肿瘤的预防
癌症的一级预防是;通常对癌症病因学的预防,人类癌症的发生是坏境致癌因素和机体长期作用的结果。例如:职业致癌因素包括石棉,橡胶,氯气及制革等,环境污染包括粉尘、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等以及生活中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都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干预在癌症的预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体育锻炼,营养,饮食及禁烟等都是重要的防癌措施。
癌症的二级预防是;对于癌症实行“三早”政策[8],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癌症的死亡率。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都是通过人群筛选及常规体检完成的。例如;在有乙肝慢性病史或者澳抗阳性人群当中进行肝筛选,检出率比一般人群高34.5倍。胃溃疡,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都应视为胃癌的高危险人群等,人类所有的癌症都应该采取二级预防。
癌症的三级预防是针对癌症的晚期患者进行的综合治疗,正确有效地实行姑息治疗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防止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对晚期肿瘤患者积极采用以提高患者尊严及生活质量为目的姑息治疗。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护理,让患者在身体方面以及精神方面都能获得极大的安慰。
综上,治疗肿瘤的总原则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被人们普便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病”是“医学的失败”,一旦患上癌症就等同于被判了死刑—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已经有40%以上的癌症可以治愈,特别是那些在癌症早期被发现的患者绝大部分是可根治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早在2006年就将肿瘤重新定义为是一种慢性的可控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K JacksT,Pavletich cell cycle and cancer[J].Proc natl Acad sci,1997(94):2776.
[2] 曾益新。肿瘤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
[3] Devita VTSamuel Hellman, Steven erg Principles of Oncology 5th ed [M].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1997.
[4] Timmerman RD,Bizekis CS, Pass HI,et cal, ablative,and radiation treatment of metastases[J].CA Cancer J Clin,2009,59:145.
[5] London SJ, IdelJR, DalyAK,et c varation ofCYP2A6, smoking,and risk of cancer[J].Lancet,1999(353):898.
[6] 高进,章静波。癌的侵袭与转移—基础研究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 韩锐。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27.
[8] 罗荣城,韩焕兴。肿瘤生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1期 作者: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