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行政管理建设改革应用论文(共3篇)

 

 第1篇:基于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应用


  数据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来说,可以认为是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装置等融合到一起组成的庞大数据传输、汇集、应用中心。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省业务系统采用了大集中的方式,省、市、县区、所不再分级部署,数据的采集、传输、汇集、存储都变成了一体化,数据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省工商局数据中心已经从简单的数据汇集、存储、单一联网应用走向了数据挖掘分析、全面数据共享、创新监管服务,多方位、多层次数据应用的全新领域。但是,在数据中心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标准的统一、共享开放程度不够、创新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提升时效性等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本文以省级工商系统为例,通过采集、传输、汇集、应用四个层次,来阐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中心的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方法。


  一、工商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设计


  数据采集机制有联机实时采集、在线同步采集、离线采集等。过去,全省工商系统业务系统采用分级部署的方式进行,各市的存储都是在本地进行,全省12个地市与省局同一软件开发商,2个市分别为两个不同的软件开发商。由于系统不统一,结构也就不会一致,不仅涉及结构转换,还包括代码转换,数据只能通过数据库日志分析技术的数据库同步工具进行同步,有的可以做到准时时,有的数据量大的异构数据只能一天一传输,甚至两天一传输。录入口也分别由各市自己进行管理、监督。虽然全省的数据标准都是按照国家局要求进行数据采集。但是,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系统也在随之不断的升级。有的系统建设时间过长,直接导致升级后问题不断,必录项与非必录项没有进行严格限定,数据的采集好坏完全取决于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责任心,由于全省包括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同,计算机水平也不同。因此,经常会出现漏入、录错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关联性出问题。


  全省数据大集中解决这一问题有显著成效。全省业务系统一体化,其中包括注册登记子系统、商标子系统、广告监管子系统、案件子系统、消费维权保护子系统、合同监管子系统、网络监管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进行统一,全省、市、县区、所产生的数据直接进入省局生产库,可以保证数据新鲜度,而且不会降低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一是统一录入端,通过加强全省信息化系统业务人员录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省业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全省业务人员掌握的是一套方法,一个流程,相互交流、交接没有障碍。二是业务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将必须录入的信息设置为必录项,如果不录入准确的内容,系统是无法通过进行下一步流程的。三是在录入端设计了数据标准筛查功能,例如18位身份证件,如果超过18位,或者低于18位的非老式身份证,系统就会自动报错,在改正前是无法通过系统流程的。四是在录入端设置了统计分析功能,按照谁录入、谁负责的要求,可以在系统中永久保留痕迹,将业务人员所有操作过的业务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完成录入业务总量及出错几率。


  二、工商大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汇集设计


  工商大数据中心的传输,主要是指生产库到数据汇集库、汇集库到共享库、共享库到标准库、标准库到上报库的传输。其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数据,结構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个体工商户基本信息、主要人员信息、投资人信息、注册资本信息、实收资本信息、变更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监管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年报数据、网络市场监管抓取的互联网数据、各种资质、前置、后置的一些数据。


  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数据中心为例。生产库数据对内并不是单一的指工商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注册信息和案件信息等。其中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数据还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过互联网进入到内网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网络监管检测到的与企业相关联的互联网信息等。对外传输,还包括给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传输。


  整体来讲,全省工商数据中心目前包括生产库、汇集库、共享库、对外服务库、标准库、上报库等,因此,如何实现这些库之间的数据同步就成了关键问题,目前辽宁省工商局是采用ETL工具来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同步的关键在于初始化、增量同步、数据对账,差异补偿等,具体如下:


  1)、初始化:指在清空目标数据库后,全量数据的初始化工作,该流程采用ETL工具的库对库方式,通过预先开发数据映射初始化流程,在需要的时候,对目标库进行全量数据初始化工作;


  2)、增量同步:数据完成初始化后,目标库与源库的数据一致,但随着源库的数据不断生产,需要将新增数据和变化数据同步到目标库,此时有两种方式实现增量同步,一种是借助ETL工具分析源库数据库日志,根据源库的操作增量同步目标库;另一种是通过ETL工具的快照功能,基于内存的数据比对来识别数据增量,进而完成增量数据同步;


  3)、数据对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定时对源库和目标库进行数据对账,对账包括数据量对账和数据详细对账,已发现源库与目标库的差异;


  4)、差异补偿:通过数据对账发现源库与目标库的差异以后,可以采用初始化的方式进行修复,也可以采用ETL工具的比对功能实现差异数据的识别,进而通过ETL工具修复目标库。


  上报库是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标准进行数据上报的目标库,其标准与省局业务生产库存在差异。因此,目前省局通过实时同步将生产库数据同步到汇集库后,需要对数据整合、清洗和标准化,形成标准库,之后再将数据同步到上报库和共享库。为了解决异构问题实现数据标准化,我们采用了日志捕捉分析技术,并结合业务逻辑实现了异构实时同步,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日志数据捕捉、日志数据分析、日志数据加载、数据标准化(结构标准化和代码标准化),具体如图1所示。


  三、工商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设计


  数据中心存储是指在省数据中心从各业务系统完成数据汇集以及标准化以后的数据存储管理,数据中心的存储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互备模式,生产库与汇集库互备,标准库与上报库互备,确保数据安全;其次考虑安全性,根据数据的存放区域和用途不同,存储的数据也不同,数据中心核心区存放数据中心的全量数据,但共享库以及服务库根据需求仅存放共享部分数据,其他数据通过ETL工具过滤,防止泄密;最后定期备份,为保证数据安全,定期对生产库、汇集库和标准库进行全量备份,备份文件加密后存储到数据中心的内部存储上,以作备用。


  四、工商大数据中心的应用设计


  按照数据中心应用对象、目的以及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工商数据应用分为四大类。一是数据查询。数据查询可以分为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定制查询、批量查询多种方式。精确查询是指对已经确定的名称或者注册号等完整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它的特点是查询速度快,响应时间短。缺点是如果查询的信息有误差,将无法查出结果。模糊查询提供整合式的搜索框,支持接近自然语言的搜索条件,对数据中心的大数据所整合的全部资源进行快速检索。可输入模糊搜索条件,例如关键字的查询,查询的结果可以包含有关键字的所有数据,特点是查询时间相对缓慢,省工商数据中心在此采用的是大数据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查询速度。自定义查询是指可以定制多种查询条件的组合,进行组合查询,特点是涵盖面广,锁定内容比较精确。二是数据分析。这里的数据分析,是指将数据中心的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分类、组合。通过数据挖掘、建模等手段,利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展现。这里包含新设市场主体分析模型、退出市场企业分析模型、行政执法案件分析模型、行业投资分析模型、行业分布分析模型、各省投资主体分布分析模型等,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更加有效、直观的进行分析决策。三是统计报表。工商数据中心的报表主要分为固定报表、非固定临时统计报表。固定报表可定期生成固定格式的报表,主要根据业务处室的实际业务需求定制的报表。例如:定时上报国家局的报表,定时报送省政府的报表等,它可供多种导出方式,可自由设置表内及表间校验和计算处理,同时对校验不通过的报表还可以有提示及预警功能;非固定临时统计报表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固定模式,随机按照数据库中涉及的字段自由组合设置条件查询,最终形成有效的数据报表。四是数据的共享交换应用。省工商数据中心将共享交换任务主要分配给共享库、对外服务库、标准库这三大库。共享库主要是針对全省工商内部进行数据的共享和分析,系统大集中后,各地市的数据都在省局统一存储,有很多地市都有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共享库提供了出口,主要是利用数据服务各市及基层工商部门;对外服务库主要是针对省内除工商以外的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服务。这里包括将数据共享给省政府、发改委、地税局、国税局、公安厅、质监局、审计署、审计厅等相关部门。标准库承担将数据时时提供给国家局这一重任的同时,也将数据推送给了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市场主体或者个人,方便他们查询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


  五、总结


  当前,数据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大家认可、接受。数据中心作为数据的汇集、传输、存储、应用中心,变得至关重要。在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形势下解决好工商数据中心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工商系统发挥工商大数据的作用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协助各相关部门共同监管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强全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而且对其他拥有重要数据的相关部门或者企业,无论已建成或建设中的数据中心,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当然,如果要更好地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有更多的创新和投入,希望今后会更加深入的对数据中心进行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和效能。


  作者:陈振谐

  第2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我国高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在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其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个人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体验,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前感受到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气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学过程模式化。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采用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材,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没有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学计划单一、教材陈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对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增加,其职能和岗位安排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但是其教学计划却没有与时俱进,且教材内容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毕业生对社会缺乏适应能力。工商管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交流以及学习创新等,导致毕业之后的学生很难和竞争力强的社会就业环境相适应。


  二、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概述


  对于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教学的缺点,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进一步加强了改革,设定了“以工商发展为本、面向全社会、重视实践能力”的改革目标。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工商行政管理职业发展为要求,以工商职业管理专业的能力发展为本位。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和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独立应用知识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第二,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策略


  1.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需要到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作,具体从事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经济管理监督工作。但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的不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即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由原来的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由原来的给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的观念转变为有教无类的观念。


  2.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一种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的能力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法律的掌握能力、中介服务能力等。非专业的能力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社交能力、驾驶技能、书写能力、演讲能力等。教师要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对工商行政管理的需要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重视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教学。工商行政管理教学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此,学校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积极建立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引导学生利用技术实现学习的完善。


  4.加快改革原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一,教师教学要尽可能地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生活例子进行收集,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采用模拟登记法。登记注册程度复杂,为了加深学生对登记注册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讲授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模拟登记法。一组学生扮演工商行政管理的登记人员,另一组學生扮演申请人,在反复的模拟演练中加强学生对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注册知识的了解,从而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5.建立科学合理的工商行政管理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工商行政管理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对其改革成效进行检查,进而分析出改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提供意见参考。为此,学校需要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具体表现为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监察小组,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记录进行抽查,定期组织开展师生交流研讨会,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课堂进行听课等。


  作者:刘海峰

  第3篇: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培育监管市场主体、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等诸多职能,充分运用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发挥行政指导和服务作用。可以有效地培育农村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都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的参与,工商行政职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内容、范围、作用等方面看,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可概括为准入职能、执法职能、监管职能、保护职能四大项。


  1.准人职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对进入市场和多类经营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查、确认或注销,是确认市场经济主体资格的职能。


  2.监管职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全方位地监督和管理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以及进入市场的交易行为,维护整个市场经济秩序。对市场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是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职能。


  3.执法职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在交易和竞争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查处市场违法违章行为的职能。


  4.保护职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来达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能。


  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未摆脱权力型、领导型、管理型政府的观念,监管功能、服务功能、协调功能做得不够,离市场导向和服务型工商管理的思想观念还有一定的差距。


  2.能力问题。缺乏创新创优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没有一套有效发挥工商管理创新能力的办法。缺乏综合服务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中,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还处于被动适用,积极的扶持措施运用不够。缺乏支持发展能力,在帮助龙头企业策划商标注册和广告宣传、争创知名商标方面主动服务不够。缺乏科学监管能力,以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为重点的监管方式缺乏一套运行规则,构筑商品质量安全防线还没有延伸到乡镇农村。


  3.方法问题。对农村市场的监管上,由于农村地域面积广大,交通不便,监管巡查的触角无法深入到农村每一个村组,对农村市场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探索研究农村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按照优化经济结构的模式搞好宏观调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经营的布局,发展经济、增创效益等方面缺乏事前引导、事中规范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四、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探究


  1.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大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引导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经济组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调整。


  2.帮助农村发展龙头企业。要主动为农村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提供企业登记咨询服务,为企业登记提供各种便利措施。做好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工作,落实联结企业制度。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农业企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3.充分发挥保护职能,切实保护农民权益。要加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对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开展消费教育,增强自律能力,以其合格的商品和规范的服务,切实对消费者负责。


  通过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资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商品经营者主体资格审查,要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专门的农资经营户台账,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要加强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定期报告及时公告等制度,强化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关。


  作者:付鑫

上一篇:试论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刍议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有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