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审计风险的特征
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区别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征,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独立性。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体现为独立于被审计单位,而民间审计还体现为受托有偿审计,审计内容依契约而定,审计结论为审计报告等具体内容。我国民间审计的相关范围主要表现为国家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
2、客观性。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对行业的高度了解不同,民间审计由于设计行业复杂多样,风险往往来自注册会计师知识局限和外部环境复杂多样。因此,民间审计主体在执业过程中,不能消极地逃避审计风险,而应正确认识并通过审计技术与行业知识结合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3、可控性。民间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但审计主體通过主观努力,采取适当风险管理措施,可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作为民间审计组织和其管理机构必须要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对策化解风险,使民间审计得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本文对民间审计风险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民间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在民间审计风险概念和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民间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认定。首先,运用风险分析当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对民间审计风险的风险基础事件进行识别,接着,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对风险识别到的风险基础事件进行赋予权重,从而找出对民间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基础事件。
1、民间审计风险的事故树识别
事故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一定程序以决策树方式对系统各要素的状态(成功或失败)进行分析,一直持续分析到查明系统的最后输出状态。事故树分析以元件的可靠度表示系统的可靠性,是运筹学中的决策树分析在可靠性领域中的运用。事故树是一种归纳性的逻辑图,既可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由审计风险的定义出发,对影响民间审计风险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解,得到下面的民间审计风险事故树:
2、重要影响民间审计风险的基础事件的认定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运用该方法对具有重要影响民间审计风险的基础事件予以认定。
(1)调查问卷的设计。针对事故树分析所得到的众多风险基础事件,对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希望由此得到对民间审计风险有较大决定性的基础事件。
调查问卷有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组成:其中基本信息的作用在于对专家身份的认定,研究规定合格的专家为在税务、审计或会计行业从业15年以上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业10年以上的业内人士;调查内容采取有限项排序,即将所有事故树分析所得基础事件列出,由专家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通过权重赋予确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事件,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调查效率和降低统计难度。
(2)调查问卷的实施。调查问卷在西安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和企业发放,由本文作者进行填写指导。调查时间一周,共发放问卷46份,其中税务部门5份,企业会计人员22份,会计师事务所19份。
(3)调查问卷的统计。要求合格问卷应满足两方面,一是主体合格,即符合专家要求,二是填写认真,排序项不得少于10个。调查结束,共回收调查问卷39份,其中不合格问卷3份,其中1份主体不能达到专家要求,2份填写不认真。
认为排序前十项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险基础事件,依次赋予权重为10到1,排序后项权重为0。由此对合格问卷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影响1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险基础事件,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事务所行业准入标准过低(247)、目标行业再教育不足(219)、事务所缺信用保证金制度(175)、缺乏对审计人员长效激励机制(166)、缺乏社会和审计行业的信用档案(143)、国家会计法规缺陷(129)、事务所行业收费标准过高(118)、审计法律执行力度不足(107)、被审计企业职业道德缺失(92)、不完全独立性(74)。
三、民间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根据对民间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基础事件的认定,对其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目标行业再教育不足、缺乏对审计人员长效激励机制、缺乏社会和审计行业的信用档案以及个人恶习等属于源于内因,事务所行业准入标准过低、审计业对企业利润影响大、审计法律处罚强度小、审计法律执行力度不足、国家会计法规缺陷等源于外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民间审计风险,不仅要靠民间审计主体的努力,外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也非常重要。
1、审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对被审单位情况了解不够,职业再教育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分工细化使得被审计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如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经营环境、生产过程、机构设置、产品经销、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领导成员素质、违纪违法行为的历史、资产来源渠道等情况不了解,势必会增加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审计业务中的再学习和职业再教育至关重要。
(2)缺乏信用档案、长效激励机制等规避审计人员道德风险的制度。审计问题归根结底是审计业务质量问题,而决定业务质量的根本是审计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审计人员所面对的道德风险日益增加,这对执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事务所在制度上缺乏信用档案、长效激励机制等规避审计人员道德风险的制度,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加大,这一点从执业资格的数据统计中就能看出。
2、审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民间审计的不完全独立性。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的灵魂,只有具备独立性,民间审计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虽然我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已在形式和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员、财务、业务和名称上与原挂靠单位的脱钩,但全社会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和会计事务所间的过度竞争使得很多事务所仍愿意与原挂靠单位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不适当的联系严重伤害了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2)民间审计的行业准入门槛低、恶性竞争,管理混乱。我国整个民间审计行业呈现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状况,其直接原因是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业务分级制度,其直接结果是行业内恶性竞争、审计社会功能或审计执业质量受到严重伤害,其间接结果是数量庞大的被监管群体和花样翻新的违规手段令行政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恶性竞争—管理难度增加—管理混乱—进一步恶性竞争。
(3)各項经济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民间审计中,法律法规越明确越具体,注册会计师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的把握就越准确,审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小,潜在的审计风险就越小。但实践中,我国的会计和审计法律规定并不细致,一方面其不能使企业通过会计信息达到认识企业经营状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审计单位不能清晰地认识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都增加了审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民间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通过对民间审计风险的事故树分析可以看出,审计风险贯穿于民间审计事务的全过程,但风险又是可以避免和防范化解的,研究认为,作为政策主体的国家管理机构和作为民间审计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会计事务所应看到,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其职业自身发展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业界应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损失。因此行业监管机构、行业自律体系和审计人员自身都应该确立风险意识,进而完善相关规范和加大执行力度。
2、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事务所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会计事务所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和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不为眼前短期利益左右,追求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长远目标,建立员工长效激励机制、促进行业人员信用档案的建立,以期事务所全体审计人员自觉自愿的遵循专业标准。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职业再教育和考核
审计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强,具有高层次、综合性特点的经济监督工作,其工作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指导、约束和规范,及时再教育非常必要。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再教育体制,审计人员职业再教育应当包括适时的一般技术更新和对目标行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两者缺一不可。再教育也应保证不流于形式,其应合职业准入一样成为一个参与相关业务的门槛,严格的考核应是再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完善会计和审计的法律法规,加强各项法律的执行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这些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关于审计法律框架已基本完善。但同时还应看到,法律并不细致,在很多情况下笼统而缺乏实际指导性;法律执行上也缺乏执行力度,造成了违规者的一定侥幸心理;这些都需要不断完善。这种完善不但可以促使企业的有效管理,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民间审计风险。
5、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非常适用于民间审计单位。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业务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消除对民间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十分必要。事前审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客户方面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者方面主要有管理者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审计风险控制主要包括: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等。事后审计风险评价即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邹香.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04.
[2] 李玟胜.审计风向的成因与防范[J].经济问题,2004.03.
[3] 孙满.关于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