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立足“国家宪法日”开启芒市依法治市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继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刻认识宪法在推进依法治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包含了两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观点更接近于四中全会精神要求。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实际上通俗的说,也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201410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回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我们党得出上述结论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过程。被尊为中国法治三老的郭道晖老先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他回忆说:“1979年彭真同志复出,担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在一次和办公室干部谈话中,提到他坐过6年国民党的牢;想不到解放后,文革中,他又坐了9年半共产党的牢。他坐牢的时候就一直思考着这是为什么。终于恍然大悟:这都是党过去轻视法制、破坏法制所受的惩罚,否定法制也就否定了自己!所以,他一复出,就夜以继日地抓紧立法工作。在19796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创下了一次会议就通过了7个基本法律的空前纪录。

 

  国家级别的认识尚且如此漫长而曲折,地方的认识就更不容乐观了!新京报(新京报与优数咨询联合推出)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前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公众对宪法了解多少,结果84.3%的受访者未完整读过《宪法》,其中33.2%的人从未读过,51.1%的人读过但未读完,完整读完的人数仅占15.7%。这与笔者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是一致的。在笔者的随机调查中,没有一个人完整读过宪法!

 

  宪法号称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源头。无论公法还是私法,莫不是从此生发而出!列宁曾经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所以法学家又称其为人民的权力书。可是这张写有人民权利的纸如果不被她的人民知晓,不在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被遵守、执行,那对于人民来说它就还是一张纸!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要做到这一点,就对全社会的宪法普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立足国家宪法日推动芒市全社会普及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意味着宪法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进一步明确。也是在纪念宪法施行30周年提出两个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地处对缅开放前沿的边疆民族自治州的首府,芒市是德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发展所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向全社会普及、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社会,对于发挥法律规范作用,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芒市要落实依法治市首先是要在全社会普及宪法。坚持依法治市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市,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充分认识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树立宪法意识,把宪法精神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违法必究,坚守司法公正的底线。切实发挥宪法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和行为标准,明确了国家权力的分工和相互监督机制,保障和规范了国家公权力的正常运行。宪法中国家机构的设置被放在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章的后面,意示着国家机构的公权力来自于人民授权!而加强社会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需要每一个公民熟悉宪法、了解宪法。作为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更应当学好宪法,遵守宪法,真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曾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使宪法成为公民在其他救济渠道失效后的最后救济方式,宪法才会从纸上走到公民的心上,人民对他的真诚信仰才会实现。

 


  三、芒市宪法普及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芒市应以国家宪法日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丰富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依法治市培养丰厚的法治土壤。做到这点,以后我们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强化对各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的宪法意识要求。

 

  各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上的。这一特点使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要大于普通公民,因此,强化对各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的宪法意识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这些组织能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正向的示范作用,首先国家要有违宪审查制度,对组织违宪进行严格的审查,减少组织违宪情况的发生,才会在制度设计上迫使组织决策立足于宪法,使宪法起来,守法者才会起来,中国的法治社会也才会赢得未来;其次要使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建立守法必先尊宪的思想基础,宪法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无论公民、还是组织都必须在其框架下进行活动,这一点对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也是一样的!正如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划下了宪法红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各项国家治理体制都有明确、良好的法律规定,在国家治理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使国家达到法治的状态。只有各行政机关、组织、机构、法人确实奉行宪法至上的宪法意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可能真正实现。

 

  2、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培养。

 

  国家公职人员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是国家法治的窗口。如果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脱离了宪法要求,那么传递给社会的信息就是有法不依。近年来为什么国家花在维稳上的经费甚至超过了军费开支?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不强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培养是提高芒市依法治市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在国家公职人员的心目中建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宪法不仅是人民的权力书,更是公权力的边界线,每一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必须明确这个边界在哪儿?越界了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只有绷紧了这根弦,宪法意识才真正在国家公职人员的心目中建立起来。其行为才能与国家意志紧紧结合起来。其次要建立违宪责任追究制度。国家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而地方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培养除了引导,还有责任追究!只有建立起明确的违宪责任追究制度,才会使宪法意识在国家公职人员脑海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使他们遵守宪法成为本能。

 

  第三、全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培养。

 

  依法治国这个宏伟蓝图如何绘就,讲得很清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这些权利如何从纸上走下来,走到人民的心上,关键在于宪法的保障如何落实。正如所言,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法律的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社会就不可能成为法治社会。

 

  要使人民的权力书成为人民手中的有力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利用国家宪法日这个载体,对全社会成员进行宪法普及!

 

  在这一天,可以向社会发放宪法宣传材料;开放法院让市民参观,让普通市民了解法院受理案件流程;开放法庭,设计模拟法庭,审理典型案例,用生动的庭审实景教育市民,维权的有力武器就是遵守法律!开放政府职能部门,让市民了解政府办事流程。真正使宪法意识深入人心,确实实现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只有这样,宪法才会走进人们心中,指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宪法意识,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法治社会的基础才会夯得牢实。

 

  作者:王宏宇 来源:文化产业 20152

上一篇:税法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改革差异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下一篇:浅析建设法治中国回归宪法的历史与现实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