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政策含义

  当前分享经济的实践与理论中,有一奇异偏向。其表现是,只强调闲置资源利用这一含义,而对使用而非拥有这一本义闪烁其辞。这不是偶然的。同是利用(使用),闲置资源利用主要涉及资源配置;使用而非拥有可能涉及利益分配。二者分别正好是新古典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的重心,前者的切入点是客体,后者的切入点是主体。本文着重探讨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即它对主体利益的影响,进一步推论,按照共享发展理念发展分享经济,对中国(而不是美国)实现利益包容应有什么样的政策指向。

 

  一、分享经济议题设置的问题意识

 

  经济学的问题意识,按其侧重重心的不同,可以分为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两类。前者可称为斯密问题,后者可称为李嘉图问题。以斯密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的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李嘉图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学(包括新、旧制度经济学)。对分享经济来说,闲置资源利用,主要是一个斯密问题(配置问题,即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最关心的是资源如何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使用而非拥有,主要是一个李嘉图问题(利益问题,即主体与主体关系问题),最关心的则可能是谁能从分享中得到最大利益。

 

  从利益关系角度认识分享经济,首先应回到这个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即李嘉图问题。李嘉图认为,利益分配是政治经济学(区别于斯密)的核心问题。劳动价值论在其古典含义中,含有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价值,而不是资源配置决定价值的意味。

 

  在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中(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甚至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无论左右,在这一点上都相对一致。例如,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从根上否定效用函数这一概念。理由与传统政治经济学一样,都在诟病效用函数表现不出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往轻里说叫利益博弈,往重里说叫阶级斗争)。因为效用最大化,没指明生产方中哪个要素主体获得利益多,哪个获得利益少。分享,表面上是资源分配,背后却是利益分享。

 

  对利益的改变,如果没有一个基础的说法,遇到实际问题,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甚至上层建筑,都会出现不适。比如,对专车治理来说,有政府部门可能就会认为,只有顺风车才算分享,而约租车因为有利益回报因此不算分享。可见这个问题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因现实问题引起的,与具体规制对应的制度经济学利益理论就还没讲通。再比如,按大陆法系的物权法,使用而非拥有不能成立,因为资源归属于我,利用还是不利用(甚至浪费),拥有者具有随意支配权(滥用权),滥用资源并不违法。分享经济虽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于法无依。等等。可见,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学究兴趣,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解

 

  () 分享经济的价值论

 

  1. 对应按使用收费的使用价值

 

  利益的基础是价值,因此利益理论的起点应是价值论。使用而非拥有在价值上对应的是什么?“使用而非拥有直接的意思是转移使用权(accese),而不转移拥有权(ownership)。可以认为,拥有对应的是(交换)价值,使用对应的是使用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正好是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二重性。只有政治经济学区分价值与使用价值,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并不区分二者。但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价格是同一个价格。

 

  从这里开始,分享经济就不一样了。因为使用而非拥有对应的技术和经济现象都把价值与使用价值分开了。在技术上,云计算模式讲软件即服务(SaaS)时,不是按软件的价值收费,而是按使用收费,即按使用价值收费。在经济上,云服务模式,讲产品免费,服务收费。服务也是指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异的情况?我认为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工业生产力与信息生产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生产力下的产品在使用上,不可复制(指不可非排他性使用、非竞争性使用);信息生产力下的产品在使用上,可以复制(技术上可以非排他性使用、非竞争性使用)。在工业生产力条件下,实物资产只能使用一次(如实体房子),如果出让使用权,只能收一次租金;在信息生产力条件下,无形资产(如苹果、百度的开发工具),可以让无数人同时反复使用,可以从不同使用者(APP开发者)那里收取租金。租金就是使用费,如果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租金只能收一次,价值的现期收益与使用价值的现期收益是对等的;如果租金可以反复收,价值的现期收益与使用价值的现期收益就不再对等,反复使用这种意义上的分享,就会带来大于价值的现期收益。因此,分享的价值论与不分享的价值论就产生了不同。

 

  可以这样理解其中的机理。与拥有对应的价值,是一系列使用权利束的总和。比如,一幢房子使用期限是70年,假设总收益是70年租金的总和。每一年的租金(使用费),我们称为一个使用权利束,房子拥有权的收益就等于70个使用权利束的收益。但在分享经济下不是这样算的。使用权利束是可伸缩的。比如,阿里巴巴的虚拟商铺与柜台,有多少人使用它,就有多少使用权利束。但这个权利束集合,不是一个定数。可以是70万人使用、700万人使用,也可以是7000万人使用,使用的权利束是可伸缩的。相当于70年产权的房子,使用的当期收益,可以乘70万、700万、7000万倍不等。这意味着使用价值的现期收益,由于非排他性的复制,而变得与价值的总收益不再对称。

 

  2. “按使用收费对应体验

 

  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对应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对应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如果使用由于复制而具有非排他性,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现期收益,就不再与价值的总收益对称。

 

  具体劳动,在分享经济中,对应的是APP们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这种劳动创造的效用,在于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这部分对应的价值,可以是一种相对于交换价值的溢价。交换价值(P=MC)与其溢价(AC-MC),不同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是创造性具体劳动的结果。

 

  分享经济可能使劳动者除了提供对应(无创造力的)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外,还可能提供对应(有创造力的)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劳动者创造性的发挥,为在利益上分成打下基础。

 

  3. 分享使用的价值论

 

  当把分享使用资源这一客体角度转向主体角度后,我们会发现,分享经济将来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到更高的具体劳动(俗称创新)的演进。

 

  借助创新,分享经济中会出现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的否定之否定。在定量上,就表现为差异化服务带来的溢价。例如,在APP中,对生产资料的多次复用、多元化使用,带来创造性价值的发挥。

 

  () 分享经济的产权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利益的进一步的框架是权利框架。例如,制度经济学可以认为是为权利制定的游戏规则的大杂烩。

 

  1. 所有权内核二分

 

  把价值与使用价值这种从商品客体角度归纳的二元特征,转化为权利的二重性,就是归属权与利用权二重性。使用而非拥有中的拥有,对应的是支配权(Ownership,归属权);使用对应的是使用权(Accese,利用权)

 

  工业时代的产权论,往往把拥有权(支配权)与使用权合并为一个权利,通称为所有权(常常把支配权称为所有权)。有的理论把使用权当作拥有权的一个子集,我们应认识到,这里没有明言的一个预设前提,是二种权利的当期收益对称。使用权的问题,被当作租赁权的问题。

 

  刚才讲过,在分享经济中,拥有的当期收益(不分享,只供自己使用一次)与使用的当期收益,是不对称的。与传统租赁权相比,按使用收费出现了分化,一次性使用(排他性使用),是按使用收费,其特点是不管使用效果如何,都要向拥有者付使用费(例如向小贩租实体的房子,不管小贩赚不赚钱,都要收租);而复用式使用(非排他性使用,如网商使用阿里平台,不影响其他网商同时使用),将可以发展为按使用效果收费(例如,苹果对APP的策略是,不赚钱的不收租金,赚钱的才收租金)。后者的不同在于,相当于小贩租住后,视其效果(是否赚钱)来决定是否收取使用费。

 

  2. 资本与劳动关系的逆转。

 

  如果说,协同消费意义上的分享经济,还只是交换关系;那么,像苹果、阿里巴巴这类分享平台、工具等生产资料(而非闲置资源)的分享经济,就应深入到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中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新型关系来看待了。

 

  在传统经济中,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资本专用性决定了生产资料只能在产权主体内部使用,而分享经济由于生产资料(如开发工具)可以非排他性使用,因此生产资料可以分享给不同的产权主体使用。例如APP开发者与苹果公司不是同一个产权主体,但可以分享使用苹果公司的平台与开发工具。

 

  资本可复制,从利益关系看,会导致资本稀缺性的流失,导致资本及其主义的地位下降。《零边际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预言,2050年,协同共享很可能在全球大范围内成为主导性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体制将丧失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没落并非由敌对势力所致,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内部架构中存在的矛盾,加速了它的灭亡

 

  资本可复制,从经济角度讲,首先是其具有同质性、通用性,适合各个不同的APP劳动者使用。但劳动却难以复制。因为更高的具体劳动(创新),在一对一条件下,复制它并没有多大意义。一对一的劳动复制起来缺乏意义,这就好比,孩子出于习惯,喜欢吃母亲做的菜,复制这位母亲的菜,并不能使吃惯自家菜的别人家孩子认同同样的口味。

 

  资本可复制,而劳动不可复制,从长远看,将导致二者地位的此消彼长。以物质资本投资为导向的经济,不仅仅是由于生产过剩而使资本陷入流动性陷阱,更会因为稀缺性的流失而雪上加霜。新兴的知识经济也不仅仅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成为新的方向,更是由于知识与劳动的结合,形成更贴近消费者的个人知识,而在个性化时代成为财富权力的主要来源。

 

  3. 分享经济将导致分成制:在一次分配中实现风险与收益共担的公平

 

  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拥有者与使用者一般是雇佣关系,使用者只是拿工资的劳动力。但分享经济中的拥有者与使用者是分成关系。使用者在拿到相当于工资的劳动力报酬之外,还可以获得对应剩余的分成。例如,苹果商店模式中,劳资分成比例中七三分成,APP开发者得大头。

 

  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使用者,之所以在一次分配中就可以参与分成,对分享经济来说,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外提出的分享经济理论,包括私有制下的分享经济;公有制下的分享经济。共同特点是就分配谈分配。威茨曼的分成制,仅适用于滞胀条件下,一旦经济复苏,资本重新变得稀缺,分成就不再具有条件。除本分成制虽然符合共享发展理念,但其分成缺乏先进生产力和创新作为基础,因此容易流于空想。

 

  二是当前互联网条件下的分享经济中的分成。它的分成不是从分配角度,而直接是从生产角度提出的。分成是因为拥有者提供平台,使用者提供创造性劳动(利用人力资本提供增值应用服务),二者都具有资本的地位而形成的。我过去提出的知本家,就是指具有知识资本的劳动者。在互联网分享经济中,一线劳动者比拥有者更接近顾客,在利润和溢价中形成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其具有的个人知识成为分成的现实基础。

 

  产权的拥有与使用二分,非常适合高风险、高收益条件下的拥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因为产权的拥有方一旦分享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在平台与应用分离的新业态下,可以同使用者谈判分担风险与收益。这也是分成得以成立的条件。

 

  三、分享经济的政策指向

 

  分享经济从闲置资产利用角度,可以导出对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以至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支持,但这不是侧重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本文分析重点。我们重点从利益角度,分析一下分享经济的政策指向。

 

  () 分享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

 

  发展分享经济不仅仅有利于资源节约,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促进共享发展。分享有别于共享,在于分享不是一种慈善行为,而是一种商业行为。认为只有不以赢利为目的才算分享经济,是不符合实际的。作为以租代买的分享经济,按使用效果收费的租,毕竟也是商业性的。但是,同传统商业不同,分享经济必须以共享资源为手段,因此它客观上与共享发展具有相同的方向。

 

  () 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先富与共富的统一

 

  第一,分享经济通过平台免费和增值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普遍服务与商业竞争结合起来。虽然分享经济提供类似普遍服务的功能,如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开发工具等,主观上不是为了公益,而是为了赚钱,但毕竟在客观上为劳动者提供了共同富裕的机会。或者说,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它必须以提供共同富裕的条件,作为自己获益的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已优于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模式。

 

  第二,分享经济强调使用而非拥有,不必凡事都要问姓社姓资(即非要问谁拥有),而把重点放在谁能实际利用资产,非常符合中国特色实践。中国古代的租佃分成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都是使用而非拥有的典范,互联网使中国古代和当代的使用而非拥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有利于先富与后富矛盾的统一。

 

  第三,应当引导国有企业以提高知识资产占比,推动生产资料分享使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分散经营风险为切入点,实现普遍服务与商业竞争的结合,在高风险高收益条件下实现保值增值。在这一点上,实行普遍服务与商业竞争分类管理的中央企业,实在应向实践分享经济的企业好好学习。

 

  () 发展分享经济有助于双创和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通过生产资料(知识工具或闲置资产)分享,使更多的人获得分享重资产,从而参与轻资产运作的机会,大大提高创业和创新的节奏和频率。

 

  第二,有利于经济包容。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利于增加经济的包容性。促进机会公平、社会流动。特别是分享机会有利于在一次分配中实现公平,大大减轻了国家二次分配的负担。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中国社会加速走向城市化,公民收入差异越来越大。协同共享可以极大缩小收入差距,有利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地发展。

 

  第三,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方面,分享经济中,拥有者与使用者是分成关系,劳动者通过分成,改变了劳动力单纯获取工资的地位,加入到剩余价值的分配中来;另一方面,劳动者作为使用者,分成靠的是创造性劳动而不是转移支付、二次分配,更有利于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创造条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文丝毫不涉及分享经济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不代表这个方面不重要。只是想以此说明,现在许多流行的分享经济说法,是有偏的。发展分享经济,也可以从共享发展理念这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合在一起,才更加全面。

 

  作者:姜奇平 来源:中国信息化 20164

上一篇:政治经济学论文怎么写_政治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好
下一篇: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