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更须普降甘霖
发布时间:2024-03-03 09:02  

  为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湖北省新出两项优惠政策:3年服务期满且表现优秀、并愿继续留在农村任教的“资教生”,由省教育厅出资选送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每人每年下拨5000元专项补助和奖励资金(3月12日《中国青年报》)。这条新闻使笔者想起自己“遭遇”的一个故事。


  作者:龚明义


  师范毕业的唐同学升任家乡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几年前的一个春节镇财政不给钱,学校发不出工资,而全校教师又都指望工资过年。他经镇领导同意后“见义勇为”,找市里一个有钱的亲戚借到几万元,给大家发了过年工资。但事过多年,直至撤乡并镇财政上一直不还这个账。有个法官朋友建议他到法院告状,没想到官司打赢了,镇财政所长还的却是一句令他心寒的狠话:“你不告我还好说,你到法院告了,我一分钱都不还你。”这位副校长将法院判决书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请我疏通关系讨要欠款……


  今年召开的“两会”,委员、代表所反映的情况说明,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出现下滑趋势,农村教育质量也几乎跌至低谷。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则是公认的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低。其中,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得不到基本保障,与城市基础教育设施投入的天壤之别,这为城市学校从农村学校挖走大量优秀教师提供了助力,也为青年大学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埋下基础。如此出现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所讲的“乡镇学校最年轻的教师也有48岁,而乡镇学校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寥寥无几”,也就不足为奇。


  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比重远远超过城市,农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主力。但据《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农村教师普遍反映,除了历史原因出现的拖欠工资外,至今依然不能与县城教师同工同酬(更不用与大中城市比了)。在一次座谈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向记者说:‘我曾经悄悄到某县的一个农村中心学校看,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学生宿舍也没有玻璃。我跟校长说,用报纸糊上也行呀。校长说报纸糊上就看不见光了,塑料纸透光可学校买不起。’”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首要问题是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木板”,即公平合理地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消除城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业务学习待遇的天壤之别,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湖北省这种鼓励“资教生”扎根农村教育的应急政策,虽然出发点很好,但大量类似政策的实际效果告诉我们,它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鼓励一个,打击一片”的副作用。这样的政策不可能持久。对农村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普降甘霖,让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享受到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待遇,这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长远之计。本文来自《中国农村教育》杂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