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现代教学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领头学科。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深奥、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有广泛的生物学和化学等基础,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掌握现代生物化学教学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新生代的成长,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已不同于上一代学生。如果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为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就必须对现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良,探索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之路。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改革的目标始终都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好利器。
二、现代教学理念及方法
1.经典案例教学法。经典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是将现实生活和行业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耳熟能详的实例,将专业问题带入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经典案例教学法始于19世纪的法学教育中,而后因其教学效果良好,被应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过程[3]。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呆板的课堂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并不强调学生的单纯记忆,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工作。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其基本概念抽象、过程繁多,学生学起来略感吃力。但考虑到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具有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因而,尝试结合典型实例进行生动、具体和深入分析,并充分揭示实例中所包含的生物化学原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酶的抑制作用时,通过“有机磷农药为什么会让我们中毒”、“磺胺类药物如何治疗疾病”、引出酶的不同抑制类型。讲解脂肪酸时,通过“婴儿奶粉中为何含有EPA和DHA?EPA和DHA有什么作用?”引出脂肪酸在人体营养中的重要作用。讲解蛋白质分解代谢时,可通过“什么是急性胰腺炎,为何急性胰腺炎会导致死亡?”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正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化知识的有用性,而且为后续课程作了铺垫,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
2.随机进入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RandomAccessInstruction)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理解或者解释现实世界。由于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情不同,获得的经验也迥异,所以每个人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角度有所差别[4]。我们应该承认也必须承认这种差别,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知识传递下去,而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生物化学。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应该说,随机进入教学更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也更加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学习者在多次进入后将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真正而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前给学生预先布置作业“生活中的蛋白质”,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去理解、认识蛋白质,并利用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走上讲台,模拟教师进行授课。你会发现,参与者进入蛋白质专题的角度非常多样:“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对比”,“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与血红蛋白”,“萤火虫发光的秘密—荧光素蛋白”,“角蛋白—高等脊椎动物的保护层”等,通过小组交流,参与者会从不同角度对蛋白质有一定认识,以此为契机进行授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那么,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情感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所谓情感教育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近几年教学实践来看,笔者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任课教师的授课风格有很大关系,往往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育仅仅将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列为教育目标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学术权威,忽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导致学生从内心产生排斥力,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情感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应该成为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批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在课间或课下多参与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就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金的“和谐”教学思想,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都体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与体会
通过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特别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生物化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应用的重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课堂教学不仅不需要教师通过点名、课堂提问等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到课率,大部分学生还开始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并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以解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内容。特别是学生通过模拟课堂,亲自动手来采集信息,利用有效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明显增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通过搜集整理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课件制作、模拟授课,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使专业教育能力(如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反思能力和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进课程的能力)得到提高。(3)建立了师生之间积极、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生愿意主动找教师探讨问题,交流内容甚至延伸到对前途、生活的看法,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就可以促使形成和加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不断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以保障教学效果。
第2篇:从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在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中,生物化学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其原因在于这一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且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所以,在以往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时,死记硬背是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因此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这就使得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所以,在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生物化学和临床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但由于其知识的抽象性、宽泛性,一度成为让学生头疼的科目之一,“生化、生化,生而难化”也成为了大家对生物化学的印象。然而,随着生物化学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其重要性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方法进行全面改革,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1生物化学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分析
在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常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印刷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其对生化课程的相关学科也做出了规定,主要是包括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以及儿科学等,上述学科均在一定程度上含有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生物化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学主要适用于诊治各种疾病,所以,在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服务和帮助。但是截止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生物化学的地位一度被忽视
在部分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仅仅被列为一门考查课,所以其课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在医学院校三年制的全部教学计划之中,仅仅在第二学期安排有生物化学课,并且往往是和病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英语、局部解剖学以及计算机等课程同时进行。其中,由于英语和计算机均属于统考,所以课时往往较多,这就致使生物化学的课时被进一步缩减,所以生化课程的教师往往难以有效地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这就会直接影响生化课的教学效果[2]。
2.2教材内容更新慢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较慢,其中以朊病毒、基因与基因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基因诊治以及肿瘤标志物等的内容的更新速度为最慢[3],这就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生物化学的课程学习难以与临床实践需求相适应,所以必将会影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3课程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由于涉及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多、抽象、难以理解等现象,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困难,而且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的出现,需要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丰富。
2.4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不足
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强。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验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因此,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相应的对策分析
3.1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
截至目前,生物化学的相关教材的版本相对较少,且其更新也较慢,所以,要鼓励编写者及时地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并要督促生化课教师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案,避免一味地套用传统教材,要及时地依据教材更新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基因组、肿瘤标志物、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基因的诊治等重要内容时,要注意联系临床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能够为学生顺利地过渡至临床见习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3.2统一教学大纲
截至目前,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课时数不尽相同,这一课程所占据的地位也不相同,表现为一些学校将生物化学课程作为考查课,而另一些学校则将这一课程作为基础课。所以,要及时地设置统一的课时标准,配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安排医学院校中的生物化学课程的课时数、教材等内容,以及时地规范医学院校中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升其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3.3重视学生反馈并开展集体备课
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反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4]。同时,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会,并鼓励教师积极地发言和讨论,交流自己在生物化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针对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积极地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确保教师能够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提高生物化学课的教学效率。
3.4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化学教师平时备课时要注重病例的收集和疾病相关生化知识的积累,多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实现生化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一。另外,要充分利用来自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师临床知识丰富的特点,采取集体备课、钻研教材、互通有无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
3.5加强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相关疾病知识的联系
深入地开展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要在引导学生充分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联系临床医学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5]。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联系临床,比如,教师在讲解高血氨、氨中毒等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地扩展到假神经递质学说,同时也可以联系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地融入胺、硫醇、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等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入还原酶与他汀类调脂药的作用机理等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将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维持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物化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6]。
3.6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7明确教学要求,完善学生考核管理
改进考核管理办法,将学生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两项考核结果组成。日常检验实践成绩根据学生检验报告进行评定。教师在实验考核前宣布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甚至包括实验结束试管的刷洗的评分;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编写方法学实验设计,教师审核过后自行配置试剂,并进行实验,做出实验结果报告。通过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扎实的操作基本功。
4结语
在各个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中,专家和学者已经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所以,近年来,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实效性不断地增强,其在医学院校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在临床工作中,伴随着生物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难以有效地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地与临床学科相联系,以此为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切入点,进而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充分联系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以不断地优化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优质的教学成绩。
综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探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