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0:26  

华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导读: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质量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有许多新的理念提出,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和“6西格玛管理”等。这些优秀的质量管理理念也不断深入各个企业,被企业接受,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企业中,华为是一家真正做到了全球化的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企业中独树一帜,为人们称道。并且华为是从一家二十多年前的小企业发展过来的,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中国新兴企业的典范与标杆。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深入分析现代化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

通过对华为公司深入研究,可以把华为的管理核心内容总结为5个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现在很多企业制定了“达到客户期望和要求”类似的政策和规定。但是,很少有企业会认真用心地去提升对客户的需求或期望的理解。而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追求。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是华为公司的愿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是华为的使命。以上两条作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被反复强调给企业每一个员工,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培训时都必须认真学习体会并谈论感想。员工在工作中也不断地寻求客户新的需求,不断寻找和实施质量改进的机会和有效的改进活动,不断强化“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使得“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满意度在华为管理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华为已经找到了照亮这个世界的路,而这条路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对比当前大多数依旧以自身技术水平位重点,以技术研发为导向的企业,华为已经走在了前面。

2、建立在数据和记录上的管理方法

任正非在企业内部反复强调“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管理方法,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基于数据和记录的管理模式,大多数仍然根据意见和假设来做决策。在华为,不管是客户信息、项目信息还是产品信息,一切数据都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和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上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并进行管理。

华为公司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各种IT管理软件、IT办公系统应用在了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水平在国内的企业中领先,而且使用的信息化软件大部分都是华为自主研发,建立了一个面向全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90%以上的行政和业务都可以在这信息化系统里面完成。在全球的所有华为机构,华为的员工都能享受到这个系统的服务自主创新。华为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企业管理的有力支撑。

3、重视流程

华为十分重视流程管理,认为一切业务运作都是流程,把流程管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常抓不懈,持续进行流程再造和持续优化。在日常工作中,流程与IT管理部派人支持华为各个部门和跨部门的流程优化工作。华为还曾在IBM的帮助下进行了“集成产品研发流程(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项目,打通和整合各个部门的协作(市场、销售、研发、工程、生产、服务支持等)。

“IPD”项目的核心就是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流程重整主要关注于跨部门的团队、结构化的流程、项目和管道管理。在结构化流程的每一个阶段及决策点。由不同功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协同工作,完成产品开发战略的决策和产品的设计开发通过项目管理和管道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地得到开发。

4、强调合作

华为强调的合作,不仅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还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合作。不仅要求企业内部合作,还要与竞争伙伴合作。

在企业内部,贯彻华为公司上下的“狼文化”不是凶残,暴躁的文化,而是强调团结合作,“群狼战术”的文化。“群狼”默契配合,齐心协力,勇敢拼搏,合力奋战,无往不胜。“狼文化”所营造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促使华为爆发了强大凝聚力和生产力,推动了华为突飞猛进及效益的与日俱增,成就了华为的宏伟大业。所以说“狼文化”是强调“狼群”合作的文化。

在企业外部,华为要求与竞争伙伴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不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任正非号召企业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友商合作,成为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所以现在国际大公司认为华为越来越趋向于是朋友。

5、要求主动管理

华为公司时常主动去做那些一般公司常忽略的事情,强调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再去救火。

华为始终活在危机中,不断喊“冬天来了”。企业要求员工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自从《华为的冬天》问世后,这篇不是案例的文章便成了许多企业家、学者研究的典型案例,尔后借着媒体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现代化企业思维——华为内训第二章管理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华为内训》,作者黄继伟,阅读本书您将步入一个炫目恢弘的商业世界,由此洞悉华为内部独特的管理经营机制。我将分享第二章管理部分的其中重要的内容,管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管理,使得华为从一个粗放型的技术型企业变成了一个技术于管理兼顾的高科技公司。

1、大企业更要做好时间管理

企业应该把时间管理单独列出来,把时间管理当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来对待,建立起科学而明确的时间概念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效率和效益。

华为公司提出了七大时间管理法则: 一、自省法则 。员工罗列一份时间消费清单,以此来追踪自己的时间消费情况,并主动认识和规避各种不同的时间管理不善的现象。 二、目标法则。 华为公司特别制定了符合SMART(要具体)、Measurable(可度量)、Actionable(可实现)、Realistic(结果导向)、Time—based(时间限定),这个标准强调了进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态度。 三、方圆法则。 华为人在处理某项工作时,会制定可行性的计划,设置好计划的关键控制点。 四、四象限法则 。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分清主次,设定不同等级的工作优先权明确工作排序。 五、精简法则。 运用SWOT法则优化工作流程和细节。 六、韵律法则。 掌握工作韵律和节奏。 七、80/20法则。 将80%的时间做20%最重要的事。因为20%的最重要任务能够创造80%的业绩。

? (时间管理概念越来越被重视,意识因为越发注重工作效率了。而是因为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可量化衡量了。当工种相似做的事情也相似时,完成任务的耗时与质量成为了其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

2、做好目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目标管理,先制定目标,再进行工作。目标的制定并不是一个总结性的、滞后性的结果,而是一个具有指导和牵引作用的重要力量。华为针对目标管理,制定了SMART目标管理办法。

SMART目标管理拥有五个最基本的原则,分别是一、 Specific(要具体) ,指的是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出现模凌两可或者含混不清的目标。二、 Measurable(可度量) ,指的是要求制定的目标有一个具体的可衡量的标准,公司要制定统一、标准、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三、 Actionable(可实现) ,任何制定的目标都是可实现的,我们要跳起来摘桃子,而不是跳起来摘星星。四、 Realistic(结果导向) ,绩效指标应该和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五、 Time—based(时间限定 )目标的一个约束条件,缺乏时间约束的目标没有意义。

(可实现:我们在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把目标定的很高,往往到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或者没完成。久而久之你的执行力也会下降,满足感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吧目标细分,而且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3、流程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管理优化的阻力在于,小公司的习气还残留在身上,自己的思维于操作商还不能完全职业化。相比于西方公司,我们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运作与交付上的交叉、不衔接、重复低效、全流程不顺畅现象比较严重。

管理上的薄弱和缺陷导致了华为扩张时期的成本浪费。华为通过IBM引进流程管理。华为的流程管理实际上从方法论上确立了规则,即“ 流程的核心要反映业务的本质,还原以后,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流程管理或者说流程建设不仅仅是吧那些管理者或者公司的代表们解放出来,更是把华为内部所有人都解放出来。在流程中找到精准的职业定位。

(多部门协作及跨部门的业务,如果补考流程制度去规范责任,只会反复的做事反复的出错反复的说嗯题跟自己没有关联。这就把事情做对是质量免费一书里面提出的里面(包含对目标去生产))

4、用 末位淘汰制 来确保优胜劣汰的法则

想要公司内部具备活力,就要引入竞争机制,给企业里的每一个人制造生存的压力。通过内部考核和淘汰制度,激活队伍的活力和竞争意识,同时危机感有助于人们保持专注度和上进心,

5、组织结构大变革

我们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再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的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拥有资源的人来只会战争、拥兵自重。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华为建立了扁平的矩阵结构管理机制。一个 表态结构 、一个 动态结构 、 一个逆向求助系统 的组织结构。

(矩阵结构的管理的优势,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阶段性的可以调整。不会因为一时的变化而变化)

(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拥有资源的人需要的是提供支持,而不是用来只会战斗。拥兵自重,这四个字道出了决策的边界和底线)

6、绩效导向制度

华为再干部评价体系上,强调贡献, 用贡献来衡量绩 效。在各层上下级主管之间要建立 定期述职 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华为公司也通过绩效考核的管理强调了以结果的价值导向,建立了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不断设立目标,不断进行问题的反馈,这样就有效提升了业绩,实现了绩效改进,也促使员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华为的人才考核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做了多少工作,并 产生了多少实际的价值 。只有做出了业绩,才会有机会获得晋升。

(能力和潜力,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也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对于团队来说,尽量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事之一。绩效考核导向也应该与之配合)

7、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

对人负责制与对事负责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对人负责制是一种 收敛 的系统,对事负责制是一句流程及授权一级有效的监控,使最有明白人具有处理问题的权利,是一种 扩张 系统。

对人负责制 的问题:一、管理中出现了很多不必要也不重要的环节,员工们缺乏决断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事事都要请示上级,都要征求上级的同意,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二、容易滋生派别主义和利益团体,会形成自己的利益圈子,无辜增加内部的编制,不能给企业带来增值行为。

对事负责制 :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选择全,让员工工作更具效率。只要不是涉及一些重大利益的事情,员工完全可以在职责范围内予以解决,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对人负责”其实是建立在对企业领导人“无所不能”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者为了树立权威,为了更好的控制企业。会给员工施加一种管理压力,让他们顺从自己的权利去行动,并且唯命是从。这种制度在创业初期,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不可忽视,并且确实可以起到拉拢和引导他人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流程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员工的素质要与工作岗位相匹配,而对事负责的管理理念,员工敢于犯错并从中得到“机会教育”式的成长,也是对个人素质的一种提升)

8、成本控制比市场扩张更有效

在公司高速发展时期,公司要控制好成本,而降低成本绝非仅仅在产品质量、人员薪酬等方面下功夫,还要在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上面挤压水分。公司要建议严格的 财务预算和审核机制 ,将一些不必要的内部成本消耗去掉。

华为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品德纳入到干部考核和选拔体系中。其次查看劳动投入产出比,各部门合理定制有绩效目标。最后在成本控制上加墙效率的提升。

9、把握好公司的现金流

现金流的重要作用:就是在竞争中的抗打击能力,只要现金流充足,那么企业的生存能力就可以得到保障,即便遭遇危机,也能安然度过。

(一个企业做好,现金流、沟通、系统、法律、产品等方面,都要让其健康良好的运转,企业经营就是一项工程)

10、用高效的执行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干部需要具备三个方面能力, 成功的决断、正确的执行力、准确的理解力 。第四种是 人际能力 。

任正非提出了“ 上层做势,基层做实 ”的口号。华为分为中高低三个层级:高层人员负责做好企业的蓝图规划和战略制定工作,为员工提供行动的动力和指南;中层干部护照职责是制定规划和任务;下层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将上层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完全付诸具体的行动当中。 将执行力进行制度化。

? (所谓的高层做决策、中层做管理、低层做执行。决策与管理的好不好还要看低层、看一线、看终端)

? (执行力强的人不少,决断力强的也不少,但能长期坚持执行力强的人不多,正如长期能成功决断的人不都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长期执行力强容易做到,需要虚怀若谷的心态;而保持长期成功决断的人不容易做到,需要更高的智商、能力、魄力等。提升执行力需要外部的压力,更需要自我的约束)

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论文

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论文

目前,随着我国稳健型货币政策的不断深入执行,各行业之间的无需竞争的加剧,产能过剩现象的严峻,市场需求的逐渐放缓加快了现代企业的产品流转速度、资金回流速度。微利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生产型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处于发展的低谷中。很多生产型企业都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来努力挖掘潜藏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提升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价值链作为增值的目标,通过精细化采购、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物流、精细化服务等多环节内容融入到成本管理思想中去。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根据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特点,从全价值链的角度着手,从供应链开始,直到产品的售后服务成本,以此来谋取产品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生产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产品的设计成本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价值链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源头。设计成本在企业的整体成本中的比重较小,但是设计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对产品的生产、营销、生产成本、售后服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企业要想降低成本,一定要从产品的设计成本开始抓,提升产品设计人员降低成本的意识、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对企业设计成本的管理。在这方面,日本的丰田公司在精细化产品开发体系中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标准化设计。例如:丰田公司对具体部件的开发计划、制图、详细的生产流程等都有着标准化的程序,这为今后设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在我国的生产企业中,设计程度的标准化还有待提高。

(二)缺乏对市场波动的正确认识及对存货的有效控制

在生产企业的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及库存成品所占的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对于存货的管理对成本的降低有着积极地作用。如果企业的库存量过多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管理的实施,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效的供应链,以此来提升库存周转效率,不断降低库存水平。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物流及仓储部门说"来料不用、用料不来"、销售部门说"急需的未产、已产的不急需"、生管计划部门谈到"已计划的经常变动、未计划的经产插单"等等不一而足。

深圳华为作为我国的知名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十分精的将准时制对生产进行控制,将原材料、各种生产配件、库存商品等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人工、能源、材料、物流成本等的节约,并严格按照了客户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生产、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把控、售后服务等工作,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各环节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生产企业中在降低存货规模、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预测的准确度、改善物料的计划、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库存物资的优化管理、库存成本的节约、待料成本的降低等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生产企业在存货成本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对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审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发现存在着较多的资源浪费,例如:搬运的浪费、返工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生产过量的浪费、加工的浪费、管理的浪费等。那么,如何能够在现有的管理工具下有效的识别这些浪费将是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具体实践。但是,目前,很多生产企业并未完全对这些浪费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缺乏对关键点的有效把控。

(四)缺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改进会发生增量成本,但是,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将大大减少返工、顾客支持、维修等成本,企业也会因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升而在顾客心中建立了较强的质量信誉,也能为企业业绩的提升奠定基础,在为企业提升销售额的同时带来价值的增长。但是,很多生产企业多年来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为企业成本降低带来的益处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受其生产规模、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产品的质量疏于管理,使得质量不断下降,也增加了产品的返工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例如:有的企业对质量分析工作还不完善,质量管理的培训体系还未落到实处。

二、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优化流程,将问题消灭在源头

充分认识到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存在变动及不确定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明确对未来的预期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因此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不确定性的工作当中去。市场不断发展,产业分工、公司内部管理不断精细化,让每一块业务交给更专业的团队、人员来处理,整体效率才会最高。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唯一手段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满足客户,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客户的需求不存在变化或以极高的库存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源头不在于客户的需求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而在于我们自身是否有满足客户不断变化和波动的需求的能力。

(二)分析价值流,降低物流成本

生产企业必须对制造工序价值流进行梳理和分析,部分企业生产工序中的不增值环节经常交缠,例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并没有将空间与路线的连续性问题考虑在内,造成制造过程中产品的流转、搬运等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物流存放的区域并没有充分考虑物流的路径,造成物料搬运中的浪费及效率的降低。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线路精细化布局的思想重新规划工艺布局,实施布局的优化与改进,以此来实现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的目的。

又比如,很多生产企业的仓储物流比较传统,企业为每一个生产车间都配置了二级库房,车间根据生产情况的需要,从一级库中将零部件领到二级库中备用。这种库存管理的模式不仅占用了空间,降低场地利用效率,同时还造成了库存的浪费。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成立专门的配送中心,根据各车间生产的需要进行零部件、原材料的配送,将大大降低资金的占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三)推进全员设备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看,现代生产企业必须大力开展全员设备维护,减少设备的故障损失、消除故障的发生,从发现设备故障的缺陷、消除问题等方面着手,实施全面的设备管理。例如:对设备随时进行清扫、防止出现污染、及时对设备进行加固和加油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更换设备的元器件、及时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维护的改进。

(四)优化制造手段,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生产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情况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在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料的循环利用来降低成本。

总之,随着现代生产企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企业必须尽可能的消除一切浪费、持续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精细化生产到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发展将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

因此,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是解决生产企业面临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裘学东。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胡鹏。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3.

[3]段景举。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

写市场学论文题目:企业文化如何提高公司整体表现水平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认识企业文化,并阐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接着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人才争夺战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结合案例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尔文化。

【引言】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文化究竟内涵有多广袤?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有多少内在联系?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1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1.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教用来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 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1. 2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1. 3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必须回答这样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顾客;第二,如何看待员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四、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第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六、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1. 4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及其联系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企业文化,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也就是企业精神。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1. 5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5.1独特性、
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自己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他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其特点。
1. 5.2难交易性、
企业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甲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能被甲企业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能极大的促进甲企业的发展,但他出自甲企业,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能适合乙企业,对乙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
1. 5.3难模仿性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
因此,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任何企业都是有文化的,没有没有文化的组织,只有不同文化的组织。
2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
2. 1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2. 2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它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
2. 3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2. 4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2. 5融合文化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在最近两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项目如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太大,涉及面广,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独自完成,所以业主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分别招标,再将中标的几家企业优化组合,共同完成,只有善于“竞合”的企业才能中标做大。
3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
3.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最近的研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的观点)。
  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3.1.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以华为的企业文化为例,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3.1.2 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从1989年~1999年连续10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其内在原因是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该集团提出并实施了“观念比资金更重要”的模式,认为观念是产生生产力和利润的源泉;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确立并有效贯彻了重视危机忧患的“末日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力与人才观念”,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的“市场与竞争”观念。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1.3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员工设定了很高的任务目标,但是在业绩考核方面却不仅以是否实现了目标为标准,而且将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若没有完成指标,会充分考虑造成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分析该员工与以前比较是否有较大的进步,并且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通用电气的高指标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标准更是一种激励手段。
3.1.4是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1995年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各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及相互协作均无现成的模式,在生产及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问题。公司各部门仅按自己的业务范围制定规章制度,各辅助部门对生产支援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员工对经营理念、生产及品质的管理都缺乏完整的概念。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开展了“生产早期安定化”SUPERA活动。这一活动为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后,又以品质改善为主题,开展了“96我的提案”活动以及以诊治当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品质的问题为目标的全方位的质量改进运动。公司也开始起用新口号——“品质靠你、靠我、靠大家”。经过一年多的品质革新活动,公司产品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同年12月韩国LG电子总部的SUPERA’97TEAM决赛中获银奖。
3.1.5塑造形象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3.2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
国内有好些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一样,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在80年代,陕西省有好几家知名的电器企业,如黄河电器厂。该厂生产的黄河彩电曾经一度畅销,但是由于管理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注重创新,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3.3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人才也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 这就使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一项全球性的人力资源统计数字表明,在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说,他们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
  我们来看一下宝洁公司的例子:在宝洁公司,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今后两年、五年甚至20年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宝洁公司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种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员工非常热爱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一个海尔的案例:
1.在海尔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尔的洗衣机一分厂工作,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这个姑娘的名字叫王俊晟。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跟她的亲人提出她最后的一个愿望:她要最后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就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让她的灵车在海尔的大门口整整停了15分钟。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点,就是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热爱这个集体。
2.前两年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进入海尔工作的大学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之后离开海尔,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当了部门经理。可是不久,他就给张瑞敏总裁写了一封信,他的信上说,我现在在深圳的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是我总觉得我缺了点什么,我仔细地想缺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团队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海尔。
通过海尔的案例1,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致于那名女工在临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案例2中的那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个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
4.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现在我们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
2)为什么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
3)为什么企业在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跟进,导致变革成效不佳。
4)为什么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文化虚脱),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心理契约的天然缺陷)。
5)为什么企业分权分利就分心。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企业没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造成的。
之所以在过去有好多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就是因为那些企业没有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建设属于自己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可能效益还不错,但是,它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管理会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里,企业高层与中层基层不会难以达成共识,上下层之间沟通是很顺畅的。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曾参与,因此对员工都有普遍的,很强的引导、约束作用,不会造成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跟进的情况。另外,也不会出现文化虚脱的现象。由于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企业里也不会出现分权分利就分心的现象。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海尔就是靠自己的一套海尔文化来对员工进行管理的,他扩张时,通过海尔的文化的灌输使被收购的企业起死回生的。利用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的
海尔在1998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做“吃休克鱼”的说法,就是以无形资产来坚定有形资产的案例,被记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
张瑞敏在1998年3月登上哈佛大学的讲台,成为华人中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讲台的人。他当时带去的案例就是吃休克鱼。什么叫吃休克鱼呢?众所周知,关于企业兼并有以下几种方式:资产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小企业的时候,叫做大鱼吃小鱼;技术力量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技术力量不强的企业叫做快鱼吃慢鱼;另外前几年还有一种企业之间的联合,即强强合作,叫鲨鱼吃鲨鱼。海尔的吃休克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无论从设备上,还是资金上都可以,仅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么这条“鱼”可以说暂时的是一条休克而没有死的“鱼”,不是烂鱼,不是臭鱼,就可以吃。激活休克鱼的方法,就是用文化,用无形资产来激活。海尔成功的在17年的规模迅速扩大的范围上,利用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人们说美国是霸权主义,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兼并别人,没想到海尔还可以不用钱而是用文化、用理念、用管理模式就可以去兼并别人。
这足以见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至观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加雷恩·琼斯, 珍妮弗·乔治 (英) 琼斯G. R. (琼斯, 加雷思.)
《管理学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 》 中信出版社 2004
【3】王驰 《当代企业文化导论》 湖南出版社 2000
【4】祝慧烨 《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30家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5】(英) 罗伯·高菲著《公司精神 决定成败的四种企业文化》哈尔滨 出版社 200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