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的概念在目前所有高职选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均没有介绍,但是这一概念从产生起就对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社会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就需要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心他人,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从而提高科学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又是大多数高职学生所欠缺的,所以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寻求合适切入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如何结合社会现象学习、理解教材内容,再结合教材内容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真正做到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社会人”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社会人”(social man)又称为“社交人”,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中的“社会人”假设一说,其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假设最早来自于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梅奥认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金钱和物质虽然对其积极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物质报酬,而是职工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后者发现,在煤矿采用长壁开采法先进技术后,生产力理应提高,但由于破坏了原来的工人之间的社会组合生产反而下降了,后吸收社会科学的知识,重新调整了生产组织,生产就告上升。这两项研究的共同结论是: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社会人的特征总结如下:第一,社会人存在利他行为;第二,社会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其他利益;第三,社会人需要考虑社会的其他影响,需要担负社会的相应责任。
“社会人”概念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今天的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仅仅是局限在经济学范畴之内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已经从经济学家提出的以人际关系学说为理论基础的概念扩展到了更为宽广的领域:如今这一概念说明人除了有物质、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外,更强调了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于社会的关注。
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是人类对经济现象的总结和升华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自从英国的亚当·斯密1776年初次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后,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即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随后出现了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这两种学派都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的思想,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以前,这两种思想在西方经济学界都占有主流地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濒于崩溃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论者束手无策,这样,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大危机就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以政府干预论为中心内容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说。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凯恩斯主义理论、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滞涨”的经济现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滞涨”这种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并发症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滞涨”使以需求管理为中心、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于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纷纷登场,每一种学派都强调了其主张的重要性。
目前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大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日常生活、婚姻、家庭,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甚至犯罪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名的“博弈论”即以犯罪的研究为例来说明。在书店里也到处可以看到诸如《身边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等书籍,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正是因为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但是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经济学在其新模型、新理论不断涌现的同时,原来曾经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又一次次地被人们重新评判、分析和检验,更有一些理论被后来学者证明是错误的理论,所以说经济学吸引了一批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吸引了一批人类最富有严谨、冷静品质的人,但是更富有吸引力的还是它经常使这些人类的精英犯错误,例如2008年10月24日一直推崇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上公开承认他过去抗拒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错误做法,使美国经济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所以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史,也对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关注现实经济的发展。
三、在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入“社会人”的概念
经济学这样一门学科为每一位进入经济学领域的年轻人留下了几乎是重新发现经济学的机会,它也充分解释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针对的对象是一些对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漠视甚至无视的群体,那么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结合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会用经济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笔者认为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社会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需要,要在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更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动态,如此才能更好地学好经济学。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求学到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实现从“学生”向真正“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目前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学生毕业后的一两年,也许是一生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所以为了能够很好适应社会,大学阶段要为角色转化做好铺垫。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只将注意力放在学校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很少去关心新闻、关心时事,很少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而经济学要想真正学好,如果只是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也是没有指导性意义的,所以在上课伊始作为教师就应该结合现实经济现象向学生阐述“社会人”这一概念树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视野放宽,关心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关心经济生活,向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转化,从而营造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四、“社会人”概念的树立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社会人”概念的树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社会人”概念的树立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大学阶段的时期特点,懂得了自己正处于一个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知道了自己应该具有一定的认识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经济学的兴趣。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而且在课下也会经常咨询一些问题,还有的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开始专门去买报纸看了,一位学生还向笔者借经济学的习题利用端午节放假的时间去做,这些都说明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然这些也促进了笔者对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此目的: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人”的概念。比如:通过对中国政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何为中国赢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赞誉,中国又是如何化解这一压力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社会人会面临的问题,明确国家的社会责任。另外,通过2007年央行的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幅等分析;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始终围绕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结构性通胀的分析向全面通胀的“双防”政策的分析;2009年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大量投入,以及央行持续降息目的分析等,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社会人”的概念,也使学生意识到经济生活离自己并不遥远,身边的经济现象需要自己去了解,从而关注经济学的学习内容,也关注身边的社会,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结合教材理论内容设计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学生分为相应不同的小组,每组中设置不同部门,比如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引导学生讨论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学生在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去拟定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让每组学生选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定价策略,同学们相互探讨各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报告。同学们对此类活动都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切入点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
2.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比如:奥肯定率阐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胀率越高。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趋高,有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样就产生了现实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释奥肯定率在当前中国出现的“悖论”。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经典理论,而且也培养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
经济学流派众多,理论体系庞杂,知识体系更新迅速,要将这样一门学科讲解得通俗易懂且能为个别学生继续求学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时时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还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更多地去研究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这样讲课时才会厚积薄发,行云流水。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社会人”概念的树立可以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好“西方经济学”最好的一个切入点。
作者:孙海鹄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1年2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