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实训教学内容不完整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该企业的原始凭证编制生成记账凭证,再根据编制的记账凭证填写账簿,直到完成一整套的会计核算流程。但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均为教师准备好的,不需要学生做进一步的审核,对于原始凭证,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做最初的审核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会计核算流程。这就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过程中核心内容无法体现,导致学生不能学到过硬的技术本领。
1.2各高校对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
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可以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其定位要求学生只需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至两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即可。这种观点为适應社会的需求,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课程与软件的培训课程同等对待,只侧重于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会计软件开发人才,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操作,还要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这种观点又与社会所需要的高职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2合理推进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对策
2.1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内容
作为会计电算化质询课程的老师,在编制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刻意的将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编织成不完整的或不合法的,比如作假的发票、偷税漏税的原始凭证等,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弥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内容不完整的缺陷,旨在通过纠错教学法培养学生在进行一个会计核算之前养成对会计业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与监督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需加强电算化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接轨,丰富实训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可将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与《会计基础》账务处理程序、《财经法规》会计法律制度、《财务会计》中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报表公式等内容结合。以资产负债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填制为例,《财务会计》中主要是根据各项非流动资产和负债到期期限的明细账务资料进行填制,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可通过财务软件的UFO进行编制——在子系统中增设上述两个科目。
①期末按照手工会计方法编写分录并进行审核记账:
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长期借款等。贷: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5年应收账款等;
②编制两个科目的报表时直接运用公式定义自动取数;
③下期期初对①所做的分路进行反向的转回分录。
按照上述的实训处理方法,可将《会计基础》中的分录编制、《财务会计》中的报表编制以及电算化UFO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深化学生对“会计科目设计需充分满足编制会计报表需要”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解。
2.2正确认识并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各高职类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仅要符合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标准,而且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院校学制学时的设置等因素,各高职类院校可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义为: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操作及其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体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各高职类院校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适时更新教学素材。老师之间要不断进行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深刻认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人才时刻努力着。
作者:陈浏伟
第2篇:基于企业管理提升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探析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提升而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提升的主要手段。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人员逐步从繁重手工劳动解放出来的基础,亦是企业发挥财务管理重要手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及财务管理流程机器化,同时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将企业的管理决策效率大幅提升的重要支撑。在企业管理层级提升的大环境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一、从管理角度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财务人员劳动效率提升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最初的会计电算化是通过DOS系统编制程序而实现的会计计算机处理化,将会计处理的流程实现了计算机化,提高了企业会计处理效率,但操作仍然较为复杂。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大,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广泛进入企业,金蝶、用友、浪潮等会计软件商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企业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报表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会计人员只需要点点鼠标即完成了之前每个月大部分的体力劳动,会计效率大幅提升。
2.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升
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由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与企业的其他系统建立接口,如企业将会计信息系统与销售系统建立接口,将销售数据实时转入会计信息系统,有会计信息系统接受数据后直接生成凭证,将财务人员的手工录入操作系统化,节约会计人员时间,会计人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管理提升中去,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财务软件逐步具备了财务管理功能,直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所需的数据,高效得出结论,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3.有利于企业相关决策效率提升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及财务管理的数据分析职能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亦将企业财务人员定位于决策者的战略合作伙伴,这种伙伴关系将财务人员的地位大幅提升,而这其中的根源仍然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有力支撑。财务管理主要集中于对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营运决策、分配决策等事项的支持,这其中理论体系较为完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在决策支撑层面有较大的突破,逐步通过模型的建立,将财务管理体系植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形成企业决策支撑模块,帮助企业决策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从管理角度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尚不均衡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差距较大,有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已实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连接,形成数据共享模式,并能够通过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实时数据决策依据。而有的企业则刚刚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上线实施,而且为单独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实现了计算机化,会计电算化的职能发挥较为初步。在这一方面,国家亦没有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层次提出相关要求与指引,而是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阶段产物,在指导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2.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机制不强
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企业有相关的制度机制为支撑,通过制度机制倒逼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提升,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有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忽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求,认为系统有了,会计人员不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有的企业则是一把手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发展中,仅仅依靠会计部门,而没有对相关部门的作用进行发挥,没有建立部门间相互沟通的良好氛围。
3.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有效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建设与发展,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需要企业有正确的系统开发程序与完善程序。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发展实现有效性的重视较差,没有建立正确的开发程序,如有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中,没有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求进行详细论证,使得系统开发基础不牢,难以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提升更高级别的支撑。
三、以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主要措施
1.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投入,提高企业普遍会计电算化水平
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应分别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指引,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借鉴。同时,对于小微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国家应论证实施财政补助,以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应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之一,从资金方面支撑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
2.不断建立与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机制建设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需要企业建立较为全面的制度机制,以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进而倒逼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这要求企业应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以其专业能力带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功能的发展。同时,企业应提高全员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视,将会计电算化发展作为企业管理支撑的重要部分,并发挥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共享与发展。
3.不斷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有效性研究与提升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伴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会计电算化要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提升又促进会计电算化功能的提升。企业应对管理层级的要求进一步梳理,以此为基础,推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升级换代。在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企业应将管理的需求进行细致梳理,作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础,以不断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靳璐
第3篇:浅谈会计电算化视域下的会计出纳工作改进
会计电算化更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模式,出纳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企业的日常资金,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快速高效的工作模式,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不被时代淘汰,更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升工作业绩。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与出纳岗位的职责
(1)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在不断更新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背景下产生的电子化的财务处理方式。它是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将会计的手工记账、资金管理等过程都用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也解决了大数据难处理的困境。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更应该适应这样的行业变化,认真分析自己的岗位职责,坚持工作职能与结算原则不改变,坚持现金与存款记账和对账工作电算化。只有这样出纳人员才能更好的为单位服务,提升工作的快捷性和准确性。
(2)出纳岗位的职责
出纳也是单位中重要的财务工作岗位,出纳工作人员主要是依据单位的制度与规定,负责对单位的所有资金、证券或者各类票据进行管理。细节工作内容包括了现金的保管、财务印章的保管、单位资金使用的各类票据的管理、银行结算等。出纳工作也是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的优劣,一定要及时转换角色,成为电算化环境下的高素质出纳人员。
会计电算化视域下会计出纳工作的改进策略
(1)加强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管理的电算化
传统的非电算化环境下,出纳的现金、证券以及存款的管理工作都依靠手工记账,在电算化环境下必须要在电脑上安装上管理软件,运用软件进行各个环节的操作,将资金的各个类目要及时的记录在软件内。软件授予了人员管理的权利,这也加强了单位出纳财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出纳人员一定要对各类资金报表、日报表、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进行归类整理,做好电脑上的保存、编辑工作。出纳的记账工作也要摒弃手工操作,按照软件操作说明进行电子式记账,方便数据信息的统计和查找。
(2)加强出纳对账工作电算化
传统的出纳工作需要人员实地到银行的存款账面进行对账单核对,电算化模式下出纳人员要利用好财务管理软件,对银行对账和自动编制功能进行有效的操作,这样就免除了以往手工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步骤,节省了出纳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加快了工作进度。在存款日记账的功能中,出纳人员也要学习好操作说明,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生成日记账。出纳人员要及时利用软件进行自动对账,对检查出有问题的账目可以通过再次自动生成检查或者手工对账的形式进行弥补。
(3)电算化环境下要坚持结算原则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让出纳工作变得简单高效,但出纳人员不要因此而改变了结算原则。在工作当中还是要认真对各类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履行我国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对于单位的所有结算凭证,一定要求当事人按章办事。例如,作为收款方就应该为已经出售的产品及时进行收取款,付款方也要按照法律规定的付款条件及时付款,避免出现套取银行信誉的现象出现。出纳人员也要注意不要签任何无凭据的支票,不要让银行垫款。
(4)电算化环境下要坚持出纳工作职能
出纳工作作为单位财务部门重要的岗位,由于岗位特殊,接触的现金与支票非常多,出纳人员一定不能因为电算化环境而忽略对纸质凭证的严格审查,要坚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对于单位每天的进出账目要及时录入系统,需要手工记录的不能偷懒。在工作中出纳工作人员要对货币单位了如指掌,在软件系统中要注意货币单位的统一。除此以外,出纳人员还要坚持将单位的所有有价证券好好保存,不能因为开启电算化程序而忽略了重要凭证的保存管理工作。
(5)要不断学习电算化知识与技术
出纳人员也要定期学习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相关的操作,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以适应电算化快速工作的模式。例如,对于ERP财务管理软件,出纳人员要及时学习软件的工作原理、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登录、记录、数据处理、后台处理等基本操作,确保工作程序不因不懂操作而失效。这样出纳人员才能与时俱进,紧跟当前电算化发展的步伐,为自己的单位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是电子化发展的新时代,出纳人员要掌握电算化的内涵,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工作职能与工作原则下,开启电算化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电子化设备与技术提升资金与票据的处理效率。相信未来的出纳人员将是适应社会发展中能够适应新环境能够新技术、具备不断学习能力的全素质人才。
作者:张玥
第4篇:我国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3年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来实现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预警,报表自动生成等会计工作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存在的工作量繁琐、容易产生偏差、报表时间滞后等比较,会计电算化能降低错误、减轻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具有发展规模小、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信息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从而导致在中小企业中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何让中小企业更为有效的推行会计电算化,使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比较片面,简单以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改变,把它单纯地看作是利用网络计算机来代替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认为采用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与经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
(2)企业资金不足
会计电算化依托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传统手工帐比较,实行会计电算化额外增加一笔开支,包括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以及与机器设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造费用等。其中,硬件成本开支主要是前期的硬件配备,软件成本主要是财务软件的来源及维护,其成本占比較大。目前我国财务软件来源途径主要有两种,研究开发和外购,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为本企业研究开发专门的财务软件不太现实,成本太高。通常是购买合适的商品化财务软件,这又面临另一个问题,财务软件在运行中的维护费用数额较大。对于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无形中增加了资金需求,导致多数企业不愿意实行会计电算化。
(3)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与财务知识的结合,需要财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对于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习惯于手工做账,不愿意采用会计电算化。而那些相对年轻的财务人员,虽然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学习过会计电算化,但是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电算化水平属于基础,与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存在着一定差距。
(4)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做账要求更为严格
在期初建账阶段,要求从业人员仔细操作,某些地方一旦出现错误,在建账结束,系统初始化后,更改较麻烦或者是无法更改,只能重新建账,导致前期的工作全部作废,一切为零,重新开始。在进行业务处理时,有可能因为会计人员的不当操作,导致业务无法继续进行,停滞不前,或者是操作错误更改时,相比较手工操作,繁琐很多。这也使得许多财务人员不愿意实行会计电算化。
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要想得到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同时,也应强化政府部门的督促作用,当前政府监督重点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处于边缘状态,导致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全面,忽视了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
(2)购买适合企业的财务软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开发专门的财务软件不现实,成本太高,最有效的做法是购买合适的商品化财务软件。现在市面上比较成熟的财务软件较多,例如金蝶、金算盘、用友、管家婆等,企业可以和这些软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一些企业在网上下载盗版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无法找专业人员解决,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将在校期间学习用的财务软件用在企业实务中,忽视了院校版使用期限只有几个月的限制,导致过了试用期,业务无法继续进行,并且前几个月的业务处理全部作废,浪费了人力物力。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一方面可以聘请专家到企业给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也可以要求财务软件商家提供技术人员到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确保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同时,中小企业可以选送财务人员深造培训,这种继续教育模式更能够被财务人员接受,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更容易让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流动人数。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财务信息录用的准确性,加快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财务数据的人为干预,是企业进行市场决断的保障。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综合企业自身特点,全面实行企业会计电算化,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第5篇:基于岗位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回访从事会计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等方法,对珠三角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我们发现,随着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财务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保管等岗位外,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等岗位也成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岗位。企业除了希望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能熟练地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还希望从业人员能具备进行一些综合的财务应用、办公处理、团队协助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企业的岗位需求侧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中职教育要求有别于高职、大学学历教育之处就是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适应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具有综合素质优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岗位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值得探索。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岗位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即在岗位调研后,了解中小企业当前岗位的设置情况,紧紧围绕每个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相应工作技能,设计教学项目并提出任务,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根据中小企业当前岗位的设置情况,笔者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职业岗位及相关岗位划分来进行实践教学,提出新的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及相关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模块教学,即实行“岗位任务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阶段:“观摩模仿实践”“岗位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具体展开为:
(一)“观摩模仿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岗位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然后观摩相关岗位电算化操作实例,再进行模仿实践。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注重软件操作的规范性,初步养成会计职业素养。
(二)“岗位模拟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财务软件的特点,设置职业岗位,结合角色扮演,分别让学生担任出纳人员、主管会计人员、记账会计员、供应链制单、核算人员等相关角色,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财务软件对应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综合模拟实践”
通过前述阶段的训练,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会计岗位专业操作技能基础上,集中进行手工和电算化的综合项目实践教学。此阶段的实践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基础设置、单据填制、记账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应尽可能地涉及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指综合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主管、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在电算化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梳理出中小企业典型会计岗位,分阶段分别在本校会计班职二、职三学年期间进行实践教学。根据我校课程设置,《初级会计电算化》安排在职二学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安排在职三学习,因此对应的,职二进行“观摩模仿实践”及“岗位模拟实践”阶段的实践教学,职三进行“综合模拟实践”阶段的实践教学。
(一)在实验班二年级上学期,采用“观摩模仿实践”模式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典型岗位的特点,首先需要分析岗位任务,下达任务书,通过让学生观摩相关岗位操作课例,分析相关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软件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每次需要在观摩各岗位的操作演示之后,分小组讨论,书写出工作流程,然后模仿操作步骤上机实践,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电算化工作的规范,慢慢养成严谨、规范、细心、耐心的职业素养。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使用实用性强的、典型的财务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二)在实验班二年级下学期,进入“岗位模拟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应在对会计电算化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各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项目设计以会计核算流程为线索来进行。学生要明确职业能力和要求,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
由于目前电算化课程教学所采用的的会计软件通常包括系统管理、总账、日常业务、报表以及工资、固定资产、购销存等多个模块,因此,需要结合各模块的功能,归纳出不同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对应不同的模块内容。典型会计岗位对应电算化教学内容如下表。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应紧紧围绕每个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相应工作技能,设计教学内容并提出任务,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岗位技能训练的目的。
(三)在三年级实验班,开展“综合模拟实践”
由于有前述阶段的训练,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会计岗位專业操作技能基础上,集中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的综合项目实践教学。此阶段应设置适量的经济业务,模拟实验的会计经济业务,要涉及全面,不要求数据量特别大,但要完整。可从一般中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中选取典型的业务进行加工整理。实践内容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基础设置、单据填制、记账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应尽可能涉及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指综合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主管、业务、出纳、会计等岗位。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计算机机房完成的,所以,在计算机房尽可能模拟企业工作环境,通过岗位教学法来丰富实践形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任务要求分别安排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往来会计、购销存会计、成本费用会计等典型角色,学生扮演其中某一岗位角色,对号入座,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有序分工,互相配合,规范地根据任务进行符合岗位角色的相关操作,直至完成各自所担任角色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与其他学生、教师讨论,沟通协助来完成工作任务。一轮完成后,检测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得好,就可以进行角色轮换,否则,则推迟进行角色轮换,仍然进行原角色的技能训练,直到学生熟练掌握所有岗位的业务操作为止。分岗位轮换操作实训要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及职责,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账套的备份文件。
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检测和评价,应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各会计岗位情境都由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技能训练、常见操作问题及解答、自评和他评组成。总之,根据本课程实践本位性的特点,在考试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中应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同时兼顾本课程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评。
四、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让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独自完成从系统的建到财务报表编制这样一个电算化处理流程。而对于目前社会上的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的会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由多个会计工作岗位组成的,会计的工作也是由多个人员分工协作完成的。这些会计人员都在一个局域网中按照会计分工的不同,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共同完成核算工作。这在日常教学中,无论使用的是何种软件,都无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因而,在教学中,引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业务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岗位任务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符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岗位意识、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一线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谭天美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