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区博物馆成为国外博物馆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馆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一博物馆经营理念之传入国内,亦日益得到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试图从博物馆传播学角度,解析社区博物馆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馆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博物馆传播学;社区发展
近年来,社区博物馆成为国外博物馆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馆学研究的新领域。事实上,作为一个仍令人倍感新鲜的博物馆学研究概念,“社区博物馆”早于1966年便在美国被研究者们所提出;迄今为止,关于“社区博物馆”的定义与相关理论的讨论仍然有很多,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而当这一博物馆理念传入国内,亦引发了博物馆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此中,国内学者单霁翔对社区博物馆的理解值得一提,“社区博物馆是传?y博物馆范围与界限在特定条件下的扩展,贯穿着对于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重新定位。社区博物馆力图冲出馆舍天地,突破文物藏品的狭义概念,并且使文化拥有者自己成为文化的主人”1。
从西方国家正在尝试的社区博物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博物馆”理念更多地是作为社区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融入到公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活化规划工程中。笔者认为,“社区博物馆”理念本身早已超越了传统博物馆的涵义与功能,其目的是利用博物馆这一形式平台,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在保存特定社区发展历史记忆的同时,促进社会公民意识的育成、公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推广、深刻理解“社区博物馆”理念,贯彻、灵活运用“社区博物馆”理念,将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文将从博物馆传播学角度,解析运作社区博物馆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馆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期盼国内博物馆事业发展需对“社区博物馆”这一崭新理念多予重视、研究,并尝试灵活运用。
一、博物馆学与传播学的结合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传播学有着纽带般的不解之缘。2站在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与性质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具有着现代社会所期望的、天然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对于社会导进、公众教育、社会文化传承发挥着独特作用。融入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与传播模式作分析,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的相关功能有着显而易见的传播学意义。在现代跨学科整合发展的潮流之下,传播学在博物馆研究上的整合和应用渗透是必然发生的。这就是博物馆传播学的诞生背景。
作为一种应用研究的学科整合产物,博物馆传播学现时在国内博物馆学研究中讨论不多,这与国内博物馆学研究尚在起步关系很大。而在国外,如美国,全世界博物馆事业最发达、也是博物馆学研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普遍对博物馆传播学有着清楚认识与专门研究。例如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内占有顶尖地位的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其博物馆学专业研究中,均设有专门的博物馆传播学专业或安排相关研究课程。3博物馆传播学在美国博物馆学研究中的重视程度,亦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博物馆传播学研究作为一种博物馆学研究的应用性分析框架,是指对以博物馆教育、文化传播为最终目的的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博物馆的关系的应用性分析研究。基于博物馆自身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属性功能与社会职能,利用博物馆传播学作博物馆功能运作效果的应用性分析,将对现时博物馆学研究内的不少问题带来新认识和新发展。
二、社区博物馆的博物馆传播学分析
社区博物馆的出现是社会生态大转变在文化上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以电子产业的发展为标志的信息社会已经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扩展,衍生出产业生态结构的转变,即由农业社会想工业社会转型,再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4联系到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个体社会化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冲突,及城市文化多元发展的困境,“社区博物馆”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充分表达了博物馆学对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思考与反应。在博物馆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中,社区博物馆诚然具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
在一般理解与目前西方国家的大多数尝试的实际情况下,社区博物馆显然与生态博物馆有着不同区别。最直接显著、却不是必然的区别,即狭义上,社区博物馆是建造在城市社区区域的博物馆,如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而生态博物馆则更倾向于指“将展品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的思想5,对大多表现为特定群落的原生态保护,如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当然,两者差别其实并无严格的界限,无论城市社区环境与特定群落生态都有相通的规律。但此处,笔者仅以建于城市社区环境内、最能体现现代媒介传播效果、狭义的社区博物馆整体作为解析的标本,以讨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实现传播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和受传者。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传播活动。6对社区博物馆的博物馆传播学分析,是基于这四项基本条件的传播过程解析。
(一)博物馆传播的主体:社区民众
处于城市社区中心的社区博物馆,其建立方式有从周边大型博物馆派出馆员指导建立社区分馆,也有大中型博物馆参与建设社区的博物馆资讯平台,方式多样。但归根到底,社区博物馆的传播主体,换句话说即工作者,仍然是社区民众。社区博物馆理论鼓励社区民众以志愿者、社区委员会、居民团体的方式,直接参与社区博物馆的活动运作与日常管理,而大中型博物馆则从旁起专业指导、业务顾问的作用。
美国博物馆发展史上佳名远播、由美国斯密桑宁研究院协助建立的阿纳考斯提邻里博物馆(AnacostiaCommunityMuseum)即是一个很成功的社区博物馆案例。博物馆的选址首先经由有需要的社区主动向研究院提出申请,其后经过筛选,最后定在华盛顿东南部一个人口约20万的低收入黑人社区。建设和运营经费由研究院和部分热心的博物馆基金会提供。馆长由土生土长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担任,博物馆的职员都由社区内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担当,展示由斯密桑宁研究院借调两人作为指导。7博物馆建筑本身则改建自社区内一座陈旧的剧院。此后,该馆举办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科学、地方历史建筑与社区记忆的展览,并积极开办各类社区居民学习班,设立斯密桑宁研究院奖学金鼓励社区儿童的学业成长。致力推动这一社区博物馆建立、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学家里普瑞(S?D?Riply)曾在其著作中写道,“(低收入社区居民)这是一群最需要到博物馆看看、享受欣赏博物馆乐趣的人们……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把博物馆送上门去”。本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