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中央及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教育发展强劲。到2007年,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中职教育占到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有史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但在成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一些不容回避的甚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的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前进。理论研究者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不足,对国外理论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缺乏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和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对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力度不够,缺乏系统分析和对资源的整合,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和方法。
2.思想观念落后
很多家长认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比其他高校毕业生低一等。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过度强调高学历,使得这种唯学历论英雄的人才观进一步得到强化。“无可奈何读职校”是当前不少职业学校学生选择职校时的真实心态。
3.生源质量滑坡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这决定了中职学校较难招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连续几年的普高大幅度扩招,使中职学校的招生雪上加霜,生源质量更是不尽人意。
4.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及相关行业都可创办职业学校,造成很多职业学校隶属不同部门,而这些部门的文件制定、管理措施又不尽相同,致使整个职业教育缺乏统一的办学准入制度和办学标准。不同部门都可颁发证书,如教育部门颁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机构又可颁发执业证书、专业等级证书,这种证书分管的现象,难以保证认证的权威性。
另外,在招生工作、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也存在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导致一些学校在招生中为揽到学生经常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还有一些学生管理混乱、教学质量差、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现象。所有这些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警惕,否则会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5.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中央及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职业教育的花费高,学校经费来源狭窄,融资渠道短缺,许多学校仍然存在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开设实训课程困难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难以得到保障。经费不足仍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6.专业设置盲目
多数职业学校,特别是由中专过渡而来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办学模式,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一些早已过时的专业还在招生,不仅生源不足,而且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还有些学校设置专业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单纯追求社会热点,结果导致学校间专业趋同,缺乏办学特色,这不仅加剧了生源争夺,还造成学生毕业时因供大于求,难以就业。
7.师资力量缺乏
近几年,中职学生急剧增加的背后,师资力量缺乏曰见突出。首先,教师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千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的补充困难;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8.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但许多中职学校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①教材内容陈旧。有些教材内容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需要;②对现代载体教材重视程度不足。电教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很多中职学校还未纳入教材建设工作规划;③教材缺乏职业化。语文、数学、外语教材多借用传统的高中教材。教材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难度上也超出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专业科目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操作、实际应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校本教材的开发。④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有的教材内容过于肤浅,甚至是教师为评定资称而东拼西凑的,但因缺乏规范有序、公平透明、民主科学的教材评定选用机制,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所选教材大都没有接受国家职业教育审定部门的审定。
二、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探讨
1.转变观念,扩大宣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要积极引导人们改变唯学历论英雄、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人才观念,真正树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现代人才观念。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就业前景非常看好。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工荒”“高级技工荒”的现象,在沿海地区甚至是“千金”难求一高级技工。2008年4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6.1%,这一数据远远大于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2.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职业教育理论应关注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垂听职业教育实践的要求与呼声,对新现象、新问题作出迅捷应答。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既能使理论研究尊重客观、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理论随实践变化而动态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鲜活的时代性。
近几年,西方的许多职业教育理论思潮、流派、理论和方法蜂拥入境,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努力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与外来职业教育理论科学结合的构架,这并不是指对中外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简单的组接、拼贴,而要面向未来,立足当下实际,机智地取其精华、壮其筋骨,予以创造性地整合与发展。我们既强调理论的守成,更倡导理论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日益发展的活理论才会生命长久。
3.创新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下几种或可借鉴:
(1)实行校企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中职学校短期内设置相关专业,培养成才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3)积极推进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4)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学分制。这样有利于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取得独立从事某种就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4.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也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打造鲜明特色的关键。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2)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3)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职教特色。政府师资培训机构应根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4)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高校派出大批的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有些高校还与国外的大学合作办学校、办专业,把外国的教材、教师都引进来,产生了比出国留学还要好的效果。(5)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考核晋升制度,以提高职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职教师资队伍。
5.继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
(1)加大政府投入,改进教学条件。(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下一步应进一步扩大受助面,使尽可能多的职教学生得到受助,以提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就业机会。(3)建立开放性的适应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多元投入体制。一方面,政府应用优惠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解决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用地相对紧张的困难,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要和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服务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争取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鼓励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举办职业教育,广泛争取国内外职教项目资金,促进中外合作和交流。
6.推进各项制度建设
(1)克服无序招生。首先,政府应出面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由省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有中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简章进行统一审查,统一向社会公布,以提高中职学校招生简章的可信度和严肃性,不允许中职学校自行发布招生简章;其次,应建立起对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指标客观指标的评估和公示制度,以增强老百姓对学校的知情权,增强考生分析选择的透明度;再次,建立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为实施一定的处罚制度,如限量招生、限期整改、媒体曝光等。
(2)贯通职业教育的纵向办学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学生进入高一届院校学习的需求。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为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中职和大专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7.创特色教育,树品牌意识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和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应显著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校要树立自己形象的品牌,要有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要加强科学管理,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及教学设施,有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提高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学生实现就业。
8.加强教材建设
(1)加强课程综合化。要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要求,科学地确定各类教育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既重视课程的应用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性;增加选修课,重视校本课程建设。(2)确定教材内容时,要体现以下几点:①技能化的人才培养目的;②职业化的教学内容内涵;③立体化的教学内容;④企业化的教学内容来源;⑤资格化的资格考核标准。
只有认识并正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能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李国强,金环(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