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通过美术的欣赏教学、绘画技法的教学、教师的课堂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学,以期培养出知识结构完整健全、素质全面且具人文情怀的人才。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生前曾跟一位记者有过谈话,他沉痛列举了某市一位工程师在施工中遇到了古墓:“为了节省工时,未等文物部门做完清理工作便强行引爆,竟炸穿了三层古墓。
其损失之重,比节省工时的价值不知要高多少倍!这说明了他的文化知识结构的缺乏,只懂工程、不懂艺术,不知艺术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的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忽视,这是不完全的教育造成的结果。”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叶浅予曾说:“从事美术教育的人,应该了解人类在美学上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扩大眼界,理解美育的意义,那种认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只学好某个画种,忽视传播审美教育的重任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关联,实则表达了一个道理:要加强美育,以培养思维和知识结构完整健全并具有人文情怀的新世纪人才。实际上,早在20个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曾大声疾呼:“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由此看来,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针对学生进行的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认识、欣赏、鉴别、联想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而师范美术教学在审美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门学科。笔者就此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其一,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学中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
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等作品中,引导学生从造型、用笔、色调等方面观察作者是如何出色地表现女性美丽动人的容貌和神态,烘托出人物的文静与端庄的个性,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画家的不同绘画技法和审美观。
又如,对教材中的南宋绘画《出水芙蓉》《白头丛竹》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看到了700多年前的画家画的荷花是多么清丽、细致、脱俗,刻画的白头翁乌与竹丛是多么精到与高超,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与仔细,从而学习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再比如《转战陕北》这幅画,是著名的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构图、山势的造型和用笔用墨的处理,显现了雄浑博大的气势,极富有感染力,表现出革命领袖毛泽东面对敌人的围攻,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胸有雄兵百万、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豪迈精神。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历史、地理,以及不同种类绘画的特色、不同画家的不同个性和艺术风格。学生只有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其中意义,所以古人说:“操千曲而后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其二,在美术教学中,各种绘画技法、图案技法的学习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它与欣赏教学所获得的审美能力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美术是技能性较强的学科,自始至终贯穿着动手画的问题。在大量的素描、色彩、中国画、装饰图案等内容的学习中,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讲评作品等形式对学生理解、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提高其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实践,也在一点一滴地理解、学习、掌握美的法则和规律,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如在白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了线条的魅力与作用。
国画家绘画用线讲究的是写,而不是描,用笔有中锋、顺锋、逆锋、藏锋等,可以通过轻重、虚实等技巧创造出不同类型的线条,如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虫蚀木分别形容力透纸背等,学生通过白描的学习,体会到了中国画线条的丰富变化和无穷魅力,还可以从线条中看出画家的性格、情绪、修养与功底。在素描写生课堂中,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学习掌握到构图、比例、透视、明暗、质感与量感的描绘与刻画及一般性常识知识,从而了解并掌握构图的疏与密、向与背、变化与统一,物体组合中的对比与协调,不同形状物体的组合与搭配,静物体不同质感的刻画与区别,画面色调对比的强与弱,物体的深入刻画与概括处理,等等。
其三,美术教师的课堂示范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美术课大部分是让学生在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逐步提高其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演示与修改画面,都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感受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美和绘画美。
如在中国写意画《麻雀的画法》一节的学习中,笔者在课堂示范时先从麻雀的头开始画起,依次为腹部、翅膀、后背、尾部,最后画两只爪子,笔墨具有浓、淡、干、湿变化,头部稍加赭石色,腹部稍加藤黄色,画面显得十分生动,学生们说:“看老师画画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到了用笔和用墨的技法和水墨画独特的美感。”教学中,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学会将物体从自然形态转化为画面的艺术形态,并逐渐发现和感受到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如在静物画色彩组合写生中,使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各种色彩间微差变化的美、色彩的对比美和协调美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提高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其四,多带学生出去写生和多带学生出去参观画展,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趣味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渠道。外出写生,大自然的阴晴雨雪、晨光夕阳、树木山林、小河流水等,可以使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和亲近自然,同时感受到野外的鸟语花香和山光水色,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美好,并学习把自然景色转化到画面上。
出去看画展,可以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绘画原作的艺术魅力,直观地受到绘画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如中国画写意的用笔用墨方法和水与墨的交融及在生宣纸上产生的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油画颜色的绚丽与鲜艳,用笔的塑造感,用画刀的厚重与重叠感以及画面的气氛和环境的营造;木板版画强烈的黑白对比关系,方刀、圆刀、三角刀等在木板上刻印出来的版画所特有的“木味”和“刀味”及肌理效果;水彩画中干画法、湿画法的透明与润泽、轻松与明快,以及水色淋漓的独特艺术美感;等等。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精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感需要观察、品评和回味,没有理性的参与谈不上真正的审美,更谈不上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为语言也可以使美感升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意和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美术教学当纯粹的技术课,光讲技术、方法,不讲艺术修养、艺术创造、审美精神的培养。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所谓“艺术的表达与创造”,强调理论,不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功的训练,不注意美术的基本造型规律与美的法则。
总而言之,美术中的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意境美等是自然美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调动、训练和培养的最好教材,我们只有在美术课的欣赏教学和绘画技法教学等方面始终明确地贯穿审美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出素质修养全面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牧人 来源:美术界 2016年1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