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农业在经过扶农政策的扶持后,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多,农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我国的农业已经跨入了农业新时代,整体向着标准化生产发展。然而在农业、农产品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性提出了的更高要求。农业想要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先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在农产品的生产链中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培育采摘过程、储藏运输方式以及产品包装和再加工等等环节。农产品安全是指要确保农产品整个生产链都符合国家所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保证在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证过程无环境与空气污染。只有保证了农产品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健康安全,才能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的绿色化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导致农业的生态环境也一直处于恶化状态,农业生产基地的土质与环境质量难以保障,再有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或企业为了使农产品在外表上看起来更具优势,便大量选择农药、化肥、激素、饲料等,从而导致农产品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式。农业标准化的提出为农产品安全寻求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农业标准化是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可应用体系,将农业的所有种类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等都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农业生产链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农研成果,对所有的农产品都加以统一协调、挑选优化,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得到更加生态化、经济化以及可持续化的发展。总之,农业标准化是以新的技术和方法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从而使农业取得更大的效益。
1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体系还没有完善,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分级的标准方面缺乏一个整体统一的体系。但在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交易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农产品的安全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现阶段的农产品安全体系中已经包含了对天然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的要求。比如,依照国际规定的有机产品生产标准来生产加工有机农产品;通过改进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尽量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到最低,以实现农产品真正绿色化,在加工、包装等环节中避免使用有害材料,确保农产品更加健康安全。整体以我国的质量安全标准为基础,进行农产品生产活动。在还不够完善的农业体系中,这些要求逐渐显现出一套统一的、层次分明的农产品安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别以我国农业委员会所制定的农业生产标准、农业部所制定的农业活动标准以及专业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体系的管理层,虽然这三个部门各不相同又有众多的重复,但每个部门都有关于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标准,而这些标准都成为我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包括了对农产基地的选择、农作物的栽培、科学技术的应用、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等都做了详细的规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基地挑选的要求是周围没有污染源,农基地的土质、水源、空气符合农业局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農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确定了种子优选、科学栽培、培育设施、节水浇灌等详细的操作规程;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用阶段、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间都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农产品的再加工环节,增添了更详尽的规定;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对农业从事者的技术培训,对农产品的安全制定了检测标准,并利用档案管理对生产记录、管理方式等做好防范措施。这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将农业生产的每个步骤都加以控制,真正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的基础,在严格按照标准化体系推进的农业生产中,各区域还应按照当地的生产条件、土质特征以及空气环境来进行合理的运用,坚持做到从源头做起,规范生产活动,然后逐渐提高等级。农产品安全等级越高,说明我国的农业化业越来越完善,塑造具有特色的天然绿色农产品品牌,也是农业标准化有效实施的成果。
2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目的是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从基本上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农业活动的进行中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化进行生产活动,才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的某些区域内,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同时也针对农产品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的标准体系,但我国国土面积庞大,每个区域的土质、自然环境甚至人们生活水平都各不相同,因而,地方性的标准体系并不能适用于全国,而且地方性的农业标准还需要在实际的生产中加以完善。农业标准化是一套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安全标准。它通过组合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来实现农业在生产方面实现集约化,在经营方面实现市场化,在发展方面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农业标准化在对农业生产活动加以规范的同时,整合了政府的政策以及行业合作经营的优势,壮大了农业的生产规模,改善了农业原有的生产经营结构,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合作能力,使农业体系更加完善,使农产品产生更好的市场价值,推动着整个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
目前,困扰着我国农产品安全的隐患主要有三个:第一,工业污染。工业所产生的废气体、废渣及废水都会直接对附近的农业基地产生污染,使工业产生的有害物质堆积在农作物的内部,从而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含有有害成分,质量安全不过关;第二,化学农药。为了使农产品的外观满足市场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过多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来增添农产品的色泽和产量,然而,正是由于化学物品的过多使用,使这些农产品具有了“卖相”,却丢失了营养,甚至成为有毒的产品;第三,在农产品的再加工过程中,为了使产品的口味、色泽更好,使用各种香料,在储藏过程中添加化学剂进行保鲜,或者使用无检测过的包装等也会对农产品带来二度污染。
农业局依据农业标准化,对以上的三个污染源进行了防范与改进。农业局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实际过程中,建立了无污染、无化学、无农药的“三无”生产基地,以生产天然有机绿色农产品为目标,推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的进一步实现,并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解决了目前困扰在农产品安全方面的三大隐患。
3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依据
由于农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人人都希望农产品行业能够在农产品的安全上给以保障。由于很多农产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的毒性都是慢性的,不易被人察觉,因此人们开始借助农产品的标记来判断农产品的质量是否过关。标记是农产品的生产者或厂家对自己所出售的产品的质量的一个保证,具有法律效益。标记是产品生产者所作出的一个诚信许诺。然而,随着“禽流感”、“防腐剂”、“瘦肉精”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标记的信任度直线下降,并要求农业局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要求农业生产者以及销售者加强社会责任感。
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只关注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不惜加大化肥农药的投资,因此就忽视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考虑,从而造成农产品的安全出现问题。从目前的市场经济来看,农业生产者的地位并不高,因此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数量,如果从基础上要求他们必须提高生产方式,采用高科技,一是他们的成本不够,二是他们的知识不足,势必会给他们造成经济困难,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农业局以及国家政府应站在农业生产者的角度,给予政策、技术支持,向广大农业生产者宣传农业标准化的优势,研制出实惠经济的化肥农药,推广科学生产技术,另外,政府应出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为了使农产品更加安全,政府与农业局还应以农业标准化为依据来改善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做好农业基地建设,利用规模化农业生产来带动当地的农业经济;严加监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再加工过程,以农业标准化来规范其生产活动;建立农产品的市场机制,对农产品的基地、市场都进行检测,保证合格后才能够进入市场。
4农业标准化为老百姓的餐桌保驾护航
农业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我国老百姓中一直传着一句俗语,叫做“病从口入”,其间接的反应出餐桌上食物的安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农业标准化不仅对农产品的农药、化肥进行严加检测,还利用高科技对农产品的营养实现最大化,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绿色、更加营养。2016年5月,北京的农业标准化发展中心又提出了20多项关于农业标准化的现进技术,其中包括了针对现代人群中常见的几大疾病而研制的“功能化农产品”,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产品的结构进行了分离与重组,从而获得适合“三高”、“糖尿病”等患者的新鲜农产品。另外还有能够快速检验农产品中是否含有违规激素的创新技术,快速杀菌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会为老百姓的安全餐桌更添一层保障。
农业标准化是集播种、生产、加工、售卖等农业活动为一体的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科学的规范和检测,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中,我国政府不斷的加大科学研究,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提供着技术和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的科技发展已取得良好的成绩,随着标准化农产品的上市,人们也终于不用再担心所食用的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无害等问题。
5结语
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只有坚持落实农业标准化的生产,才能对农产品的安全加以控制和改善。农业标准化统一规范了农业复杂的生产活动,给农业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效益和保障。总之,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安全的依据、保障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国华,展锦波.贯彻农业标准,确保农产品安全[J].江苏农村经济,2006(11):22-23.
[2]林翠.论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现代农业科技,2011(8):344.
作者简介
黄健榆,1965年4月出生,大学专科,工程师,于广东省汕头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从事标准化科研工作。
林旋琴,1967年6月出生,大学专科,工程师,于广东省汕头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从事标准化科研工作。
来源:品牌与标准化 2017年3期
作者:黄健榆 林旋琴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