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中医谓之“不寐”,即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眠困难且易惊醒,醒后彻夜不眠,或处于时寐时醒的浅睡眠状态,更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尤以妇女和老年人更为严重[1-2]。睡眠是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身心健康[3]。失眠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睡眠而身心憔悴,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一类严重困擾人类的顽疾[4]。有研究表明,正常睡眠由眼快动相(REM)和非眼快动相(NREM)交替进行,且入睡潜伏期较短,失眠症患者的NREM时间缩短、REM和入睡潜伏期时程明显延长[5]。因此,治疗失眠症是如何改善失眠患者睡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通过改变NREM、REM和入睡潜伏期时程等方法取得了肯定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84例,其中男90例,女9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男39例,女53例,平均年龄(58.67±7.54)年,平均病程(7.74±1.55)年;观察组男40例,女52例,平均年龄(59.59±8.01)年,平均病程(8.69±1.8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各种治疗方法。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参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来拟定病例纳入标准[6]:①患者主诉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正常睡眠;②每周至少发生3次睡眠紊乱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③日夜思考和专注失眠,过分担心失眠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④患者因入睡困难,出现明显的焦虑心理,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到社会及职业功能。排除标准:①有躯体及精神性疾病者;②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和精神疾病等;③近期服用药物治疗且疗效不佳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以低脂、低糖饮食为原则,蔬菜占进食总量的50%左右,多食白菜、木耳、黄瓜、芹菜、苹果、草莓、香蕉、粗纤维和热量含量低的饮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睡前3h不进食,不喝碳酸及其他兴奋性饮料,同时进行适量体育运动(如深呼吸、冥想、太极拳或瑜伽)、平静心灵、舒缓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主诉入睡困难患者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mg/片,批号:H20070069)1mg,必要时可增加到2mg,睡眠维持障碍患者3mg。头针风池、百会、神门、印堂穴30min,电针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双侧肺俞、心俞、脾俞和肾俞诸穴30min,1次/d,治疗4周。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用医用橡皮膏将柏子仁贴压在垂前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诸穴,左右耳交替贴压,3~4d交换一次,4周为1个疗程,贴压后每天自行按压3~4次,每穴20s,以耳廓发热、发胀为佳,每位患者实施4个疗程(7d为1个疗程)。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社会背景、音乐喜好、年龄等,选择相适应的乐曲。睡前播放的音乐均为镇静安神、宁心催眠、疏散郁闷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催眠曲》、《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圣母颂》等。音乐由针灸治疗室工作人员播放,音量大小以患者感觉最佳为宜。
1.4疗效判定及睡眠质量评价方法
失眠症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每晚能安睡6h以上,醒来次数减少2次以上,甚至不醒,并能持续1个月以上,期间偶有睡眠差,但不超过2d,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每晚能睡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但总睡眠时间不足6h,偶有睡眠差,但不连续超过3d,且能自我调节;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加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的4项因子作为评定睡眠质量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价[8]。入睡潜伏期=入睡时间-就寝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入睡后时间-间断醒来时间的累计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床上时间×100%。治疗后评估以上指标,由患者自我评价其睡眠质量(PSQI评分),PSQI总分为20分,分值代表睡眠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梭形慢波次数和区域性脑血流比较
两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及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REM和入睡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NREM和夜间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效率和PSQ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EM较对照组缩短,NREM和夜间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睡眠效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四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失眠症多由七情所伤,思虑劳倦或暴受惊恐,或禀赋不足、年迈体虚者均易致病,其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面不得寐、患者困倦并伴有焦虑和精神抑郁等[9-10]。失眠症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睡眠时间和/或质量降低,常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者可能导致精神分裂[11]。失眠症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为主,但此类药物有成瘾性和依赖性,且会造成患者肝功能异常。中医中药在治疗失眠症有一定的优势,如针灸、耳穴压豆、音乐疗法等治疗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及具有不易复发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多,REM较对照组缩短,NREM和夜间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睡眠效率较对照组降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笔者认为,在治疗期间,睡前播放的音乐均为镇静安神、宁心催眠、疏散郁闷的乐曲,可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分散患者注意力,解除精神紧张及思想顾虑,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精神放松,这有助于增加区域性脑血流、缩短患者REM和入睡潜伏期、尽快入睡,并延长NREM,延长睡眠时间,故患者PSQI分值降低,睡眠效率提高。多项研究表明,音乐可诱导人尽快入睡[12]。音乐疗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特殊的疗效已被更多世人所瞩目。相关研究发现,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消除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对睡眠影响以恢复或增进社会功能,已在各种疾病的康复中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13]。中医音乐疗法强调人体形与神的统一和心理与生理的共同作用,通过平衡机体的阴阳,调整气机的升降,达到维护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14]。另有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可能是音乐治疗心理性疾病的基础,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下丘脑5-羟色胺的分泌,改善人体各系统(如神经、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维护正常生理节律和心理平衡,这些内环境的改变均可促进睡眠,提高生活质量[15-17]。《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18]。耳穴贴压暨耳穴压豆疗法,是根据“耳针”的原理,采用王不留行子、柏子仁等小颗粒的植物种子贴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来调整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项传统中医治疗技术[19]。耳穴治疗中,能有效地形成经络、神经、体液的调整协调,并可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改善微循环等,平衡体内阴阳[20]。在本临床研究中,取垂前穴、神门、皮质下、交感为主穴,再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辅以为配穴。主穴神门镇静安神;皮质下可抑制和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交感可改善烦躁紧张情绪,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垂前穴是功能穴,可缓解神经衰弱[21-22]。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头针风池、百会、神门、印堂穴及电针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双侧肺俞、心俞、脾俞和肾俞诸穴可抑制性神经递质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而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23]。观察组在口服催眠药右佐匹克隆治疗的基础上,头针及电针以上诸穴后,再采用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起到镇静安神、缓解压力的作用。联合耳穴贴压可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起到宁心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失眠症可安魂养心,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增强社会功能,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敖金波等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