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乐启迪民族之情
发布时间:2024-04-03 18:18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通过民族音乐单元的学习、民族音乐的艺术分析、构建开放式音乐课堂等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提升民族音乐素养的同时,认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也深深地懂得了民族音乐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兴趣传承扬琴、二胡、萧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了《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乐曲。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行的“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的一幕,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第一次在有着“音乐圣殿”之称的金色大厅展现风采。对音乐演出一向极为挑剔的奥地利人陶醉于这来自东方的美妙音乐。演出结束后,好评如潮,一位外国学者赞叹:太美妙了,太奇异了。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更要深知民族音乐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传承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的中国社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当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去充实音乐教育。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通过学习我国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在提升民族音乐素养的同时,认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一、依托系列性单元“五十六朵花”,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


  学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在每个学年的下册就有一个专门学习民族音乐的单元――“五十六朵花”,这是由一年级一直延续到六年级的系列单元。通过演唱、欣赏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集中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音乐特点等,让学生在系统了解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进而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1.从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在“五十六朵”系列单元里,先后介绍了苗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歌曲,因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的甚少,我就先让学生从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入手,如一年级“五十六朵花”单元中,共演唱、欣赏哈尼族、鄂伦春族、土家族等六个民族的歌曲和乐曲,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介绍了他们的一些传统节日,这样学生对这些少数民族增进了了解,同时也激起他们学习其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学唱少数民族的歌曲时,我先让学生明白歌词的意思,如哈尼族民歌《其多列》中的“其多列”是哈尼语,意思是“快快来”。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中的“阿西里西”是彝语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是游戏时发出的声音……学生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更好的帮助学生准确的演唱。


  2.从了解不同民族舞蹈风格,感悟民族艺术的多样性


  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在学习各民族的歌曲时,教材都会要求加入律动。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我先给同学们播放这些民族的舞蹈视频,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舞蹈种类,以及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再引导学生去模仿、去学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涨,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通过不同民族的舞蹈欣赏与学?,更加了解了各民族艺术的多样性。我们还进行了对比教学,把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与欣赏《大河之舞》相结合,学跳不同民族的踢踏舞步,了解他们不同的舞步特点,区别不同地区的踢踏舞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更好的体会到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又如,在学跳《竹竿舞》时,我准备了一些彩带代替竹竿,教学生击竹的动作,再教会学生跳竹竿舞的舞蹈动作,之后师生一起模拟少数民族跳竹竿舞的音乐情景,大家跳起来、唱起来。同学们在律动中体会着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大家尽情的边唱边跳,在欢快的音乐情景模拟中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感受。


  二、分析音乐的民族性,感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分析乐曲旋律的特点,了解音乐创编的民族性


  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正是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之所以能打动世界各国的观众,就在于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这便是中国民乐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特色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世界通过民族音乐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华美。


  在指导学生欣赏《牧童短笛》这一乐曲时,我先介绍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该乐曲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欣赏中,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旋律特点,让他们学习了中国民族音乐曲式创作的独特性,感悟到民族音乐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在欣赏之余,我还向同学们介绍《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同学们不由得对作曲家感到敬佩,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水平感到自豪。


  2.学习诗词音乐,以吟唱经典颂民族之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的韵律感和音乐的旋律性具有共同性,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古诗歌曲,继承和发扬古诗的传统,从古诗中受到教育,了解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开展了“吟唱经典?品味书香”经典永流传活动。


  同学们展示了国学经典《游子吟》《明日歌》《春江花月夜》《声律启蒙》《村居》《三字经》《长歌行》等,同学们还采用诵读、吟唱、歌舞、伴奏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演绎得惟妙惟肖、声情并茂,精彩的表演让师生们置身于经典诗文雅韵之间,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通过诗词歌曲的传唱,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同学们以经典之声,抒发其民族自豪之情。3.感知民族器乐的独特音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族器乐展现出中华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彩,大批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有的更是在国际上享誉盛名。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民族器乐的独特音色,我让学生们分别欣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西洋管弦乐演奏和民族器乐演奏的两个版本,同样的一首乐曲由不同的乐器演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艺术风格。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古琴独奏曲《梅花三弄》时,我请来会演奏这些民族乐器的学生及家长,为同学们进行现场演奏,让他们能近距离的欣赏民乐演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在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器乐了解的同时,同学们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增强了,对民族艺术的喜爱增加了。


  三、构建开放性课堂,拓展地方民俗音乐的教学平台


  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民俗音乐文化的兴趣。我组织学生及家长们共同开展了家乡民俗文化体验之旅。旨在让他们从了解家乡文化、学习民俗文化入手,来鼓励他们弘扬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更好的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1.开展家乡民俗文化大搜索


  为了系统的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唐山市博物馆,开展了“家乡民俗文化大搜索”活动。当走进“冀东文艺三枝花”展览厅后,他们充分感受到唐山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被?u为“冀东三支花”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文化大搜索中,学生们对家乡民俗文化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为学习和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2.感悟经典艺术,传承家乡民俗


  师生们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启了“感悟经典艺术,传承家乡民俗”皮影文化实践之旅。同学们邀请皮影老艺人到学校,为我们详细讲解皮影的历史和发展。还通过老艺人现场示范皮影表演的技巧,师生们深深地体验到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同学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唐山市皮影剧团,观看了了皮影剧《齐天大圣》,无论是皮影的独特唱腔,还是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让师生们感到新奇而有趣。再配上声光电、多媒体等的现代舞台技术,让皮影剧更加生动形象。在欣赏之余,师生们走到了幕后,在剧团的叔叔阿姨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操作起来、学唱起来。


  同学们从“感悟经典艺术,传承家乡民俗”皮影文化体验之旅中,近距离的学习家乡民俗艺术,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在实践中,体会到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让艺术之花永远芳香四溢!


  3.学习艺术典范,品味文化经典


  同学们以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家乡即将举办为契机,开展了“学习艺术典范,品味文化经典”评剧艺术研学活动。同学们在课上把自己通过走访、查资料、听名家讲解的内容进行交流与学习。有的同学还以“走进评剧、传承经典”为主题,向同学们宣讲评剧各大流派的发展历程、评剧名家的卓越成就,欣赏一些不同评剧流派的经典剧目,让师生们感受到评剧艺术的百花齐放,更增强了他们对评剧艺术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他们热爱家乡文化,自觉地传承家乡的民俗艺术。


  总之,我们依据课标,立足课堂,通过学习、欣赏、实践和交流等教学方法,把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以趣促情、以情促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感悟民族文化的深厚,更好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真挚情感。师生们还将继续努力,在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本文来自《今日民族》杂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