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国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没有迟滞崛起的步伐,反而转化成持续发展的机遇。事实反复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应对危机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西方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指的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制度。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它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遭遇到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包括: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甚至是政变等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在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诸多方面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国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出口减少,企业生产受阻碍、国内需求不足等。“十几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那场风暴来势凶猛,但当它登陆香港并觊觎中国大陆之时,一路攻城掠地的金融大鳄,却只能在中国人的强劲反击下铩羽而归。”在那次危机中,我国出口减少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还主动向东盟国家伸出援手,对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相仿,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长期萧条、2000-2001年美国IT泡沫危机等等,也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样没有迟滞中国崛起的步伐,反而转化成持续发展的机遇。
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使得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工业回暖,经济持续向上向好。多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已经使许多人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对“北京共识”即中国成功的奥秘、中国在世界发挥的作用也有了更大的兴趣。世人在重新审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所在在反思这个制度下的国度何以能够处波澜而不惊,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普遍共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多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坚实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在世界经济危机仍然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中国的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种政治制度,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文化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坚持不懈地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文化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思想领域上观念能够积极创新,与时俱进,例如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这一全民族的理想指向,更加坚定了人们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动力。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种趋利除弊、吐故纳新的能力,总是能够根据时代、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到优化状态,从而胜利地抗击各种风险和挑战。
通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制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即能包容、认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力量、社会生产力、文化意识形态的多样性,这一点对于我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意义深远。
现如今,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不仅有独特的体制条件、强大的政策调控能力、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中国已经成为走在世界前列的经济体。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与习惯于透支消费的西方人不同,优势明显的储蓄率,以及雄厚的外汇储备,也有利于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岿然不动的“定海神针”。
在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关系空前紧密的背景下,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的仍然在周期性的发生,并且冲击着中国的发展,但是,比较各发达国家,正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我们也才有实际的可能来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危机作出一定的贡献。如果把“社会主义”四个字拿掉,当下欧美一些国家的严重危机即为前车之鉴。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能循“自然之道”而行,也才有望尽可能减少乃至消除像类似金融危机这样的曲折、荒唐和痛苦。
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所扬弃。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当然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新的政策调整,既坚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胆融入加速发展的国际社会,积极发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抵制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侵蚀。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社会主义成功的实践说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作者:兰利丽 来源:文化产业 2013年12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