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固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但是随着学科间的相互交融,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渗透到医学领域。它们也许不处于主流地位,但是却在医学教育这一庞大的体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双语,共享
在医院的第一课
医学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多明显的区别,选择到医学院学习的学生。不是怀着对救死扶伤的无限向往就是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无限热爱才走进这个领域的。
在学校之外,医院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而在进医学院之前,他们也从没有以一个未来医生的视角去感受真实的医院环境。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医学生要到大三上期诊断课开始后才第一次踏进医院。为什么不在他们一开始进校或者最迟在专业课开始后就让他们去接触医院呢?为什么非要等到医学基础课程都上完了非去医院见习不可的时候才去呢?如果他们的第一堂大学课或者第一堂专业课在医院里度过,当他们再回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相信想到医院里那些求助的眼神和病床上那些脆弱的生命时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最优化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针对培养国际化的医学高级人才特别是医学科研人才和医学教育人才开设的,医学七年制和医学八年制的专业也开设这些课。由于双语教学要求较高,学校的资源相对较少,而长期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也不太多,且分散于各个学院。因此最好从学校层面出发,打破学院间的界限,调配整个医学院校最好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尽量集中需要长期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通过这种最优化配置之后再进行双语课程教学。
完全自主的进展类课程
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为了跟上发展的前沿,医学类院校会开设一些进展展望类课程。这种课程由老师讲述显得苍白无力,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将全班随机分成几个组,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方向去追踪这一方向上最前沿的研究或者发展。然后轮流分组作报告,老师在这其中加以引导、指导和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来教室为学生们介绍。
不可或缺的人生引导
医学其实是一门终生需要学习的学科。怀着满腔热情的医学生这一生的医生之路或者是医学工作者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其实并没有完全地想清楚。然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这么一门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医学人生有所思考的课程。也许这门课程开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不可以简化一下,就集中或者有系统地对一些知名医生或者医学工作者的人生轨迹作一介绍。或者就让自己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来为医学生们上一两堂能实实在在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生课。
网络的资源共享
各医学院之间一直在尝试着交流合作,在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共享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够。如果各高校能将自己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上,且提供给其他学校交流和分享,那就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资源去各自分头制作相差无几的医学教学资源了。或者另单设一个机构,收集管理所有的医学教学资源。而这一点,不单是医学,可能对于其他所有学科都适用。
医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医学教育方法的探索却从没有停止,有了这些更有力更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尝试,现代的医学教育也因此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文来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