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职会计教学实例,从课前准备、合理分组,充分备课、制定方案,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三个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综合技能,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下面,结合中职会计教学实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
一、课前准备,合理分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科学合理地安排人数,做到合理分配。以4~6人为一组较为适宜,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同时,还要注意组间成员的综合素质,注意合理搭配,避免学困生与学困生搭配、优等生与优等生搭配。一个小组中,一般优等生、学困生各配一名,中等生2~4名。这种混搭形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小组合作时各有分工,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比如在班上,可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小组的人数定为5人一组,组内至少有一名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一名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其他为中等生。遵循1+3+1或2+2+1的分配模式,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使各小组间的竞争力基本均衡。另外,小组内部也要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确保各小组成员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二、充分备课,制定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细致充分地进行备课。教师应结合教材,对小组合作开展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要掌握知识要点,因地制宜地做好整体安排,让教材和资源有效整合,突出重点。比如设计一个练习题,要考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如果学生的反应不如预期,又该怎么办。针对难点,要做好分步突破的准备,最后设定任务,以便在课堂上掌控全局。以“记账凭证填制”教学为例,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备课时将本节课分成四个环节,以帮助学生掌握凭证填制的具体操作步骤:讲解、模仿、练习和总结。有效的课前准备,不仅是要熟悉教材、备好教材,更要结合教材制定每个小组的合作任务,尤其是每个学习小组组长的任务。在讲解新课时,考虑到教学重点,可将记账凭证的分类与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走好这重要的一步。然后是填制内容,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又不是太复杂的业务题,通过把凭证的内容分项目融入到凭证填制步骤中,让学生在边看边模仿中强化记忆,熟悉记账凭证的各项内容。接着是凭证的审核,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分录的审核、日期与摘要等小项目,以及特殊记账凭证的填制。最后是制定考核机制,包括对学习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综合考量。
三、情境创设,自主探究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案例来模拟学习,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联系实际,强化综合技能教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实施教学流程如下。(1)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资金筹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起点,也是企业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开始。先引导学生就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讨论,确定工业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了解资金进入企业的途径和其对应的账户设置与处理。(2)列举工作案例。A公司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国家投入新设备折合5 000 000元,B公司投入资本10 000元,李明以个人知识产权折价70 000元投资,英国商人投资8 900美元,同时向银行机构借入82 000元款项。请分析:筹集资本金的方式有哪些?按投资主体划分和按投入的方式划分有哪些类型?(3)创设情境。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即为四个公司,假设自己所在的公司要开展生产活动,以上面的工作案例和分析出的问题结果为基础,做接受投资和借入资金两种方式的会计分录,并归纳出两种方式的基本账务处理。(4)总结案例分析与情境运用。预留时间,学生先进行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惑和不足,教师应给予点拨补充。通过给出案例进而创设情境的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又产生新的任务,这样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具有创新价值的新模式,它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弊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中职会计教师都应本着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好自己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学”为主,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活跃氛围,增进交流,构建充满魅力的中职会计课堂。
作者:施亚楠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34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