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9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成立,近几年来,信息经济学理论在我国得到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我国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偏重于应用理论研究,包括对国外信息经济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应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相关经济领域进行分析。
本文拟从我国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研究内容体系的归纳,以及对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等角度,对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1我国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有关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信息经济学理论等同于非对称信息理论。如张维迎(1996)认为,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王则柯(1999)认为,经济关系的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优势方有讨便宜的机会。信息经济学就是对付欺诈行为的学问,隐蔽特征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隐蔽行动导致的道德风险,是关键的概念。
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对称信息理论只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远远不只非对称信息理论。如马费成(997)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2002)认为,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陈禹(1998)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第三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一样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非对称信息理论,但非对称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王明照、刘静,2002)
以上三种观点,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即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远远不只非对称信息理论,但由于非对称信息理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应该将其作为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加以研究。
2我国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体系的归纳
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归纳:
2.1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是信息的经济研究,二是信息经济的研究,三是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乌家培,2002)
2.2认为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即不完全信息理论、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经济理论、信息传输的经济分析(马费成,1997)
2.3将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归纳为六个领域: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学(包括信息产业组织经济学)、信息资源经济学、网络与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机构的经济学(王芳、赖茂生,2004)
2.4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假设出发分析经济现象。二是从统计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三是从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角度研究信息经济现象。四是从信息产业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五是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谢康,1997)
综上所述,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体系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不对称信息理论、信息商品的分析、信息市场分析、信息搜寻理论等,其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与生产率、信息经济的有关规律、信息经济的测度、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贸易等等。
3我国学者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非对称信息理论进行介绍,以及应用非对称信息理论,特别是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理论对我国的相关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1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的介绍
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两次授予在非对称信息理论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信息经济学家。莫里斯和维克里由于对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理论研究的突出贡献,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于对非对称信息下的逆向选择和信号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信息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贡献作出介绍。如张维迎(997)赵先进(997)李纲(1997)和晓巍(1997)等对莫里斯和维克里的贡献作出介绍,说明维克里和莫里斯的理论主要研究如何解决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称激励机制理论。谢康(2002),王则柯(2002)、梁小明(2002),唐久红、唐岳驹(2002),叶建亮(2002)等对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的贡献和相关的基本理论作出介绍,说明阿克洛夫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非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研究的先河,而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在阿克洛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逆向选择的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理论。
通过上述国内学者对信息经济学领域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和基本理论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3.2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应用
我国学者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应用激励机制理论对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出现的一些相关的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金融领域,部分学者应用非对称信息理论分析如何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监管(陈珠明、陈建梁,2001)以及如何进行金融监管(郭根龙,冯宗宪1999)利用激励机制理论对风险投资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蔡庆丰、李超,2002)利用非对称信息理论对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刘少波、蒋海,2000)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寻租行为和造假现象进行分析(熊剑庆,2002;王学武,2001),等等
在医疗领域,近年来,医患关系呈现紧张趋势,一些学者应用非对称信息理论解释医患双方的信任问题,认为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可以使医患之间关系得以改善(郑大喜,2005;周向红,2005)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己经成为目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导致医患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是造成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重要原因,故应当从规避医患双重道德风险的角度设计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控制机制(王勇、弓宪文、赵鹏2005;黄长征,2001),等等。
在教育领域,不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在高中建立报考指导机构、定期公布大学生就业情况、由专业咨询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大学应加强信息的透明性等措施加以解决(朱振伟,2003)而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考研热、出国热则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息发送理论进行解释(李少敏,2003)等等。
此外,非对称理论也广泛用于解释其他领域的相关经济现象,如商业领域中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问题、广告和虚假广告问题等(程晓宇,2004李洪军,1998)政治领域中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王向前,2004)等等。
可见,非对称信息理论己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对非对称信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应用道德风险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进行相关现象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对非对称信息理论中的另一个研究主题逆向选择与信号发送理论的应用研究却很少。此外,在应用领域,国外大部分学者主要通过开展实证研究对相关的理论进行验证,但我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却进行得很少。
4我国学者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
我国学者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信息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以及信息经济测量等方面。
4.1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
所谓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是指IT投资的实际生产率效应和期望之间不一致的现象。我国学者对“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研究主要是对该悖论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
测度不当、时滞、利润的重新分配和扩散、信息和技术的管理不善、信息技术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股票市场、分析工具不当等是造成“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消失,目前,信息技术创新己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周先波,2003;赵勇、陈冬,2004),提高信息技术效用的基本途径有加强IT/K项目管理,提高IT/IS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推动IT/K与组织变革互动,建构新组织结构、提高公司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李小卯,2000)而如何通过定量方法测度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我国尚属空白。
4.2信息产业
我国学者对信息产业的研究主要是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国外信息产业的成功模式提出相应对策,以及通过实证方法,对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我国现阶段在信息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通信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尚未形成、信息安全管理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思路应是明确战略方针、进行统筹规划,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空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产业布局合理、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能力、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支持力度、实行政策扶持、培养人才、重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等。(张毅,2005;陈春明,2005;郭春侠、谢阳群,2005)
实证研究方面,徐升华、毛小兵(2004)通过对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把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必将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杜伟锦、李红升(005)在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描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进行了估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产业对GDP和GDP增长率的贡献以及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信息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型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4.3信息化与工业化
工业化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过程,信息化是工业主导型经济向信息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过程^1996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0年我国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我国学者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研究主要有对两者的关系、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过程中,政府所应起到的作用、以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主要有: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给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组织方式;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新产业群的兴起;影响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蓝庆新,2003;许卓云,2002)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过程中,政府所应起到的作用一是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二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李松龄,200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该采取的对策有:树立政府目标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发挥市场推进作用;鼓励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三是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张国云,2002)
此外,我国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还涉及到信息经济的测度、国际信息贸易等领域。总体来看,我国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进行得较少。
5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现阶段,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体系还存在争议,笔者赞同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领域的观点,而非对称信息理论由于其强有力的解释力和广泛的应用,应该成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核心。
目前,我国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偏重于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理论对各行业出现的相关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对非对称信息理论中的信号理论研究得较少。在宏观信息经济学领域,我国学者偏重于应用理论分析,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得较少。
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必须重点考虑。第一是加强对信息经济学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使信息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是必须加强对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拓展研究,例如对国际的研究动态进行跟踪,并对相关的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调整或修正,使模型更有现实说服力,从而使我国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跟国际的理论研究相接轨。第三是加强信息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对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验证。
作者:黄曼慧(广东商学院,广州510320)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