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领域也逐渐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不足和会计信息化的优势,由此也开始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本文以会计电算化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过渡后的最终目标和途径。
会计电算化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大幅度的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且也为会计工作“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多,如: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无法与企业的其它部门相融合,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会计电算化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已滞后于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等,这些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速度,也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因此向会计工作必然走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意味着会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换而言之,信息技术将会计子系统有机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体信息系统中,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完善财务职能,而且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减少了交易记录,财务资源也会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企业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来说,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将作出的贡献
1.改善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及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根据计算机的特性,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尤其是通过人机的有机结合,能够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既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会计人员主观随意性,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
2.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
以往的财务会计管理,受人工成本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往往只能在月末进行,使得管理有着明显滞后性。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管理也开始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活动风险。
3.促进了会计理念的更新
一方面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以后,解决了大部分信息处理和传递问题,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方式、数据处理的方法,会计内控和审计的技术。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既完善了会计信息制度的改革,又促进了会计理论的更新,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树立新的从业理念和工作方式来适应新的会计从业环境。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职能转变的认识不够充分
大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财务的一种核算工具,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却忽略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企业ERP系统为例,其财务管理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科目设置上有着明显的区别,ERP财务管理系统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溯源查询,会计电算化系统则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对会计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忽略了是否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和经营模式。因此为了使企业决策能够真实的体现企业经营成果,就必须要改进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其能够反应业务过程中的价值流动过程。
2.软件系统保密性以及安全性低
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前提 ,会计信息在一定的安全技术之上,利用满足条件的计算机硬件,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与系统中流通、存储和处理,最后成为人们需要的形式。当下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通常都存在漏洞,系统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受到很大影响。
3.网络化程度需要改善
如今我国会计电算化网络化有了一定的进展,企业能够做到网络报税,申报信息能够无纸化传递等。然而,会计信息系统依然是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在会计向外界传达信息的内容跟发布方式上有所体现。然而眼前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借助网络向股东传递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及明细信息,更没办法利用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等综合管理部门传送信息,甚至无法发布相关的人事、技术及股东想要了解的其他信息[1]。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伴随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会计工作能够更加快速有效,会计信息也可以实现顺利的传递与共享,企业的经营效率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从会计信息化的硬件系统来说,单机、多机、多用户及网络系统是最常用的模式。但目前大多采用前三种模式,网络的系统模式询问还不多见,使得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出现脱离网络的局面。但实际上,网络技术平台下构建的会计信息化,不仅工作效率高于前三种模式,而且也是以会计信息数据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的系统的最佳途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这种网络模式必将成为会计信息化的首要硬件系统。
从会计信息化的软件方面来说,各软件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较为成熟的财务软件也举不胜举,会计工作所需的数据也更多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放在网络中,并且随着高速CPU、更高性能的VPN设备的出现,会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
(二)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深
随着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普及,企业管理层也开始认识到以往信息孤岛式的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层开始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这种认识为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控制功能的规范体系。会计信息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对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冲击,随之变化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日趋成熟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内控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开始针对会计信息化舞弊案进行立法,为会计规范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2.内控制度的预防功能日益突出。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数据输入后,软件应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来保证数据安全[3]。
3.企业也开始建立严格的授权责任体系,针对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设置了查询权限,确保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四)复合型人才的出现
会计信息化是关于计算机学、会计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要求实际操作人员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不仅需要深厚的会计素养,掌握电算化软件技术处理账务,同时还要会计算机基本操作。会计信息化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各高校、各级财政部门和单位都热烈响应,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并强化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顺畅运行,培养会计、计算机跨领域的“双精”人才,为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复合型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方法
(一)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化带来的最为直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经济效果是它对企业、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后,还应积极开展其他的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以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的领头羊,来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换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主动适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将该系统与企业其它子系统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出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既需要领导层决策上的支持,也需要具体工作中实质上的支持。因此企业领导在思想上要正确的理解与足够的重视会计信息化,并且要逐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来维护和保障财务软件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适时的对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营造企业会计信息化氛围,培养企业自己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使得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更准确、全面地进行信息沟通,而这一流程化的过程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根据长期的实践表明:会计信息出错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由此可以得知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服务的重要举措[4]。此外改进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相关制度,还包括安全控制、权限控制、审计控制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中,会计信息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由此就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黑客或病毒入侵等,从而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客户资源流失等问题。由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安全控制管理措施,来避免这些侵害带来的损失。如: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B/S应用时,可在技术上装载防病毒软件,加强对病毒的查杀对抗能力;在管理上应制定一整套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软件的管理,不随便安装和使用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限制软盘和U盘的使用等。再如对于进入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要通过通信日志系统归档,真正做到“数据落地”。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崭新的会计思想观念的呈现,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磨合后的结果,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走向。尤其是现在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学会会计信息技术,同时要具备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郭李春 来源:财会学习 2016年23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