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林业工程造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想要达到期望中得效果还有不够的,所以就应对林业工程建设加以系统的管理,弥补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人员也应了解林业工程造林的作用和目的,以便更好的管理和管理中的缺陷,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工程健康快速发展,达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包括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监控,造林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工程进程的掌控等方面,所以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对于林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提出几点加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1.优化管理制度
林业工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完善。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造林技术是没有任何计划和规划的,以一种粗放的方式展开林业工程。所以,在林業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优化,做到在能达到指标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机械的能耗,从而工程成本。
管理制度的确立不能一味地“想当然”,应当结合林业工程现场的实际实际情况和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其次,“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也适用于造林工程,造林建设期间同样离不开造林技术的指导,所以,将技术管理加入到管理制度中还是有必要的。
2.对管理层进行系统培训
管理层的干部手中把握着工程的发展方向,工程的效果如也取决于领导们对于工程资源的分配。所以,管理层的领导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林业专业知识,精通造林技术。可以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造林业务员对管理层进行授课,最好是林业的业内专家,针对林业工程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培训;也可以组建一个管理层的探讨小组,对林业工程的下一步发展进行研讨,也可以汲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对工程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使工程管理者充分掌握管理技能,对于造林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
管理者也应该具备在不断地工作探索中,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将工程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以保证造林工程的稳定进行
3.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
领导层发号施令,最终工作的执行者还是一线员工,一线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高低才是最终决定工程质量的最终因素。然而,据调查,我国员工的工作素质普遍低于工作需要。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对于工程实施是必要的。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工作培训,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传授工作经验,使一线员工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以保证造林工作的开展,各种设备的使用能全部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4.眼光要放远
造林工程本就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程,管理者不要为突出工程效益而只顾眼前的利益,应从长远考虑,将短期和长远利益进行合理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作用
林业工程作为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作用就是合理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造林工作的效率,彻底改变传统的无计划的盲目造林方法和经营方式。为林业工程的发展做好铺垫,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树木健康良好生长
造林管理者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将之运用到造林中去,对树木种植和的生长周期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规划,以科学方式促使树木按照预期的目标生长,以保证林业工程的质量。
2.协调林业工程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
林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建设期间可能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影响造林工程的正常进行。比如,占地问题,就足以使林业工程处于被动,没有土地又如何造林呢。所以,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就得处理好林业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3.降低工程造价
在造林工程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造林管理工作就可以综合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后,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减少或停止投入,充分结合林业工程指标和造林技术、设备情况,合理的对资金的投入进行控制,降低林业工程造价。
三、结语
林业工程造林深受国家重视,但是我国的传统的造林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无计划性和无规划性,相当不利于林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应转变为集约型造林生产方式,加强对造林工程的管理,有规划性的建设林业工程和经营造林项目,采取正确、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到财力、人力物尽其用,最终建立健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机制,最大化的提高林业工程的生产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曹宏宇.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防护林科技,2015,(6):74-75.
[2] 隋莹.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8):60-61.
[3] 李平.试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其意义[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9):356-357.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