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课时紧、任务重、交互弱的状况,不能发挥学生自学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故此,基于动态反馈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造,构建社会统计学的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设计多层次课程学习目标体系,整理重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视频和相应资料;其次,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后指导;最后,通过动态学习反馈、教学评价等活动获取教学反馈数据,开展教学活动持续迭代优化。该文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移动网络平台;社会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4-0-03[收稿日期]2020-04-29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学习资源日渐丰富,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单向输入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1]。课程教学环境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教学对象信息技术的熟练驾驭、学习过程的高度交互、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和课程学时的高度压缩等,从而要求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重大改革,以充分激发教学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利用移动网络终端的学习便利性和教学反馈及时性开展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度,满足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提升教学互动效率,已经为了高等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2]。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扩展不足
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分析与社会学研究的相结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既有逻辑性较强的理论推导学习,又有实践丰富的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与建模预测,需要充足的课时才能将课程内容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当下,高等院校专业的总学时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多数院校的社会统计学课程设置为32学时。同时,授课班级同学来自于不同地区,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课上无法充分详尽展开教学内容,课下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
(二)教学互动不足
知识单向流动是传统社会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互动的推动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4]。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内容全面性,忽略学生学习能力、效率和需求的差异性,从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抵抗情绪、降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改进的依据来自教学实施效果统计数据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互动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快捷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学内容多、课程学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与学生开展充分的教学互动,课后作业的互动方式单调低效,从而导致了教学活动的互动不足,教学过程改进目标不明,迟滞了教学活动的优化进程、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不足
本科学校一般是面向全国招生,班级学生来自于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知识结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教学内容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为了照顾部分同学,经常会以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为标准统一教学内容,这样会使得教学内容对那些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较为简单,而浪费学习时间。但是如果设置较快的学习速度,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起来又较为困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活动推进模式采取统一化的知识供给,人为忽略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学习内容的差异化需求。
(四)教学反馈不足
教学效果及时和详尽的反馈是教学活动得以优化的主要依据。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反馈主要有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和课堂讨论[5]。但由于课时少、任务重,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直接反馈活动开展及其稀少,课后作业的频率也不可能太高,从而致使教师回收教学反馈的途径和效率大打折扣,可能导致教学需求和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三、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理念
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教学过程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教学活动反馈及时性,设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量化课程考核方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多层次课程章节学习目标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将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转交到学生手里,通过移动网络学习终端进行发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学习流程和内容,最终实现殊途同归,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实时的学习反馈,动态调整学习材料,持续更新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材料,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实现因材施教,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自适应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除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外,重点突出混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及时总结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自适应学习选择。因此,基于移动网络终端教学的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首先,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目标、章节目标、多维课程学习路径、课程教学反馈路径等;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构建尽可能的高内聚低耦合的教学知识点,并制作教学微课;最后,构建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学习过程、自学过程和课程综合能力等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效果。
(二)教學流程设计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首先应设计好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并构建章节的三层教学目标体系和相应达标度量标准;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支撑底层教学目标,时长为12分钟左右的教学短视频和相应教学资料;最后,通过移动教学APP、微信公众号和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后续课程教学活动。具体自适应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1.教学准备。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根据教学反馈不断迭代持续优化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消耗教师精力最多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培养计划、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章节学习目标体系,各目标之间要做到低内聚高耦合,为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跨越式学习构建完整的学习路径。在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围绕各个教学目标形成不同难度、不同路径的章节学习目标完成的学习内容体系,并制作相应的在线学习的教学视频,设计教学案例、课堂讨论主题和学生自学目标达成度自我测试的试题库。在分析学生对移动教学工具掌握使用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移动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
2.教学实施。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及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移动教学平台上发布下次课学习任务、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上学习自测题试题,并通过微信群、QQ群、移动教学平台等方式将学习任务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选择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路径,开展课前在线学习并完成自学测试题、梳理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与教师开展课前学习互动和问题反馈。
课中,教师首先要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梳理学生学习反馈的基础上调整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开展短时课堂教学,提出课堂讨论议题,组织学生按事先分成的小组实施头脑风暴、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应及时关注课堂讨论情况,适时开展讨论引导,最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议题讨论进行梳理总结,找出讨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理解。学生应该认真倾听教师的重难点讲解,并针对自己疑难问题重点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参与到小组的课堂讨论中,积极主动承担小组的讨论任务和讨论结果的汇报工作。
课后,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在线练习题,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公告板的形式进行解答和讨论,个性问题通过点对点形式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学习进行线上指导;对教学效果数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数据等教学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后期教学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学生应完成课堂教学的后期巩固练习,开展大量的课外知识阅读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升华与内化。
3.持续优化。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是因材施教的学习自主选择和持续优化的教学互动,因此只有保证教学活动的持续迭代优化,才能将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活动实施好。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结合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巩固学习的记录数据,分析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次课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教学过程得到持续优化。学生应从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对每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提出相应意见建议,推动课程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五、课程考核设计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教学过程的持续优化性,因此课程考核应该同时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完成度。社会统计学课程考核目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通过对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学习、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自适应混合式课程教学要能体现学生的理论知识识记、知识实际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努力与态度、教学活动参与度与课堂表现,以及课程综合学习效果。自适应混合式社会统计学课程考核方案如下表所示。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层次考核目标体系为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了达成学习目标的不同学习路径,构建多条教学反馈路径,提升了混合式教学的因材施教特性,有效节约了课时,提升了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评教、教学反馈等教学反馈数据实现教学活动的持续迭代优化;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反馈,不断通过课后扩展阅读和移动教学工具学习,持续迭代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持续迭代优化。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