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硕士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4-18 09:16  


 第1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探索


  自2001年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作为全国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北航软件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r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为我国软件行业输送各类管理及技术人才。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笔者就如何在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有效保障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一些经验总结。

  1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的一般流程

  虽然各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和具体操作流程上不尽相同,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北航软件学院的培养方案是对学生采用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学籍为学分制管理(总共40个学分),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制:课程学习阶段一般为一年左右,而企业实习和论文阶段则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而定,短则一年半,长则3年。

  由于用人单位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动手能力的特殊需求,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修完有关课程并取得规定的35个学分后,通过学院推荐或自荐方式进入软件类企业进行一年以上的企业实习,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测试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程实践的内容是软件工程硕士撰写学位论文的重要依据图1是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一般流程。

  2论文阶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所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

  随着北航软件学院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论文答辩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堵住各种漏洞,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务部门多次出台相关规定,如《北航软件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流程基本要求》《北航软件学院学位论文答辩实施细则》《关于研究生涉密论文管理的补充规定》等,且每次毕业答辩期间,各项工作都责任到人,保证做到各司其职。

  2.1答辩流程及制度

  由于北航软件学院各专业方向的专业性差异和学生数量不同,论文开题和中期答辩由各专业方向自行安排和实施,毕业论文答辩则由学院统一安排,且和北航研究生院审核学位周期保持一致,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各进行一次。

  从学生申请开始到毕业答辩结束,我们在毕业论文答辩阶段采用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学术公正性,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这其中包括:

  1)论文盲审。

  学位论文盲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自2008年开始,学院规定在每次的毕业答辩申请者中,随机抽取不低于20%的论文送校外盲审。具体做法是,将所有申请者以一定顺序排名(如汉语拼音),每隔4人抽取1人得到5种方案,然后再综合考虑指导教师和专业等因素,从中确定最终方案。鉴于个别学生被抽到盲审后主动撤销申请以期规避盲审的现象,我们规定凡属此类情况者,下次直接列入盲审名单。

  论文盲审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一是工作量大。如最近几次毕业答辩送校外盲审的论文都在200篇左右,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收集和派送论文以及回收和整理评审意见。二是盲审老师的选取。北航软件学院的专业方向仅大的领域就有5~6个,因此如何从校外聘请到大量符合要求的评审老师也是很大的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将在盲审阶段发现的一些问题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例如,2010年3月毕业论文答辩前,一名申请人被抽中盲审,其盲审评阅人发现与学院之前的另外一篇硕士论文内容高度相近。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该生受到开除学籍处理。2012年12月的毕业论文答辩前,一名学生的论文在盲审期间被发现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某生之前发表的学位论文内容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图形和表格的内容顺序、实验数据、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全相同。最终该生被认定为抄袭并受到取消学籍的处理。经不完全统计,盲审不通过率大体在5%~15%左右,与毕业答辩的不通过率基本持平。

  2)论文查重。

  北航软件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院规定,学生论文必须经过万方数据或中国知网的论文查重并提供相关报告。一开始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取的检查方式,自2013年12月起则要求全部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提供查重报告。答辩结束后,学院还会将答辩通过的所有论文集中送交万方数据库进行查重。当时我们学院确定的论文重复率必须低于20%。

  2014年6月起,北航在全校范围内开始实行学位论文的查重制度,并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复制比。北航软件学院对申请答辩的所有学生进行论文查重,规定对查重率超过5%的学生按不同程度分别作出修改后参加答辩、延期答辩和取消学籍等相应处理。这些措施从制度层面有效地遏制了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

  3)答辩分组。

  北航软件学院自成立伊始,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都是采用学院教师指导和企业教师指导的双导师制。毕业答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指导教师同避制度,在毕业答辩分组时,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都不允许参加自己学生的分组答辩。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杜绝人情打分,让答辩委员会的评委们能放下包袱,更加公平公正地独立评判。目前,这一制度已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

  4)答辩现场的规范化。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次申请答辩的学生数日也在不断递增。学院一直坚持数量增加、标准不降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学生答辩时的权益和答辩质量,学院规定每个答辩分组不超过20个学生。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位老师在答辩前仔细评阅过学生的论文,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质询;为了克服评委的惰性,要求答辩委员会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得少于3个。

  由于部分评委来自院外或校外,对学生不是很熟悉,所以个别学生会采用冒名顶替等不正当手段来应付毕业答辩。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学院规定所有答辩现场必须全程录音、核实答辩人身份、对答辩人拍照等。

  2.2人员保障

  在学院毕业答辩过程中,为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学院对答辩过程巾所有环节都明确了责任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让大家知道该去找谁解决,如发生不良后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的学术责任人为其学院指导教师。因此我们将导师的年终评定和其学生的不通过率直接挂钩,明确规定“指导硕士论文答辩年度不通过率超过学院平均不通过率的教师,不得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以此激励导师努力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为提高软件学院整体教学水平添砖加瓦。

  3结语

  以上制度和措施的实施使得北航软件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近5年的论文答辩中,不通过率一直控制在10%左右。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虽然我们对研究生教学质最,尤其是毕业论文阶段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学院领导和相关人员都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我们会在学校各级领导和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努力工作,争取把研究生论文质量抓紧抓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作者:邵兵康一梅来源:计算机教育2015年3期

  第2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与度量模型,提出了明确的论文质量目标和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存在问题与质量评价度量模型

  由于种种原因,论文质量的分析和实际评审工作存在着质量要素空泛、无法真实、直接、客观地度量,最终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地评价等问题[1][2][3]。例如:有关评估方案中规定的选题要求是: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而论文质量标准要求是:技术先进,有一定难度;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社会评价好等。但现实的论文评审操作则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要素的选择过于简单、抽象层次太高。因而难于细致、客观、真实和准确地反映被检查对象的实际情况;

  (2)对相关质量要素的度量和评价,缺乏直接、真实、仅根据客观的、标志性的交付物成果、里程碑事件为度量和评价依据的质量要素度量与评价方法,使本已高度抽象化的评价,更带有人为评判的色彩;

  (3)所有的度量和评价是定性的,当从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成绩的时候,从定性到定量的转换标准设置,缺少科学性和原理依据。

  作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标准的制定者受传统学术观点的局限,担心制定详细、确定的评审标准,将限制论文作者的研究和表达,导致“论文八股”的出现。另一个原因,则是标准制定者对工程硕士论文(包括论文阶段的学习、研究过程)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怎样才能检验硕士研究生是否达到了的既定目标等很难确切把握。导致本质上对论文质量目标的不明确、不清晰,因而无法制定具体的检查标准。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针对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这一特定对象,本研究首先建立如下的论文质量标准与评价度量体系模型:

  (1)论文质量的一级属性:论文的分类和性质界定;

  (2)论文质量的二级属性:论文必须包括的四个基本构成部分;

  (3)论文质量的三级属性:论文基本构成部分的质量度量要素;

  (4)论文质量的四级属性:论文质量度量要素的度量方法,包括定性度量转换为定量评价的加权因素设计,即量化成绩。

  2对论文性质的界定

  为了准确地把握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明确论文质量标准,我们根据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结合软件学院实际情况,不失一般性地将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类型,界定为软件技术研究与软件工程项目二类。

  界定的原则依据是2003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中,将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明确分类,区别不同评价对象,明确各类评价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求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原则精神。

  界定的基本出发点是区分论文性质,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本研究的重点是软件工程项目类论文。本研究对软件工程项目类论文的定义是:

  目标: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参与企业软件工程项目,研究并解决特定问题域的问题;

  技术与方法:学习、研究、选择、运用,并有所拓展下列(同时)技术与工程知识与方法:

  技术知识:计算机软件(或软硬结合、以软件为主,但必须包含软件工程)的最新技术、方法、手段、工具;

  工程管理:在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模型(不要求特定模型)及软件过程关键环节中,采用软件过程管理、项目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不要求全部)的技术方法;

  按软件工程规范,独立完成了一个软件制品研发的完整过程,其结果对相关业务领域内的问题解决,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以技术和项目成果、项目实现过程报告的形式,形成的硕士论文。

  3对论文内容的要求

  根据论文性质的界定定义,工程项目类毕业论文,本质上是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技术与项目报告。因此,论文内容应完整呈现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专业知识:通过项目研究的背景、问题与目标描述,考察学生对所在行业领域业务知识和领域关键问题了解的广度与深度,即考察论文课题的专业水平。

  (2)技术水准:通过项目技术方案分析,考察学生在特定问题下,对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工具和手段,解决领域关键问题的状态与发展水平的评价与了解。

  (3)实现能力:通过项目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考察学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具体能力和达到的水平。

  (4)过程能力:通过项目过程报告,考察学生以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现为基础、组织实施软件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能力。

  4质量要素及其度量方法

  根据论文内容的四个方面要求,我们设定了四个方面、20个质量度量要素(表1),每个要素各分为6个等级(0~5分),供论文评审时,进行判断评价。表中各要素的分级评价标准见附录。

  5量化成绩的加权因素

  根据附录的方法,将论文按内容规范要求及质量度量要素,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获得对每个度量要素的评价(加权前得分)。并依据加权方法,将其转化为定量的论文成绩。加权比例指向为:要求论文更侧重于关键技术实现和软件工程过程,兼顾领域与技术背景。

  因此,根据专业性质、学生基础学习和实习项目的具体情况,论文四个构成部分的成绩加权因子分别为:10%、20%、30%和40%。加权计算公式是:加权后得分=加权前得分*加权因子*4。

  6质量度量实施的若干问题探讨

  标准只是一个杠杆,由于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产品的出口质量,因此,最终产品质量的口一收紧,产品生产过程的问题就必然地暴露出来了。

  (1)生源的质量问题

  根据对本院(其他院校情况应基本类似)往届新生(含单/双证生)入学前基本状况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入学研究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元教育本专业)应届保研或考入的本科生;元教育非本专业或虽是本专业,但不在相关专业行业企业、基本没有软件开发项目经历(经历非专业)的学生;本专业毕业并一直从事软件开发、具有软件工程项目经验的在职生。根据若干届学生情况的初步统计,在各届学生中,第一类约占40%,第二类占30%~40%,而第三类只占20%左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第二类学生(元教育或经历非专业)的比例有扩大的趋势。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与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培养方向上的不同。因此,现有的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本质上不适合第一、第二类学生。因为这二类学生没有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而学校几乎不可能在研究生学习的一年期间,提供这样的经验和机会。

  面对生源的实际情况,不论学生在校课程教育的效果如何,要使前二类学生达到本标准设定的质量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标准和目标的明确化,现实地凸显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从源头开始的困惑。

  本研究成果在招生阶段希望达到的贡献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除统一笔试以外的综合能力测试及面试中,对考生基础能力的特别考察和筛选,提供了内容和要求的来源与依据。

  由于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明确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学生入学考试、面试方面已经形成的局面,包括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扩大招生规模等问题,但至少通过对入学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甄别筛选,为入校后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筛选的目的,是可以根据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优质教育资源放在最具培养基础和培养潜质的学生(第三类)身上。而对第一类学生,本质上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对第二类学生,则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需要、目标(例如:应用管理等),开辟合适的课程。这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设计,既能集中优势资源,又可以改变大一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真正从源头上,改进教学效果。

  (2)课程教学和企业实习的质量问题

  如果以研究生培养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来考察的话,入学状态、课程教育、企业实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三个加工工序过程。搞清楚每个生产环节对上道工序生产成果的质量要求、度量要素和考查指标,清楚本工序结束、产品下线、交给下一工序前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度量要素和考查指标,针对质量要求和指标,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从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改变为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可检查、可控制和可预测管理的生产过程,是本研究在教学组织阶段希望达到的贡献。

  在上述质量目标下,软件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按课程教育、企业实习两个阶段,统一规划,分段实施。每个阶段的目标是明确和具体的。

  以课程组织为例,由于作为最后产品成果的论文内容和要求已经明确:必须以解决行业业务背景下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工具,以软件工程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为过程,进行论文撰写。因此,从业务知识、技术方法、软件工程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整体。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如果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不能使学生对本科阶段及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能有所进一步的综合、提升、拓展和再补充、再挖掘。而是什么热门开什么,有什么老师开什么的话;企业实习仅仅是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不能真正参与项目开发的话,学生将不能按论文质量要求,学到相应的知识,完成规定的论文。这是课程学习和企业实习阶段向论文阶段移交的工作成果要求。

  (3)师资的质量问题

  在论文质量要求下,课程改革、直到论文评审的最突出问题是师资问题。符合这样要求的教师,在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将是一个近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就目前阶段而言,只能靠增加培训、外聘、请社会的培训机构和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好在需求已经提出来了,满足需求的路就会好走一点。

  (4)综合管理的质量问题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综合管理的问题。招生、课程设置、企业实习、论文指导等,都需要整体的设计,包括“课程打通、实践连接”等,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综合的“合力”。谈到教育管理,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学费要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只提出问题,在这方面就不多谈了。

  7总结

  本研究是作者“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成效的关键要素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其他子课题分别是“研究生的元教育质量要素度量与培养成效相关性研究”、“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要素度量与培养成效相关性研究”。“企业实习过程质量要素度量与培养成效相关性研究”等。本课题作为研究生培养成果的检验标准,因而,是其他过程的目标与结果。硕士生的入学质量、课程质量、实习质量与最后的论文质量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三个方面,对它们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将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切实提升。

  作者:张家浩来源:计算机教育2007年22期


  第2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


  为了能够准确合理的把握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本篇文章对建立一个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制定了一套清晰的论文质量衡量标准,并且根据此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1存在的问题与质量评价度量模型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论文质量评价与实际评审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在实际评审中不能客观的对论文作出合理的度量,导致整篇论文无法发挥出他实际所拥有的价值。比如,科技论文本身就是一种纯理论性文章,但是书写的时候就要求选题来自于科学实践、结论准确、并且应用性较强。而对于论文质量度量标准要求则是:技术先进、内容丰富,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针对性,逻辑清楚,社会评价较高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论文质量评价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1)在论文质量要素的选取上过于普通、抽象与虚拟,所以在表达上很难形象、新颖、且直观的体现出表述对象的真实状况。(2)对质量要素的审判,用标志性的事件、交付物的成果和质量要素的度量进行评价,使抽象的评论更加具有了抽象的意义。(3)质量要素的度量和评价是固定的,它缺乏了对事件的实际性分析,当给予准确的评分时就会错误的判断了它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制定者在制定时考虑到论文的多样性,如果过于细致的标准会限制作者的发挥,所以对论文的评论标准范围就加大了,准确程度减小,致使以上的问题同时也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就是标准制定者对软件硕士论文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判定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所以很难掌握论文的度量标准,最终导致不能制定出确切的标准。

  要想解决论文评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这一特定的对象,建立了一个新的论文质量评价模型,以用来解决论文评审中所产生的问题:首先,要将不同种类的论文进行严格的分类。其次就是对论文进行分析,找出论文必备的基本结构。再就是要找出论文中的论述对象,并对其论述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在论文找出最终的质量评估要素的度量方法,将其转化成成绩的形式得出最后的评价标准。

  2论文的分类

  要想对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度量,首先就要明确论文是哪一种类,我们研究的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那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软件技术研究和软件工程项目二类。在将论文确定类型之后,我们对论文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相应的也就找到了合适的评价标准,就可以对其对象作出真实、客观的评论。

  3论文的基本要求

  对软件工程论文进行分类,可以确定论文的大致写作方向可以向工程项目类毕业论文,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写作。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就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从而会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1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事先了解项目的一些相关信息,例如: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标描述,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了解学生对他们所在的行业领域的业务知识和领域的链接等问题,同时也是考察他们对其了解的范围和深度,也就是考察他们对论文课题的掌握水平。

  3.2技术水准。通过对学生论文水平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这里考验了学生在运用技术方法,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具体方案,在这里,不仅需要他们要亲身的实践,更多的是学习到更多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完成能力。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关键技术的实际实施过程,对学生遇见专业技术上的问题时的解决能了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能力。

  3.4实施能力。通过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报告,对学生在遇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现作为基础,组织实施软件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对其的控制能力。

  4质量要求及论文的度量标准级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论文内容涉及到的四个相关要求,我们相应的将四个要求进行分解,更加细致的解释每一项的质量度量要素,提供给论文评审时进行分析与评价。

  4.1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先要对其进行领域背景的描述,然后再对领域问题解决的状况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确定之后,就要设计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当各方面都做好之后,再表述一下具体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承担的子目标。这样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就可以了。

  4.2项目技术方案的分析。第一步要对领域问题核心技术的概念进行介绍,概念明确之后也就是第二步领域问题涉及到的历史方面和现状进行描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下一步就要对相关技术和计划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紧接着就是项目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有了明确的思路才能使论文顺利的进行下去,项目技术方案分析的最后一步就是实现策略,每一步都有了,最终就看实际实施的状况如何。这些步骤环环相扣,使结构更加的紧密。

  4.3项目中关键技术的实施。关键技术在实施中占得成分比较重要,所以关键技术的实施一定要具体描述,本人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并在实施中的位置和缠身的影响,关键在于,在技术实施中攻破了怎样的难关,同时也要对技术的基础进行描述,和全过程的描述,最后总结项目关键技术的结果和评价。

  4.4项目过程结论报告。报告就是对论文的最后总结,本文是关于对软件工程项目的论文,那么就对范围定义与需求开发过程总结,然后对整个系统架构进行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过程,测试系统实现成果展现全过程,接近结尾写一下项目管理和软件过程的控制,最终,结尾就要做出项目总结并对未来的计划展望。

  作者:周艳萍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9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