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渗透科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10 08:15  

摘 要:

关键词:
  教育部于2000年7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列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教育更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本文根据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实用策略。
  一、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科技思想教育。
  1、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均有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和历程的和著名的数学家。如在三角形章节中,就介绍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学习圆周长时,介绍了“圆周率”发现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另外像欧几里得等世界著名数学家、鸡兔同笼等我国古代著名趣题,教材中均有介绍。以数学教材为载体,有机地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古今中外在数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名人,对学生进行学好数学、学好科学的思想教育。
  2、假借数学教学的素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某校六年级(1)班共有42人,假日组织去某公园游览,售票窗口这样写着“门票每人5元,50人以上8折优惠。”怎样买票合适、经济?学生通过研讨解题,可使他们亲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并受到科学统筹安排思想。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1、根据数学结论,再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试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将圆柱体容器里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时,教师可顺水推舟,将圆柱体容器里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强烈的探究欲望,经过思考,学生将其捏成长方体,体积就求出来了。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可问假若是根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经过讨论学生深刻感受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中寻找,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诞生了。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形成过程是创新意识的前提,也是形成科学概念,认识科学规律的基础。
  2、挖掘数学知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点,在教学训练中因势利导,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求简单平均数应用题教学中,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基本解题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客观世界存在众多的自由度和随机现象,求平均数则是从随机现象中找出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学“移多补少、对应、估算”等思想方法,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把科技教育从课内引向课外。
  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内引向课外主要指数学课外活动,这种课外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性,因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科学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学生能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科技精神。根据学科内容,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学具等,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模型。指导学生玩“七巧板”拼摆各种几何图形、各种人物造型,制作七巧板等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要把握“四有”原则。
  1、有意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应使小学生明确:对古代人民来说,圆周率的计算是一件复杂繁重的工作,圆周率的理论研究和计算就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数学水平及科技的进步。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数学家有过突出的贡献,尤其是第三世纪的刘徽利用割圆术,求得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来证实他的圆周率3.1416。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得到圆周率为355/113,称为密率。小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科学)史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实其课外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有机渗透,激发科学的探究精神
  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由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直径有关,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量出自己身边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到圆周率。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有度把握,强化科学思维方法   小学科学技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科教学,而数学学科则是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但切忌牵强附会,盲目堆砌。可以在教学的内容上适度地强化科学思维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让学生读读,说说,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耕地面积极其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土地资源,节约粮食。 
  4、有序推进,拓展科学创新精神
  渗透科技思想是对学生的科技教育要从小学阶段一年级至六年级有一个整体构想,哪一年级教育要渗透什么科技内容,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纲”、授之有“法”,不能杂乱无章、随心所欲,这是就整体而言。当然就“个体”即某一位学生而言,也许不同于整体,基此,教师要因人而异、行之有序地因材施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松要求。譬如,低年级小学生可适当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促使其萌发科技意识“幼芽”;中高年级则可增添科学调查、实地视察、实际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切实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浅近的、入门的科学知识,是学生创新火花的点火石。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