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民航安全管理越来越倾向于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其重点围绕安全风险管控、安全绩效管理为核心,逐步规范统一的民航安全标准。
第一章绪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就出现了对改善安全和卫生的要求[11]。尽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繁杂,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且研究实践时间较长,目前还未成为管理类研究的主流方向[12],仍有不少国内研究学者通过对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开展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如下:
1.2.1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重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成因进行分析,以防止事故的发生。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ICAO着重于以框架为基础,将安全管理理念引入飞行安全管理,通过不断优化系统的安全管理,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积极措施,达到对危机的有效防范,建立了一套安全管理体系。Lofquist等提出了利用实时动态数据分析方法对航空飞行的潜在危险进行定量化,以帮助企业正确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13]。高艳宝认为,安全管理体系并非固有模式,我国机场SMS系统的建立必须从我国民航的特点和机场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点,进而不断优化、提升机场的运行效率,做好民航业持续发展的安全服务[14]。
当前,各个企业已将安全生产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并且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Yadav等基于安全动机的视角展开研究,使用多层次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不同的岗位安全动机不同[15]。Ale等指出影响安全绩效的因素众多,不仅有文化、理念一些深藏在职员内在的因素,还有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安全情绪等[16]。学者Wen-KueiLee详细梳理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构建了SMS绩效评价体系,其认为安全管理的实质在于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深入到每一个运行环节,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17]。Kirkland等提出要建立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将潜在的风险点纳入监测范围内,一旦偏离了正常范围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提高机场运行效率、防范安全事故[18]。
第三章机场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3.1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机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安全,不发生运输机场安全事故、征候及一般事件,是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将运行安全的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转化成与机场实际运行相符的标准和要求,以各类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频次等结果类指标作为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的绩效指标,开展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有助于监管机构及公司高层清晰地掌握机场整体的安全运行水平。
2021年,民用航空局为了推动机场管理机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证能力持续提升,规范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证能力综合评价工作,结合全国运输机场不安全事件数据统计和分析,修订印发了《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证能力综合评估管理办法》,对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评估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中主要以各机场实际的运行安全信息、不安全事件和其他运行情况为依据,根据年度旅客吞吐量的不同将机场划分为四个等级,进而分类分级确定不同安全事故评估标准,能够客观反应一个机场实际的安全运行状态。该办法适用于全国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对于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综合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而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是以机场运行的不安全事件发生频次来确定的,因此依据该办法,建立的适合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的绩效指标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对于机场运行安全的理解和要求,也有助于在全国运输机场进行推广。
第五章H机场安全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5.1 H机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运行安全和综合安全管理绩效结果的分析,可以清晰发现,H机场2022年上半年运行安全管理中仅发生过2次外来物损伤航空器一般事件,因无法判断发生地,按1次计算,未发生其他不安全事件,说明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处于优秀水平,继续保持即可。而综合安全管理中的各项指标整体管理水平基本上处于良好、合格状态,没有表现优秀的管理项目,其整体的指标均有一定提升空间,针对评价结果仅为合格的指标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交流,可以发现H机场在其综合安全管理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安全政策与目标
H机场严格落实了《安全生产法》《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的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政策和目标合规性高,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实际安全投入较大,应急预案体系合规性较高,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融合性和适用性较好。但是在安全管理系统文件的下发、传达及共享方面,仅处于合格水平,员工普遍反应无法便捷获得所需要的安全管理系统相关文件资料,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健全但是员工无法及时获得,是H机场制度文件共享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在安全投入的硬件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普遍反应硬件环境达不到需求,仍处于合格水平,经了解,H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优先保证必要安全投入,近年安全投入平均达到4亿/年,但员工的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工作需求,H机场需要思考安全投入的合理性问题。
5.2改进措施
1.加强统筹管理,做好分析评估
严格对标《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工作要求,梳理完善H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制度文件,理清安全管理思路,明确手册和其他制度文件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制度文件及时更新和共享机制,建立安全文件的试运行程序,规范实施文件试运行工作,改进手册文件的发布方式,确保员工方便查阅最新版本手册文件。严格把关安全投入审批、验证环节,认真开展效果评估,确保安全投入合理、有效,切实改善H机场的安全硬件环境。
2.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H机场应准确把握岗位安全风险评价和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公司危险源库与岗位安全风险清单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构建基于岗位基本安全风险评价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理顺岗位基本安全风险评价和部门、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系,修订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控措施验证工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监察计划,确保分级分类管控风险,保证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3.规范安全培训,增加培训力度
H机场应对照行业规章标准,细化完善《安全培训管理规定》,明确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等岗位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培训内容和时长,并依据年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全员有能力履行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岗位职责。应重视内部讲师队伍培养,建立配套激励制度,加速内部讲师养成,补足培训工作短板,确保各部门按照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程序标准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2不足与展望
本文所构建的机场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满足我国民航总局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能够用于其他机场安全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借鉴参考。因不同机场实际情况不一样,各机场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以便建立适合本机场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绩效评价体系虽然经过了H机场实证研究分析,证明有效且可行,但因时间和精力限制,各项指标的适用性仍需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个机场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应仅限于目前所构建的安全管理绩效指标,后期仍需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各项指标。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电子化系统建设。进一步研究探索安全信息管理与安全绩效考核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深入关联,建设以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安全监察为辅助、信息资源报告为支撑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反馈等方面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为科学的数据分析、合理的指标设置、客观的绩效考核、以及快速的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预警打好基础,动态监控机场安全运行状态,推动机场安全绩效管理电子化发展。
2.推进各模块与安全绩效评价的充分融合。民航业开展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以来,各机场均开展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法定自查清单、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安全隐患库以及危险源库,因此下一步的安全绩效管理将重点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隐患管理、法定自查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管理与安全绩效评价的充分融合,将绩效指标与其互融互通,实现安全管理全链条、可视化发展。
3.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成效。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与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进行融合,将安全管理绩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因为机场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机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涉及机场运行保障的每一位员工,但是安全管理却又看不到、摸不着,难以同其他工作一样进行量化考核,因此机场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安全管理与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进行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来提高安全管理的重要程度,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
4.推进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机场的实际情况,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应有所不同,其指标权重也应根据机场实际管理现状、管理短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动态调整。因此,应在本文所构建的机场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并持续补充完善,后期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每年度的绩效评估分析结果,及时启动指标调整工作,确保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持续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略)
(本文摘自网络)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