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本主义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知识成为创业教育的优势资本,教师角色转换为创业教育提供人力资本,新型组织为创业教育提供组织基础。同时大学面临坚守学术传统,强化师资队伍和优化组织管理的挑战。
20世纪中后期,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进下,政府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迫使大学不得不调整自身的角色职能,通过在周围环境中寻求其他的资源以降低对政府的依赖,帮助自身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外学者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将大学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而无可避免地参与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称为“学术资本主义”[1]。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探索大学呈现的新特点,深入了解这些特点,分析其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术资本主义——大学创业教育的孕育土壤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知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在学科、专业和学术网络中流动的模式,成为了需要被转换成产品或服务的原材料。大学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工厂”,拥有丰富的可转让知识,市场化的活动使得这些知识在校内外有了更广泛的流动,形成了新的知识流。大学将知识以专利的方式转让,或成立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与服务,以此获得资本利益的过程,正是大学参与创业活动的过程。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象牙塔”,而是找到了自身的定位,将学术原则与学术资本主义精神相结合,更多的走进市场,参与市场活动,像企业一样运作,为大学师生营造创业氛围。大学教师也开始了由“学者”向“创业者”角色的转变,成为大学创业活动的先行者。笔者认为,在大学受学术资本主义影响的同时,创业教育已经出现并显示了学术资本主义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学术资本主义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源泉,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孕育土壤。
二、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1.学术资本——大学创业教育的优势资本。学术资本指个人所具备的学识、才干、技能和资历,是由教育、知识、能力和学术经验等积淀而成的典型的文化资本[2]。创业教育是在知识和知识创新成为资本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将高校知识,技术产品进行扩展以延伸大学服务功能,利用其学术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此看来,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的“知识资本”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资本”基础。“知识资本化”的过程改变了大学的角色,使大学与市场的对话日趋频繁,知识不再是高居于象牙塔中的“纯知识”,知识资本通过在大学和市场间的流动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新的知识流推动了大学的创业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的教育。在新的知识流网络下,知识成为大学参与创业行为的最重要资本,很多高校开始把创业教育整合到大学课程体系,提供创业专业知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把自我获得的知识视为资本资源,并积极把握机会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在学术资本化的过程中,大学应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的新知识流,敏锐地把握机会,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对知识经济价值的有效利用,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
2.教师角色转变——大学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学术资本主义不再以传统的学术逻辑为根基,而是以市场逻辑为依据全面衡量、要求和评价大学和大学教师。这就要求身处其中的大学教师开始由“学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学术成为了其创业资本,通过专利成果的转让和企业任职等方式参与创业活动。这一角色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创业教育,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帮助学生参与其学术成果的创造和转让过程,使学生深入体会学术创业过程。(2)为创业教育提供外部信息网络支持。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的大学教师很多在企业担任顾问等职位,对于市场化的参与更丰富,对于市场导向的把握也更准确,这对于高校学术的创业指导更能提出实际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加强外部信息网络。(3)有利于增加校企合作机会,营造大学创业氛围。对教师而言,大学不止是单纯的学术组织,也是创业的营利性机构,高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聘请大学教师,为教师开展校企项目,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环境。总而言之,对于大学教师的身份转换,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科研人员这一创业先行者身份及其所持有的学术资本,在继承大学学术自由与自治的传统上,致力于学术发展,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和师资力量。
3.组织多样化——大学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组织的多样化主要是从大学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两个方面阐述。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与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大学越来越像是一个混合的、复杂的经济组织。为协调大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促进师生的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学纷纷建立了相应的间隙组织,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创业教育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组织机构在大学应运而生,对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创业教育中心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全过程提供咨询和服务;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高校师生的专利和许可方面的事务管理;技术转移中心帮助师生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企业孵化器为还是雏形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3]。另一方面,作为学术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外中介组织则通过协调大学、非营利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大学创业教育构建了完善的社会网络,建立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的协作互动机制,促进了知识生产和应用,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例如基金会等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资助大学创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推动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社会上一些中小企业也参与到大学创业教育,为有创业需要和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人咨询,提高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三、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术传统的坚守。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这与学术资本主义中追求学术资本化、利益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却对追求学术自由的大学传统提出了挑战。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中,大学不能一味以追求资本而进行创业教育,更要学术自守。大学的永恒使命是创造纯粹知识,追求公共性利益而非私人收益。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要认清自身定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为核心使命服务的行动上,坚守高等教育的底线,遵循大学自身发展逻辑,超越公司文化中的大学,走进知识社会中的大学,而不要成为企业化的大学。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下,大学重要的是接纳学术资本化作为一种趋势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优势,确定“学术”与“资本”的界限,不能一味追求资本利益。要秉承“应用研究不能代替基础研究,职业训练不能代替通识教育,科学专利不能代替公共传播”[4]的信念,对学生进行超越经济价值的创业教育。
2.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要完成创业教育内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就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也是保证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参与学术资本主义的教师是大学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并没有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方面,这些教师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活动实践参与创业教育,缺乏充实完善的创业教育知识结构体系,在学校层面,创业教育课程还未纳入到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和创业教育知识的培养是大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下,应用学科比基础学科更多的参与到市场,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大学教师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在创业教育中融合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加强学科对话,交流创业教育经验,是大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另一挑战。
3.校内外组织协调管理,避免“企业化”倾向。在学术资本主义过程中,为了适应复杂化的市场活动,大学内外部出现了协调各部门的间隙组织和中介组织,大学变成了日益复杂的经济体,其管理也开始呈现行政化和企业化特点。这要求参与市场管理的高校职能部门引进校外专业管理人才并提升其相应的管理能力,以期能促进各组织的合作与发展。同时,大学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其教育使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认清大学和企业界之间的界限,根据大学自身发展规律组织各部门关系,避免成为一味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大学,从而保证大学创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学术资本主义这一现象或浪潮已经不可避免的对高校,教师、学生,甚至整个学术界造成舆论影响,某种程度上,学术资本主义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学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为创业教育提供的学术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大学如何在坚守传统大学理念的同时,适应自身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规避资本化的利益导向,提升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协调各组织部门关系,实现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大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作者:徐玙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