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子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幼儿园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能单纯依靠幼儿园或者家长来促进幼儿的成长。本身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实际当中。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状并不良好。本文就此现状做了相应对策研究,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亲子教育;参与现状
引言
现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开展了许多需要家长参与的环节,以此来促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以便更有利于亲子教育。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对这些教学活动并没有引起重视,意识还不够,幼儿园也并未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对此还需要幼儿园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度的现状
1、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了解较少。
幼儿园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会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家长参与的。可是有的家长并不关心,对这些教学活动并不清楚,在老师的催促下临时到幼儿园凑数参与活动。就是因为家长没有认真对待这些亲子活动,所有家长就不能有计划地进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和家长没有达到高效的合作,从而就会影响幼儿的教育质量。
2、家长在活动中主观意识太强。
幼儿园常常会举办一些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希望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有父母的陪伴。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也能促进家庭和谐。但是在这些教学活动当中,家长的主观意识太强,往往把自己所想、所认为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活动当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慢、动手能力差等等,会主动去帮幼儿做完成,而不是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以此来获得活动的胜利和奖励。这样过度的参与活动就使得原本的教学活动失去了意义,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父亲参与度不高,老人代劳情况较多。
现阶段,父母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家庭中父亲的参与度不高。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要求母亲要相夫教子,所以在孩子的成长当中,母亲参与度多,父亲则很少参与其中。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母亲的参与频率也总是高于父亲。甚至有时候父母双方都没有时间参与的,就只能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参与。这也就成了隔代教育。但是時代在变化,父母亲自教育的效果肯定比隔代教育好。在幼儿阶段,是最善于模仿的时候。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就成了幼儿模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和成长环境有着重大关系,很多家长总是以为孩子的成长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将责任和任务推脱给老师并没有从自身发现问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必定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这也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二、提高幼儿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的策略
1、幼儿园与家长双方加强沟通,达到有效合作。
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要多多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沟通,制定有针对性幼儿成长的相关活动,既可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也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家长因为自身原因懈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考虑到家长的时间问题,活动不再多,一定要精,注重活动质量。活动开展前期幼儿园就要。多提醒家长做好准备。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以便达到活动预期效果,有效地完成幼儿园的相关教学活动。
2、提高父母教育意识,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陪伴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人。在幼儿成长时期,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的身心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在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父母也要学习,多接触多一些关于亲子教育、孩子心理教育的资讯、书籍等等,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同时多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幼儿园一起提高幼儿的各反面能力。也可多与其他的父母交流沟通,交流学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知识。
3、幼儿园要创造更加有利于父母参与的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健康成长,生活当中的重要两个环境。幼儿园和家长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幼儿园不要让家长有距离感、对幼儿园感到恐惧,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好,而不愿意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要给家长一种轻松良好的氛围,幼儿园的老师应当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的幼儿及家长,不能区分对待幼儿及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是欢迎家长的老师是重视家长参与的,针对家长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活动,充分地让家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能够积极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亲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参与频率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不能走形式主义,要家长与之配合,双方一起努力。幼儿园要引导家长重视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相关项目,同时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让家长能够方便参与、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好幼儿园和家长合作共赢,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