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03 18:38  

  摘要东营市垦利区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竞争力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垦利区工业转型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情况


  第一,强化政策引导,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垦发〔2011〕14号)、《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垦政发〔2011〕19号)、《关于实施“双百企业家工程”的意见》(垦办发〔2011〕17号)、《垦利县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工作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广泛开展了“改进作风提效能,务实为民谋发展”“百名干部联百企”“企业宁静日”“垦利精神进万家”等活动,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第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控,保持工业平稳发展。完善重点企业调度快报制度,扩充重点监测企业和指标,提升监测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大企业集团领域风险情况,引导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家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山东企业100强”,垦利入围“工业百强县(市)”。


  第三,突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把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坚持农业调“精”,工业调“强”,服务业调“大”,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


  第四,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发展能力。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目标客户的联系互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和核心技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成果转化步伐。目前,全区80%以上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新型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35家、专精特新企业73家。全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50件的企业达到12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到10家,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053件。


  第五,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发展绿色产业。把节能降耗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全区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达20.16%。先后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39个,引导43家企业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774项,每年可节能4450吨标准煤,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100%。


  第六,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全区70%以上的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40%以上的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万达集团、山东胜通钢帘线公司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个中心列入山东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重点工程;9个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3家企业评为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区工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耗能产业占比偏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第二,经济运行内部压力大。虽然受国内经济形势略有回暖影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企业生产情况不够理想,特别是石油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行业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现有企业创新平台没有发挥实效,创新带动作用不强。多数企业仍处于原始设计的制造阶段,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全国知名的自有品牌太少。


  第四,传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但集群效应不明显,集群内大多数产业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效应,可以说是呈散点式分布,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出来。


  三、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强化需求引领,大力调整存量,着力做优、增量,加快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新突破。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贯彻落实《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22个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组建重点产业研究小组,持续推进“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的路径、布局、模式等问题,推动产业要素的优化整合。二是做优传统产业。突出存量提升,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的步伐,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延伸下游链条,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全面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新产品;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加快产业、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构建产业新体系提供战略支撑。三是实施工业自主品牌战略。引导骨干企业加强品牌创建、产品提质和营销宣传,鼓励石油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企业联合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垦利制造”的影响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第三,促进创业创新,优化管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一是大力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围绕“互联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4.0等发展方向,积极建设创业学院、创新型孵化器、创业基金、特色产业园区。实施创新创业引领工程,打造和培育创新创业聚集地,实现人才聚集、项目聚集、企业聚集、资本聚集,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吸引外部新经济元素,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改善当前的产业结构,盘活现有的经济存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量,扩大经济规模总量。二是强化管理挖潜增效。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新型营销服务体系,实现工业电商的普及、培育、创新提升三大工程,帮助企业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要素保障,搞好重大政策措施的预研和储备,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更加注重集约、集聚、集群的发展。坚持集群化的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对内、对外开展深度联合,发展和壮大精细化工、石油装备两大省级的产业集群,推动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配件、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式的发展。


  第四,实行“加减法”两翼并举战略,严控能耗强度,打造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严格執行新环保法,深入开展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二是做大做强循环经济。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园区建设,走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道路。


  郭桢(作者单位为东营市垦利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