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形式比较传统,方式简单,培养体系缺乏科学与合理性。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創业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重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社会经济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中,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规划,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地方经济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突显其重要性,各级政府在实际落实创新创业工作中也给予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既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在获得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各项资源投入支持的同时,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经验,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好地迎合了李克强总理的号召及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其在为社会各领域增添优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虽然拥有着比较高的创业热情,但是他们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这也是很多人创业未能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下,地方区域性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诞生了非常多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想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的保障是核心推动力量。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优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优化当地人才资源结构、提高自主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过程中,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要求、标准发生了变化,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才培养模式、手段和方法,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仅仅定位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教学上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认真审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更具现代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便是非常正确的一种选择。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对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质量,成为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创业比例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总毕业生人数为1641人。自主创业比例有6人成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0.36%。
(二)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评价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辅导活动”“创业教学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分别为42.63%、39.24%、37.46%,其有效性分别为76.14%、74.87%、83.52%。
(三)创新创业教育不足之处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46.12%),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38.29%)。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分别有68.41%、62.60%、61.38%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教育对“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如:创新意识、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及社会责任等)”“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必备的能力(如:创业资源整合、商业计划书撰写、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
1.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理论和实践安排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状态,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相对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创新创业教学呈现出一种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的现象,虽然在创新创业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设计的比例比较大,但是,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便会发现还是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学生们参与实践的机会基本没有。
2.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就能够享受到比较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而一些比较冷门或者学生数量不是很多的专业则拥有着比较少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资源分配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甚至面临着生源危机,每年都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招收学生。还有,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出两极化的问题,而创新创业的教育资源也随之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特征。
3.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度重视眼前的利益和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终身习惯的培养。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技巧、方式、方法和渠道这些客观内容,而忽略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创业成功者,其最需要的是自身所具备的素养、精神、意识、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培养。笔者了解到,很多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一开始的创业过程中都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有很大一部分创业者忘记了初始目标,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想法,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忘了长远发展的目标,在收获了短期利益之后却影响到了未来的发展。这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素养上面的培养偏失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识
高职院校新创业教育本应该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紧围绕这个出发点开展。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却出现了自我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相分离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不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地方政府由于学校不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淡化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需求联系不紧密的具体表现,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并没有正视自己的位置,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因此,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欠缺主动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关注学校范围的教学内容,而没有关注到外界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标准,高职院校很少主动走出校门去和当地政府单位、行政机关或者企业建立联系,也没有就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提前制定出发展目标,更没有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完善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需要的教学体系。
2.校企合作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高职院校都和当地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但是,笔者了解到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表现出比较懈怠的状态,不愿意去和企业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结果并不能够很好地符合当地社会经济产业对创新创业学生质量的要求,校企合作的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状态。
(三)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的力度不够,远远达不到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是高职院校目前建设发展非常重要的板块,但是,在从投入力度方面还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投入力度不够,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并不是很多,而且他们的科研能力整体呈现出比较低的水平。第二,对创新创业教学所投入的经费不足,很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都因为资金的欠缺而无法开展。第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所适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在具体内容上面存在着粗线条不细致,影响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效果。
四、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一)通过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以机制约束措施作为保障,激发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以创新创业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修订培养方案并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培养目标的切合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培养体系中的融入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与学习成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项目情况等。
(二)通过实施交叉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强的优势,在完善课程专业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院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专业的学程课程项目,建设交叉开放实验室,建设交叉专业,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潜能。通过开设“荣誉创新创业课程”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使学生既能夯实专业基础,又能充分面向需求,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授予“荣誉”称号,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活力。
(三)构建“创新创意创业”课程体系
开设“创新创意创业”专项教育课程。课程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聚焦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或突破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把专业发展脉络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把“创新创意创业”专项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为培养交叉型“创新创意创业”人才,依托學校文、理、工多专业的综合性优势,建设跨专业的“创新创意创业”课程,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内容贴近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通过“创新创意创业”专项课程,培养和锻炼一支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形成可推广的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法,建设高质量的创新创意创业专项教育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应该推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完善有实践能力的企业教师制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增加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推动基础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极开拓课程体系的在线教育,通过学分认定、教学工作量和教学绩效激励,鼓励院系、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在线课程。
(五)采用教赛、课程加孵化基地、科研加服务平台的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为实战锻炼引导,以教师、学生科研平台为起点,以创业孵化器为平台,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重新构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大赛为平台,设立基金资助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五、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
(一)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获得政府更多扶持
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解读地方政府的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了解未来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路径与战略规划;其次,根据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制定学校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政府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再次,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相关资源宣传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导和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助力。高职院校在与政府联系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向政府明确提出自身的发展需求,要向政府证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可以向政府寻求更多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投入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用来改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条件,提升院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科研水平。
(二)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专门人才,让学生多一份融入社会的选择,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现人生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及时了解当地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研究,确保自己的创新创业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能够适应当地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保持先进性和有效性;确保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创新创业能力与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与企業的合作,建议高职院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要明确清楚与企业合作的目标和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变化来随时调整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其次,高职院校本身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应当地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体系,保证自身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和高效性。第三,高职院校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和沟通,共同创建企业学校结合的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拥有去企业参加创新实践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规划,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依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式,紧跟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脚步,立足地方政府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适时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展现出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目标。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