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朱新雯
[摘 要]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新的部署,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也应当做出新的变革,确保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以深入落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更好地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基于此,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了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之大计。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运用优势资源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时代性。社会热点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阶段内在社会中引起较大反响、关注度较高且能引发人思考的国内外事件(王奔奔,2022)[1]。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一些热点事件往往会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快速传播。青年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及辨析能力,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他们往往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不够全面。社会热点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会因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发生变化。立足于此,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时机,从思想和哲学等高度让学生进行思辨。如此,才能让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以社会热点问题为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并借助社会热点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概述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
社会热点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拥有较多舆论评价的、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反映个人和社会的现实问题或事件,例如“APP 过度索取用户权限”“医患关系”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既反映社会现实又有特定的理论内涵,应明确其内涵和价值,并基于其内涵整合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扩充思政教育体系,发挥社会热点的教育意义,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易小颖,2021)[2]。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受到思想熏陶,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第一,社会热点问题直接反映了社会最新动向,反映了社会中的矛盾以及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和现实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般来说,由于社会政治背景、经济以及文化差异,不同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重点以及所反映出的内容都有不同侧重。第二,社会热点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信息时代社会热点问题一旦形成,就会借助网络在短期内向各个领域快速传播。第三,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之所以会成为热点问题,往往是因为它能够引发群体共鸣,任何问题只要获得相应的群体关注度和相应评价,就能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李家唸,2020)[3]。这些热点问题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广泛关注,会带来大范围的评价和各界思考,这些都会影响事件的走向及其最终舆论导向。第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内容繁多复杂,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的信任力和感染力,社会公众在接受各类事件和各种新闻的过程中总能够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在对社会热点的解释角度和传播上,为了更好满足公众的猎
奇心理,往往会偏离客观角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分类
首先,根据主体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热点问题和集体热点问题。个人热点问题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集体热点问题是某一特定群体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热点问题(崔子洋,2020)[4]。其次,根据领域分类,可以分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
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其中,社会生活领域的热点问题最受人们
关注,每一个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直接联系。再次,从属性来看,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
热点问题。积极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最后,从发生周期来看,可分为定期发生
和偶然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情况下,定期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与国家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例如党的二十大。偶然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无法预测并且与自然环境有一定关联,例如自然灾害问题。
三、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融合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德育教育,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具体来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挖掘社会热点中的道德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关注的道德观点进行有针对性、有深度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余国师,2020)[5]。同时,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正确辨析社会热点问题,使大学生能够辩证认识道德矛盾和冲突,也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以及德育教育,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这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而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融入有利于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言堂”问题,从而极大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更新。总之,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挖掘与应用,能够在思政教育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利于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理论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从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学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极大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思政理论课应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融入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思政理论课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基于该教学思想,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当融入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把握住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教育元素,进行正确引导,增强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课中的实际效用(盛男,2020)[6]。
四、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
思政理论课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意义是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想把握好社会热点问题,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热点应用相结合。通过思政教育课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能够用辩证、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中表露出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问题,从而深刻认识到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冲突和矛盾,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正向能量引导自己发展,辩证、批判性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矛盾(田楠,2020)[7]。高校思政教育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价值,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
(二)围绕社会热点构建思政体系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的有利时机,实施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想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有利时机,就需要多个主体主动作为,把握好相应原则,选择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或者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统筹谋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内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杨娟洁,2021)[8]。首先,基于社会热点问题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在三全育人格局下,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搭建全员育人结构,学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以及时政教师都要成为真理的传播者。其次,要合理布局,实现全过程育人,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环节中都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最后,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实现社会热点问题的全过程渗透,把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思政元素应用到教学中来。例如,可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等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宣传和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运用网络平台解惑社会热点
在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环节中,要想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还需要融入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新兴教育技术和观念,对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热点问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快速传播,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正确地对社会热点进行答疑解惑,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够彰显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远景目标下,高校思政课肩负着时代育人的新使命。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时代性,思政教育工作中应融入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政教育主体开拓新思路、融入新方法、整合新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