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24 09:50  

  微观经济学是教学难度比较大的一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本文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总结当前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形成的一套逻辑体系。高校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要想实现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就要求经济学教师不仅要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框架,还要培养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具有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对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其他约束条件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原理和分析框架来选择或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而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内容繁多,集合了大量经济学学家的思想、观点与研究成果,而经济学的发展也历时几百年,如此繁杂的思想内容想在有限的一个学期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作为主讲教材,以这本教材为例,全书共涉及十一章,很多章节的讲解,至少需要十个以上学时才能完成,而近年来许多高校的经济学课程的总课时都被不同程度的压缩,这就更加加重了微观经济学如此繁多的内容却无法得到足够的授课时间保证的问题。

 

  ()课程内容抽象。很多学生反映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感到困难和困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影响,因此学习这门课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而这门课的开课时间大都在大一下学期或者是大二的上学期,基本上是学生们首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课,因此由于学生的前期训练不足,所以往往是带有更多感性地分析问题,缺少理性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文科学生以及前期数学等学科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第二,微观经济学既然是解读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的学科,就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很多大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因此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的能力,学习经济学的感觉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所以,学生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阶段容易有学起来困难的感觉。

 

  三、解决的对策

 

  ()扎实的前期课程准备。在微观经济学的前期课程设置上,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学、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统计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学习基础,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微观经济学必要的前期准备。在经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前期课程体系学习的不完整或者是部分课程还没有开课,这种情况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一种障碍,很多课程的学习应该在微观经济学开课之前予以完成。

 

  比如,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图表,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看得懂图表,还能够正确、熟练地描述图表,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学生要会自己动手绘制图表,这种绘制图表的方法更多的是应用计算机软件去绘制,比如excel,明确了变量之间的关系,采集了正确的数据,会应用不同的软件建立数字型图表,比如最简单的曲线、散点图、饼形图、柱形图等。

 

  另外,我们现阶段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和架构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的经济学体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想学好微观经济学就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除了教师课堂的讲授以外,教师应介绍有代表性的英文版微观经济学著作让学生们课后阅读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应对这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或者即使是中文授课,在一般的国内经济学经典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英文词汇,书后一般都有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表,这些都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

 


  还有,学生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关键,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线性与非线性的斜率,最大值与最小值,拐点的问题等等,基本上每一章都离不开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内容,还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等等。如果涉及到中级或以上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话,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数学分析等知识也会用到。就是说,系统、完整的数学学习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保证,尤其是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门学科。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关注和了解社会、经济时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以外学科的著作。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和各门学科都有联系的综合学科,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比如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均衡理论,就来自于物理学;而数学的推导是经济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学还涉及比如历史学、地理学、法律等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更好地理解经济学。

 

  ()案例与习题的运用。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应该注重案例的引用,因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案例的分析,正像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规律和定理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一样,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知道每个知识点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案例的研究和讨论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学好微观经济学离不开做题,很多学生反映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在听课的过程中即使都听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做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没有解题思路或者觉得和理论部分衔接不上,而经过了习题训练以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则更加深入,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资料、案例和复杂的图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多媒体可以生动地将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图直接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可实现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比如蛛网模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蛛网模型的动态形成过程演示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如果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一些需要数学推导过程的定理和证明,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的理解未必深刻,如果通过教师板书的书写推导,每个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一些曲线图形和方程的讨论可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推导或求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以,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手段。

 

  四、结论

 

  本文认为学好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不仅需要学生扎实、完善的前期课程准备,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单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经济学的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如果教师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讲授,恰当地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

 

  作者:田励平 刘浩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2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