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发布时间:2024-04-23 10:46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遗传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生活和文化情境为基点,融汇职业属性与知识获取,以技能和应用导向为驱动,联结主体建构与职业发展。

 

  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应始终抓住学生这个主体,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个体发展,融汇知识与技能,贯通学校与社会,为社会培育既通理论又重临床的高级人才。

 

  一、以生活和文化情境为基点,融汇职业属性与知识获取

 

  所谓职业能力,概言之,就是与主体的角色、职位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角色的知识、态度、价值观、能力和判断力等诸多要素的融合[1]。正因此,遗传学的教学,便不仅仅是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还要为通往临床医学搭建重要的桥梁,也就是说,要通过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查、基因诊断和治疗等,提供新方法和实践途径[2]。改革遗传学的教学不能仅注重知识传递而忽视职业指向的现状,融汇知识获取与职业属性是前提。

 

  首先,以生活情境预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知识获取的热情。通过具体情境的预设,使学生在遗传学的课堂学习或实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认同。教师自觉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和手段,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本学科新进展等相关知识,将遗传病的检出、诊断、咨询、防治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等职业情境结合起来,将遗传学的教学带入到具体生活情境中,深入把握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因素在遗传病防治及优生优育工作中的作用,在知识和实践的多元联系中,打破遗传学理论教学的视域局限,在生活情境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其毕业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3]

 

  其次,通过职业文化情境预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属性认同感。当前的遗传学教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割裂了学校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联。因此,为使知识更加丰富、学习更加有效、成果便于迁移和应用,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在职业文化情境的预设中激发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感。首先要注重遗传学学科历史、临床历史发展的研究;其次要能跳出狭隘的课本知识的局限,如在讲解基因检测、系谱特征、染色体核型等理论问题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社会文化情境纳入其中,如与此相关的社会遗传病的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社会相关福利和保障机制、遗传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情况及学生个人主张等,又如对于与临床疾病有一定关联但又不能编写完整案例的教学内容,编写小案例或是情景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学习教学内容”[4]等,让学生在职业文化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实现探究性学习。

 


  二、以技能和应用导向为驱动,联结主体建构与职业发展

 

  不断促进主体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遗传学教学的本质内涵,不仅仅只是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因为对于课程教学来说,人的发展至少应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知识随着课程教学的进行而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是作为职业主体的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培育职业的基本素质,以及在学生进入社会环境和工作语境之中后,将知识加以具体运用,从而促进职业成长。也就是说,使知识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统一起来,摆脱为教学而教学的尴尬局面,也使教学从单一的工具性的培养,成为一种以学生的整体性的存在、以满足学生作为的全面发展需求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联结二者的便是与遗传学理论结合的技能及应用导向。

 

  首先,以案例教学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获取主体知识。遗传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借病案切入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深入解读,在学习过程中深化认知,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案例的选择中,通过备课适当地整合体检、诊断、病史和治疗等完整案例资料,将各教学章节的知识点与案例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线索,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遗传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联,最根本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医生的角度,从而在知识获取和职业发展的整体高度把握所学习的内容。

 

  其次,以社会调查为实验教学的支撑,建构主体技能。知识的获取,归根结底是为了具体实践和运用,基于此,遗传学的实验教学,理应突破实验室的局限而深入到社会领域。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将遗传学的社会咨询与调查纳入课程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亲力亲为,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社会福利院、走访特殊学校等,了解遗传学与社会的实际关联;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类似于某地遗传病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制定统一的遗传病调查表格,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现场询问、实地查体、拍照留样等多种方式,调查遗传病的发生情况,宣传相关遗传知识,并在获取相关数据后,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等。以社会调查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充满主动性和探究性,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趣味性之中,也使其记忆在行为中得以强化,再难忘却。

 

  作者:何露 来源:考试周刊 201659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